词条 | 仙潭十景 |
释义 | 江南著名古镇--新市坐落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德清县东部,东去30公里,便是乌镇和西塘,往北30公里外,有南浔与周庄、同里。相比这些江南古镇,新市古镇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堪称别具一格。新市始建于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因此新市的商贸文化从时间可上溯到两晋,从地域能辐射到日本、南洋,尤其是丝绸贸易,新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而这也正是仙潭十景的所在地。 “仙潭十景”考(一、《三潭夜月》 二、《九井寒泉》 三、《南寺晓钟》 四、《西溪夕照》 六、《塔院松风》 七、《马迹秋芜》 八、《桃源春洞》 九、《土祠树杏》 十、《佛舍灵芝》) 朱文正《仙潭十景》(一、《三潭映月》 二、《九井寒泉》 三、《南寺晓钟》 四、《西溪夕照》 五、《渚山花雾》 六、《塔院松风》 七、《马迹秋芜》 八、《桃源春洞》 九、《土祠树杏》 十、《佛舍灵芝》) “仙潭十景”考胡桑 明·陈霆《仙潭十景》 *仙潭:即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别名仙潭。 抄录于明正德本《仙潭志》(陈霆 纂),上海博物馆,清抄本。网上传本,多讹误,今正之。 陈霆(约1477—1550):字声伯,号水南,明浙江德清新市镇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针对明孝宗被庸医误诊致死一案,书呈《大王当张瑜科参》,遭张瑜同党刘瑾陷害入狱。五年,刘瑾被杀,复官刑部主事。翌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家,隐居新市渚山(西栅漾畔)约四十载,著述颇丰。嘉靖中屡次征荐,均辞谢。著有《水南稿》十九卷;单本著作有《两山墨谈》、《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收入《四库全书》)、《德清县志》(首部德清县志)、《仙潭志》(首部新市镇志)等。“仙潭十景”命名者。 一、《三潭夜月》老蛟全懒弄狂波,向晚平潭月色和。 山翠已收眉尚浅,水光相汤镜新磨。 客船有笛吹杨柳,渔浦无灯落雁鹅。 却信仙人过旧隐,水丝弹处夜凉多。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三潭,旧传通济桥下为一潭;通仙桥下为一潭;米漾桥下为一潭。今皆浅浊淤狭,难于舣船。意当时清冷渊静。故为神仙所游泳。乃知岁久变迁,为市民所侵多矣。” 通济桥,马公桥(已毁)南,如意街(今西安街)西端,俗呼行灶桥。建于宋前,嘉靖年间重建,后改为跃龙桥,桥下之潭,名为“跃龙潭”。与西安街平行之市河及觉海寺前之市河交汇处,今仅为丁字形河口。 通仙桥,位于谢家园(今仙潭路中部以北)陆仙楼旁之南。建于宋前,明清两代均有修复,1972年拆毁,河填塞。今重建,迁至陈家潭旁,桥旁为吟仙亭。今陈家潭之陆仙楼原在谢家园,重修时,亦迁至此地。考《明一统志·卷四十》:“仙潭,在德清县东南四十里。晋道士陆修静尝自此潭没数月乃出。后人纪其异,遂以名潭。”桥下之潭应名“仙潭”。今被填塞。 米漾桥,驾仙桥(明后改称日晖桥)东北,西临陈家潭,南通直街。建于明前。刘宣教祠(后衍为大观堂)前,俗呼大官人桥。20世纪50年代,拆除。桥下之潭,曰“陈家潭”。嘉庆《新市镇续志》(沈赤然纂)卷一云:“刘宣教祠,在米漾桥北,相传神姓刘讳圣元,三里湾人。张米肆于镇。每以小量入、大量出。数年,赀尽。大笑投潭死。众因名其潭曰米漾。立祠祀之。有祷辄应。元时,敕封宣教郎。”疑古之陈家潭面积颇大,今之陈家潭(神驾潭)为淤塞后之局部。 二、《九井寒泉》藓痕交砌水花凝,海底灵泉各窍生。 酿酒煮茶功却异,分江贮月派同清。 炊烟出户催朝汲,轳辘鸣秋杂市声。 醉后不禁诗吻渴,一飘争顾齿牙惊。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东岳行宫前、宫内、康王祠前、觉海寺前、永灵东庙前、后街中、通仙桥下、步云桥下、熙春桥下、透仙桥下各有古井一。旧咏有‘九井寒泉’者,谓此。居民所有,不为通衢。众汲者,不与焉。” 东岳行宫,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建炎年间(1127—1130)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50年,于原址建新市小学。1992年,遗址全部拆除。 康王祠,位于觉海寺灵泉山后,因宋高宗赵构(原康王),御驾亲临觉海寺而建。今毁。 觉海寺,迎圣桥北堍。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由新市人钟思染购得南朝齐国大夫朱安期墓地建寺,名“大唐兴善寺”。后改名觉海寺。《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云:“觉海教寺,《西吴里语》:在新市镇。万历《湖州府志》:唐元和十年,有锺思染者于镇得齐中大夫朱安期墓地,请于刺史薛戎建寺于此,名兴善。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德清县志》:寺久圯,明万历初,镇民创始募化,殿宇聿新。黄庭坚《觉海寺诗》:炉烟郁郁水沈沉犀,水绕禅床竹绕溪。一段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阴西。沈清《游觉海寺诗》:路入诸天一径幽,乘闲来看雪峰球。白云护钵蛟龙夜,老树吟风鹳鹤秋,漫道碧纱为世重,独无玉带与僧留。何当日日寻休暇,得看空堂石点头。” 永灵东庙,新市原有永灵庙(祀朱晋镇国大将军泗,始建于东晋,宋、宋绍兴五年,1135,赐永灵庙号,详见后)。宋元祐(1086—1094)间,镇东百姓以走祀不便,请分建东庙。遗址今在新市油脂公司内,大殿尚存。 步云桥,南栅外,桥外即京杭运河。朱雀桥南。位于南栅,建于宋前,后崩塌,清康熙二十年里人集资修复。乾隆年间镇人沈光斗等人募集资金重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镇人沈志灿、姬璜等疏募,改平桥为拱桥。1975年,桥南改建古运河,拆除。 熙春桥,位于西栅,东西横跨西栅漾,建于宋前,岁久崩圮。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镇人童茂得桥石于水中,见镌有熙春二字,乃捐资募众重建于其址。后改名发祥桥。明万历时始建有五孔,后减五孔为三孔,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里人姬宗武、沈榆霄等募建又改为一洞环桥。 透仙桥,位于北街(原为市河)中,善政桥北。建于宋前,明代改建,更名余庆桥。民国时河道填塞,桥亦拆除。 九井,今毁。 三、《南寺晓钟》髯杉瘿柏共阴森,飞虡悬钟古殿深。 声散碧空霜下降,杵敲寒影月西沉。 凭谁警悟先成佛,老我痴聋正拥衾。 怪得暗尘遥攘攘,故知催动利名心。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二云:“明因院,在假山之西北隅。吴越国时,杭县令章靖(胡桑按:为新市人)舍祖宅创建,号罗汉院。熙宁元年(1068),赐今额。今呼南寺。”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明因寺,《德清县志》:在县东新市镇假山之西北隅。吴越时,余杭令章靖舍宅创建,号罗汉院。宋熙宁元年,赐今额。亦名南寺。历久颓圯。” 嘉庆《新市镇续志》卷一云:“明因寺,万历中,僧真海募建正殿。崇祯时,僧成中又改为拓深广。年久摧坏。国朝嘉庆二年僧彻亮募材完葺,梁栋聿新。本名明因,乾隆间,有某织造者,来采买乡丝,寓此,易其额为鸣因。今仍之。然殊无意义也。” 南寺,原名明因院。在假山(亦称果山)西北,新市古六大祠院之一(另有觉海寺、通慧寺、三德寺三大寺)。规模仅次于觉海寺,为仙潭第二大寺院。今毁。 四、《西溪夕照》汀州漠漠树依依,十里溪山正夕晖。 村硙尚占三舍远,客帆遥带半棱飞。 近滩渔户将收网,隔水人家未掩扉。 添得江乡图画好,满群鹅鸭傍舡归。 胡桑按:西溪,在西栅外,古有渡口。具体无可考。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洋漾之水与梅林高桥前之水俱东注,至今熙春桥外汇合而成巨漾。东北流以趋湖城(胡桑按:即湖州)。岁早时,市民多汲于此。”盖为“洋漾之水”,或曰“西栅漾”。 五、《渚山花雾》 非烟非雨细蒙松,远近峰峦一色中。 香经晓迷蜂蝶路,小池春暗杜兰丛。 轻绡障面桃还咲,薄黛匀眉柳更工。 不道东风吹易散,两竿红日画桥东。 胡桑按:渚山,在洋漾之南。 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渚山,在佥事陈霆居第之东北隅。致仕后,得地于邻氏。因营此以自娱地。在洋漾之南。本一洲渚也。故名渚山。有可仙洞、呼虎寨、贮月岩、飞雨泉、漱石滩、长春坞、扣鲫桥、春溜池,驯象、啸猿、透墩山、鬼灵、旱剑、了髻等峰,卷云、滚儿、碧霞、洞天等石,题咏在后。” 又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洋漾,在西栅外。龟溪之水北流至湖城(胡桑按:即湖州)。与霅合。其余流别注而东,合洛舍、苎溪二漾之水,至镇之西栅,析而东北亦流至湖城,而入于太湖。” 六、《塔院松风》风摇萝带卷藤缨,万斛寒涛翠有声。 秋梦忽惊醒酒石,夜泉新沸煮茶铛。 山僧野老时时听,独鹤孤琴事事清。 闻道石边寻古瓦,总因灵爽悟三生。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二云:“塔院,在觉海寺之后,慧通寺之坟庵也。地颇幽僻,荔萝交荫,苔藓凝积。有山林萧然之趣。古松百余颗,撑蔽天日。清风徐来,若笙竽岩溜,清飒可听。幽人野客,时或口口。其地十咏中,有《塔院松风》一景,即指此也。” 七、《马迹秋芜》自来遗迹漫西东,千古豪华慨叹中。 谷变不量胡马地,山颓兼伐大夫松。 荒郊尽让寒烟碧,烧野时添夕照红。 寂寞川源容易老,一堆黄叶诉西风。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马迹山,亦古石垒成者。在今西园上,西城桥之西。旧咏有《马迹春云》者,谓此。然岁月滋久,踪迹荒落。询之故老,皆莫知创废之由。垄断之徒存其遗址而已。或曰川刘府中旧物也。”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四:“刘光祖,《宋史》本传:字德修,简州阳安人。登进士第。《吴兴掌故》:绍兴间,为殿中侍御史,极论朋党伪学之禁,言甚剀切。宁宗初,坐留朱熹,罢起居郎,管玉虚观。庆元三年,言官论列放弃房州,后复职,历官显谟阁学士,以蜀地险远,寓居德清之新市。市人呼其家曰川刘。” 南宋显谟阁学士刘光祖致仕后因归家乡四川不便,喜于新市小桥流水,遂在西栅西成桥购地建“川刘府”,府内筑有花园谓西园,园中建有假山一座,因山呈马鞍形故曰“马迹山”,至明代已毁。至清,已无迹可寻。 八、《桃源春洞》桃花流水认仙踪,古洞云深有路通。 岁月知足秦网后,山川依旧鸟声中。 寻真忽遇红云岛,避世堪称白石翁。 拟贳百壶来野饮,百将沉醉领春风。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果山,即假山之前桃源洞是也。洞穴其下而上,则峰峦岩嶂,自成一山。盖假山之众耳。初,佀(胡桑按:即南宋丞相游佀,现简写为游似,不妥)父仲鸿在蜀常栖止果山,故借以名示,不忘本故也。” 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云:“《名胜志》:在(德清)新市镇之南。宋淳佑间,宰相游佀尝爱其山水,及谢事遂占籍居焉。似,蜀人也。以蜀有果山,因垒石作山以拟之,山前有桃源洞。” 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游丞相山,叠石所成。假山也。故老相传,唐浙西观察使李琦有庄宅在镇,乃营此山。岁久入官。至宋淳祐二年(1242),蜀人游佀罢枢密道,遂不归,遂寓居于山之北、明因院之东所谓游府是也。七年(1247)罢相,得山为怡老之地。山有桃源洞,东有洗墨池。又东有东山。今遗迹仅存。傍麓有岩屋一区,垒时见为佛寺所据。四周有流水曲水河,今则俱泯矣。” 桃源洞为假山一景,洞外桃花遍植,自宋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是新市著名游览胜地。50年代平整土地时被毁。现为新市煤场。 九、《土祠树杏》谁将古铁铸盘根,百尺虬龙月下身。 耐尽雪霜存晚节,阅残箫鼓赛灵神。 子悬清露银铛小,叶践苍苔鸭脚匀。 岁月自深林自老,看教八百并庄椿。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二云:“西永灵庙,在陈佥事(胡桑按:即陈霆)祖宅之南,施氏巷之东。神姓朱讳泗,号新公。父朱煦,三国时朱然之弟,凤阳泗州人也。初从军于司马氏麾下,后司马炎篡魏称进。咸宁五年(279),大举伐吴。煦挈妻子行伍中卧。游掠至镇。妻妊将就蓐,煦寄之于镇北隅而去。未几,生神。母名曰泗,盖识其乡土所出也。神生十岁,传记书史比壮,勇力遏人。使弓马。尝因大旱,远运洋漾之水,以纾民力。永嘉之乱,天子蒙庐江左立国,大募兵于天下。神出应募,与纪将军(胡桑按:盖为晋长史纪瞻,时为扬威将军)败右胡于葛陂。至永昌元年(322),王敦反据京邑。神冒战阵中,流矢而王。肃宗泰宁三年,诏前尽忠王事、死节边疆者,加进封谥,所在立庙,以祀神。在晋,历封镇国大将军,庙口之后,屡形梦于族人。曰:“吾欲于吾所出新市建祠守土,以荫福斯民。”于是,族众合谋治庙于此。至宋元祐元年(1086),东镇人民,以走祀不便,便请分建东庙。庙之堂宇像设,一如西式。绍兴五年(1135),以神屡耀兵威,虏赐永灵庙额。其褒封爵谥,并神功显迹见石记。我朝以神死事合于祭注,乃载诸祀典。每岁丁祭后,命县官躬诣。春东秋西,以次分祭,用牲醴祝帛各一,庙前有银杏一株,其大合抱,不知何年所植。十咏中,有《土祠树杏》者,指此也。岁四月望前一日,为神岳降之辰。古昔民俗,于期张灯三日,用答神贶。今乡人岁祀则以清明前后作社,请神出游。绮罗走集,帘幕列观,为一岁乐事。庙之中堂为灵感公、协思昭庆顺应助吉夫人及神子敕封世子保庆嘉济永昌戾神、妇同庆协顺同美夫人诸神之位。东荣祀位,神姚将军蓝刚。西荣祀启灵杜将军发。其余增置像设,则里俗所奉混滥者也。庙岁久颓圮。正德五年(1510)六月间,镇人佥事陈霆、义民童迁各捐赀,倡众及省祭官丘珏亦募化诸缘,相与鼎新修饰,焕乎烂然,足以妥神灵而光庙貌矣。” 《吴兴备志》卷十四云“永灵庙,在新市镇。神姓朱讳泗,晋怀帝时为镇国大将军。遭时多难力战死国,诏就迁立庙。后族人感梦神建庙于此。吴越钱氏封保宁将军。绍兴五年,赐庙额。(《劳志》)”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云:“永灵庙,万历《湖州府志》:庙二,俱在新市镇。祀晋里人朱泗。陈籛《永灵神号加封记》:县有镇名新市,其土神朱泗,郡人也。墓去镇东北三里,耆旧相侯,当晋怀帝朝为将,有功殉忠死敌,庙食此土。周广顺中,始封保宁将军,绍兴五年,赐永灵庙号。九年(1139),改封显佑侯。至庆元二年(1196),又因缙绅士庶言侯自方腊金人之乱,屡显威灵,耀兵却敌,使寇不入境。且数十年,水旱疾厉之,祈应如响,盖即其功惠法,当赠封。于是赐为显佑通应侯,元配邱氏封协惠夫人。其年八月,纶诰初下,镇人驩迎大合乐,具酌献诵,祝册以告神。已而,礲石于庙门,属寓客陈籛为文,以记其事。沈戬谷《重建永灵西庙碑记》:咸宁五年,故吴大司马右军帅朱然弟煦从军司马氏伐吴,转战至市,诞神于市之施家巷,命名曰泗。志本泗人也。复从军败石勒于葛陂。永昌元年,冒阵死王敦之难。泰宁二年(324),封镇国大将军。降梦立祠于所诞之地。即今庙也。宋元佑间,镇东人,以走祀不便,请分建东庙,庙始专名为西。今祭亦专得秋祀云。正徳六年,佥事陈水南先生与乡贡童迁倡议重修,逾百四十余年,为岁之丁酉,庙复圯。里之好义者,捐资撤而新之。自十月十六日兴工,戊戌某月日落成。” 西永灵庙,位于觉海寺西。今毁。旧址在今新市镇完全小学内。 十、《佛舍灵芝》金茎玉本发精英,和气还同间气生。 灵协瑞符腾地宝,秀偕兰玉际春荣。 五台漫诧天花菜,百药堪伦紫石瑛。 况是祝厘开净土,会看频岁报休祯。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四云:“灵芝生,天顺二年(1458),灵芝生于觉海寺观音殿之东夹室,明年复生于观音座下,顷刻之间,即长寸许。今其殿柱榜曰:天雨宝花,法润普沾于众渴;地生灵草,清香大启于群蒙。盖借赵文敏(胡桑按:即赵孟頫)题其寺施茶之联,以志一时之异也。” 此联出自《松雪斋集·外集》,原文为:“请谦讲主茶榜:雷震春山,摘金芽于谷雨;云凝建椀,听石鼎之松风。请陈斗品之奇功,用作斋余之清供。恭惟心如止水,辩若悬河。天雨宝花,法润普沾于众渴;地生灵草,清香大启于群蒙。性相本自圆融,甘苦初无差别。云山牛乳,分一滴之醍醐;北菀龙团,破大千之梦幻。舌头知味,鼻观通神,大众和南,请师点化。” 朱文正《仙潭十景》正德《仙潭志》卷四:“朱文正,字希范,号蓧亭。早年游邑庠,刻意举业。继而父殁母老,中年且不得第,遂弃去,不复试。正德中下诏书例授官益王府引礼舍人。不赴。居常以吟咏自娱。复喜集古人句为诗,有集《古宫词》百首,他作犹是优游自遣。混迹于市廛间,人不知有官也。” 一、《三潭映月》素秋玉宇净娟娟, 水在寒泓月在天。 神蚌有珠方媚泽, 老蟾无足乍沉渊。 一湾月色银钩浅, 万顷寒光宝镜圆。 对此不知更漏永, 尽凭诗酒泛溪船。 二、《九井寒泉》地脉瓜分井却睽, 千家饮汲已多年。 冷涵月色有盈晦, 名著图经无变迁。 水自源头来渺渺, 脉通海眼净涓涓。 酒边昏渴无聊赖, 一勺清冷思湛然。 三、《南寺晓钟》法启业林地向明, 宝钟宣处觉群生。 踈踈响澈三千界, 隐隐听余八百声。 远逐鸣鸡惊客梦, 暗随落月促人行。 老禅定起无余事, 两韵新翻短偈成。 四、《西溪夕照》溪流一带衍青罗, 红影离离返照多。 鸦鸟带囗金晃树, 鲤鱼跳动赤连波。 暝吹莲女初回棹, 晴借渔舟尚晒蓑。 即喜野亭谐晚约, 水云间处酒船过。 五、《渚山花雾》凫鸟洲边一簇山, 美蓉高叠窘跻攀。 花尘汉汉生微霭, 春气霏霏薄醉颜。 乍淡忽浓桃柳外, 似烟疑雨洞门间。 须臾红日都销铄, 留得松梢晓露澘。 六、《塔院松风》古院迥遭百老松, 四时依塔鼓天风。 波涛夜吼云摩地, 琴瑟秋鸣月在空。 仙梦动摇离白鹤, 胡髥掀舞怒苍龙。 何人独有山林思, 听雨时来野寺中。 七、《马迹秋芜》陈迹荒凉一径深, 萧萧秋色动寒林。 顽童放马朝远暮, 乱石如羊古迄今。 潢潦谩流怀古泪, 棘针空切刺时心。 夕阳流水何人问, 独有群鸦噪不禁。 八、《桃源春洞》洞前桃树倩人栽, 洞口风烟候我来。 人世不知秦几换, 仙源何意路重开。 碧生瑶草迎诗屐, 红泼流霞映酒杯。 却对东风怀旧相, 欲将涓滴囗苍苔。 九、《土祠树杏》独干孤株不作林, 风枝烟叶覆重阴。 阅人却讶岁年久, 合抱应沾雨露深。 老比庄椿苍翳翳, 坚同汉柏秀森森。 灵祠况复叨神力, 藓护苔封尚迄今。 十、《佛舍灵芝》招提清净地偏灵, 异本金芝共长成。 五色盈盈非地产, 九茎烨烨自天生。 瑞钟光岳红霞灿, 春簇庭阶紫盖荣, 相侑宝花充佛供。 至今龙像放光明。 胡桑按:作者小传、第四首、第八首之“囗”为抄本字迹模糊,辨认不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