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周文化探索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名: 先周文化探索作者:雷兴山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7030267222/9787030267221 条形码:97870302672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页码:305 页 内容简介《先周文化探索》在系统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中族属判断的研究方法。主要利用近十年来的新资料与新成果,建立了关中地区商时期相关居址与墓葬遗存新的分期体系与新的分类体系。在判断关中地区商时期区域聚落形态与重点聚落性质的基础上,辨析相关遗存的族属,判断了不同区域碾子坡文化遗存与先周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雷兴山,1990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博士学位。自1993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任教,现为副教授。 主要科研成果:已发表论文、发掘报告50余篇,参与编写了《驻马店杨庄》和《豫东杞县发掘报告》,近十年来一直从事周原遗址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目录《先周文化探索》读后的若干思考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20世纪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历程 第二节 20世纪先周文化探索方法之反思 第三节 进入21世纪以来的考古新资料与研究成果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居址遗存的分期与分类 第一节 各重点遗址居址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一、周原遗址居址遗存 二、蔡家河遗址居址遗存 三、丰镐遗址居址遗存 四、壹家堡遗址商代与周初居址遗存 五、园子坪遗址居址遗存 六、周公庙遗址商末周初居址遗存 七、孔头沟遗址商末周初居址遗存 八、史家塬遗址居址遗存 九、孙家遗址居址遗存 一○、断泾遗址居址遗存 一一、碾子坡遗址居址遗存 一二、纸坊头遗址居址遗存 一三、朱马嘴遗址居址遗存 一四、岸底遗址商代与西周初期居址遗存 一五、郑家坡遗址商代与西周初期居址遗存 第二节 相关居址遗存的分期体系与年代关系 一、典型器类的演变特征 二、关中西部地区西周初期考古学遗存的判断 三、相关居址遗存的分期体系与年代关系 第三节 相关居址遗存的分类 一、相关居址遗存相同阶段内的类别 二、不同阶段诸类居址遗存关系的初步分析 第三章 相关墓葬遗存的分期与分类 第一节 各重点遗址相关墓葬遗存的分期、年代与特征 一、周原遗址墓葬遗存 二、宝鸡市区附近的墓葬遗存 三、北吕墓地商末周初墓葬 四、漆水河下游黄家河遗址及其他遗址的墓葬 五、凤翔西村商末周初墓葬 六、长武碾子坡墓葬遗存 七、其他相关墓葬遗存 第二节 各重点遗址相关墓葬遗存的相对年代关系 第三节 相关墓葬遗存的分类 一、关于墓葬遗存分类方法的讨论 二、相关墓葬遗存相同阶段内的分类 三、不同阶段诸类墓葬遗存关系的初步判断 四、诸类墓葬遗存与诸类居址遗存关系的初步分析 第四章 先周文化辨析 第一节 丰镐遗址相关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一、如何区分丰镐遗址商末与周初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二、“侈口分裆鬲”的来源及其在探索先周文化中的作用 三、丰镐遗址商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四、关于“丰镐遗址西周早期遗存为探索先周文化基点”的认识 第二节 周原遗址商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关系辨析 一、研究背景 二、第一期遗存与先周文化的关系 三、第二期各段遗存的类别归属及相互关系 四、关于刘家墓地族属的认识 五、由周原陶文“周”论周原遗址的性质与先周文化 六、关于辨识周原遗址先周文化遗存的讨论 第三节 周公庙遗址商周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概述 二、商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初步判断 三、商周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第四节 孔头沟遗址商周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与聚落性质 二、商末周初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第五节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区域聚落形态与先周文化探索 一、区域聚落形态的初步认识 二、区域聚落形态与先周文化探索 第六节 各类考古学遗存与先周文化关系辨析 一、周原地区古公宣父迁岐后的先周文化的判断 二、周原地区以外的碾子坡文化的族属 三、“刘家一类墓葬遗存”的族属 四、“郑家坡文化”与“孙家类型”的族属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及其学术意义 第二节 进一步探索先周文化的几个问题 后记 精彩先睹自探索先周文化之始,石璋如等先生所用方法即如此,且这种思路对以后的研究影响深远。如胡谦盈先生在长武、彬县和旬邑一带,即所谓“豳”地的先周文化探索,基本就是采用这一方法。再如,自1999年始,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在周原遗址探索先周文化之始,也有类似的想法。 考诸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学史,就会发现都邑对确定考古学文化族属的决定性作用:正是确定了小屯遗址为殷都,从而确定了晚商文化;正是确定了丰镐遗址乃丰、镐都邑之所在,从而确定了西周文化。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凡此皆说明“都邑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其二,以西周早期文化为基准,向前追溯先周文化,笔者暂称之为“追溯法”。即把年代与西周早期相衔接、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因素与典型西周文化中存在内在承继关系的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作为先周文化③。 这种方法是夏商周考古研究中最常用的“经典”方法,如从明确的晚商文化出发,使用这种方法判定了早商文化,又从早商文化出发,寻找到了先商文化。李伯谦先生在论证探索先商文化的方法时如是说:“探索先商文化必须首先从考古学上划分夏、商文化年代界限,确定何种考古学遗存是汤灭夏后的早商文化,继而通过文化因素的分析,从早于早商文化的夏时期诸遗存中分辨出何者与早商文化有着内在的发展演化和继承关系”。④探索先周文化的“追溯法”其实和李伯谦先生所论的先商文化探索方法基本一样。商文化的研究实践表明,“追溯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尹盛平、任周方、刘军社、张天恩、牛世山等研究者,在判断先周文化时皆主要使用了这一方法。 后记 本书付梓之际,不禁感慨万千,近二十年来研习先周文化的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这不仅是我过于敝帚自珍之故,更是因为本书的完成曾得到了很多人的指导与帮助。故于此仅想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本书是在导师李伯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1991年,李老师就确定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与先周文化研究相关;1998年,李老师又指导我以《先周文化探索》为博士毕业论文;2002年博士毕业后,李老师又不断指导我继续修改博士论文而成本书。大到篇章结构,小至遣词造句,本书无不凝聚着李老师的心血。从师二十年来,师生之情早已如不言谢字的父子关系,我的感激之情也实非言语所能表达。我深知,唯有今后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品德和学问不断进步,才能真正答谢师恩! 在本书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很多老师都给予了不少的指导和帮助。刘绪老师可谓是我的第二导师,长期以来,刘老师手把手地教我田野技术,逐字逐句地修改我的论文,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让我写进论文。葛英会老师、高崇文老师、赵化成老师、赵辉老师、徐天进老师、孙华老师等许多老师(请原谅我不能把全部名字都写在这里),都经常给我指导和帮助,帮我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终使本书得以完成,其中很多场景和话语,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特别提及的是,宋豫秦老师是第一个教我“先周文化”的老师,并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邹衡先生生前曾多次指点我有关先周文化的问题,他老人家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张天恩、王占奎和刘军社三位师长,惠允我使用了大量未发表的新资料,多次帮助我进行与先周文化相关的发掘与研究,为本书提出了许多好建议。长期以来,我和三位师长见面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先周文化,从一次次畅谈中,获益良多。 在我从事先周文化相关的发掘和研究中,还得到了很多先生的帮助:宝鸡市文物局的任周方局长,宝鸡市考古队的田仁孝先生,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尹盛平先生,麟游县博物馆的王麟昌和刘麟先生,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的曹玮先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孙秉君、种建荣、孙周勇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徐良高、宋江宁、付仲杨等先生,周原博物馆的张恩贤、魏兴兴、李亚龙等先生,岐山县的领导与同仁等。在长期交往中,我们或共同奋斗,或联系频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张长寿、胡谦盈和梁星彭等先生也曾指点和帮助过我,于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