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厉墅村 |
释义 | 夏厉墅村又名夏厉市村,隶属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由厉宅、赵宅、马宅(今马祖)3个行政村组成,以厉宅为著。唐贞观二年(628),厉文才功擢容州刺史兼岭南都督,因雅好山水,到职不久便辞退回乡,从东阳岘山下迁居至县南五里(今吴宁镇大寺下村),并于县东南四十余里的夏山(又名社山、禹山、八面山)西麓建别墅一座。唐至德二年(757),其孙厉乾耀舍县南宅居为寺,移至夏山西麓定居,遂以山之名合厉之姓,取村名为夏厉,亦称夏厉墅。1992年底,夏厉墅有677户、2071人,耕地1109亩,其中厉宅332户、1034人,耕地569亩,产粮479吨。 历史沿革夏厉墅村 厉系稀姓,在东阳却为鼎族,显于唐,盛于宋,科第绵延。自夏厉始祖厉文才起,仅进士,唐有5名,宋有22名。 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626)登进士,贞观元年(627)任道州刺史,平盗靖疆,威爱并著。朝廷念其功,次年调至容州任都督、刺史,统领岭南邕州、容州、琼州、桂州五管之政。不久,文才拜表辞位,回归乡里,唐太宗赐诗一首送别。裔孙厉元,唐太和二年(828)进士,初为监察御史,后升至殿中侍御史,御赐骢马还乡,郡县号其乡为乘骢乡(直至1928年才改名),名其里为御史里。曾立豸史坊于夏厉。其子自南、图南,皆登进士,分别任台阁门郎、天章阁御史;其侄休,后唐同光元年(923)进士,任桂州都督。厉仲祥,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登右科进士第一,历任左领卫、知守庐州、两淮安抚使。嘉泰年间,仲祥知安丰军时,带领种桑垦田,军实甚丰;又造军车九牛弩,后人用它败金师。曾立状元坊于夏厉道院和东阳县学前。厉仲枢,文武双全,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并试左右科皆登第五,任永平令。其子厉宁、厉宗,于淳?十年(1250)同登进士。曾立有父子进士坊、匾。厉文翁,南宋宝?元年(1253)进士,居官40年,升至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建在洋溪(今横店镇屏岩境内)的厉府,号称东阳五府(厉、何、乔、马、葛)之首。 基本简介唐贞观年间,容州都督厉文才辞归乡里后,于夏山北的南江社陂潭筑堰,挖渠千余丈,引溪水灌田,可达百余顷。农民感念不尽,称此堰为都督堰。至后唐同光年间(923~926),桂州都督厉休又在荆溪之西修筑堰渠,灌唐村、柏堂(今塘溪、荆浦)一带,为都督堰西流。前厉文才所创堰渠位荆溪之东,则为东流,灌湖头、夏厉一带。东西两流,历经多次浚修,代代惠泽一方百姓。1971年建成南江水库后,古渠仍然沿用。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厉思恩看到邻近集市中牙侩恣意横行,借租抽敛,敲诈乡民,甚感心痛,乃慷慨解囊,购置土名衡店的土地做市基,创设衡店(即横店)义市。年年代行交税,从不分派于民。从此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有了固定的贸易场所,既方便又免除剥削,市场日益兴旺。其子厉明宗继承父志,又置屋若干楹,供劳者歇担、消渴、避风雨。据《吴宁厉氏宗谱》麟趾堂市基图记载,义市资产有田、地、山9.391亩,屋107间,中为摊基,四周为店,摊基北路为大街,南路东端设棉毛市,西段设米市,周围屋后近处分设猪市、柴市、竹市、石灰市、菜市。可见当年横店集市已粗具规模。为表彰厉思恩乐善好施,置义市人尤戴焉,万历四十八年东阳县知县贡修龄为其立高义可风牌匾一块;崇祯十二年(1639)知县钱源为之写《衡店义市记》一文。1993年,旧市基房屋全部拆建。横店已发展成为江南经济重镇。 文化教育夏厉墅村村民 北宋治圣年间(1094~1098),厉伯诠始创夏厉义塾,免费栽培厉族子弟。南宋宝?年间(1253~1258),资政殿大学士厉文翁设屏山书院于洋溪厉少保所建别墅读书处,至清嘉庆时已湮没不彰。清光绪年间(1875~1903),厉大常出资兴建三合院楼屋一幢十三间,改夏厉义塾为义学。以厉宅厅为练功举鼎,荷角山跑马场为练马骑射之地。时设两个班级,3个教师。厉烈元即为义学出第的晚清武秀才。为鼓励入学,厉宅义学管理人等,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带馒头前来义学祭文昌阁,所有学生不分姓氏皆分一双,至民国时期仍然沿袭此俗。光绪三十年二月,义学改为禹阳两等小学堂。1919年,改制为夏厉墅国民学校。1928年,改设县立禹阳乡村小学。金作霖任校长,聘吕汝梅、何毓芝等名师教学。厉宅除常年供给教师部分口粮外,还拨横店地基税中的猪市场管理费归学校作常年经费。并由夏山周围四十四都乡贤达每人捐助50块银元,于1930年新建一排九间畛平房。1932年校舍扩展到广孝(原义塾谷仓仓址)与厉大宗祠。1933年,校长吕汝梅筹建西式四三零教学楼一座。四三零指取自夏山之松材折银元四百,校董出资三百,各村零星乐助,含集资兴学之义。 次年,学校研创成功沼气灯,改善晚间照明。1936年,增至8个班级,9个教师。这一时期,由于办学有方,教育质量高,每次县督学对中低年级抽考、高级统考,参加演讲、体育等比赛,均名列前茅,誉满全县。槐堂、防军、千祥、后山店等地也来人求学,住校生超过走读生。1949年共7个班级,11个教师,166个学生,时称横店镇中心学校。后又改名横店镇第一中心小学、湖溪区校、禹阳小学。1958年9月始设初中班、农中班,全校骤增至14个班级,有教师25人、学生700人。1973年9月后称夏厉市中小学。当年有初中4班、小学10班,学生550人。1977年创办高中两班115人,毕业后停办。1976~1986年,政府拨款3万余元、社会资助2.8万元、学校自负2万元,陆续新建、改建校舍3座,建筑面积814平方米。1992年,共占地面积6563平方米,建筑面积1296平方米,教室12个。有教师20名,学生438人,其中初中104人,小学334人。 1998年下里市中小学停办初中部,截止2000年前后,下里市小学全部划归新建的横店镇中心小学,校舍变为厉宅村老年协会,厉宅幼儿园等机构所在地,操场变为村用活动中心,结束了其教育的使命。 校中有古树若干,因改建倒下不少,90年代初期之前,课间铃声为飞刀将铃铛吊在古树树干高处,系上绳子所成,颇有古意,若存于世,必成古迹,有悠久的历史积淀。 名胜古迹明末,夏厉宅村华厅大宅已鳞次栉比,瑞蔼堂华厅是其中之一。清嘉庆年间(1796~1820),瑞蔼堂重修一新,石雕、砖雕、木雕荟萃。尤其是东阳木雕,突破传统技艺风格,散发出鼎盛时期的光彩。厅堂的梁、柱、拱、斗、琴枋、牛腿、门窗等,采用镂空深浮雕和薄浮雕的技法,创作了耕织劳作、戏剧故事、自然景色、龙凤禽兽诸图案,体现了清代东阳木雕建筑装饰的独特风格,既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娴熟的构思设计,又有工精的雕刻技法,恰好的实用结合,成为一代佳作。东阳木雕状元、全国工艺美术家楼水明(1898~1983),生前常来瑞蔼堂观赏拍照。外国专家亦前来考察。《浙江工艺美术》杂志(1991年4月号)有文记述。 村庄名人厉宅厉守铭(1914~1978),从小拜师学木雕,13岁至寿昌、兰溪、武义等县雕花,后进上海做工。1954年入东阳上湖木雕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入东阳木雕厂。他刀法精练,刻意求新,深为同行所推崇。所创作的《大闹天宫》、《海棠诗社》壁挂,层次分明,剔透玲珑,人物栩栩如生,是五六十年代的精品,已被东阳市木雕总厂列为长期保存的优秀作品。195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名艺人称号。 赵宅赵金清(1908~1982),从小学木工,生前长期在东阳木雕厂工作,在设计制作木雕家具、灯具方面获得显著成就。1956年,杭州灵隐寺重修,他以精湛的技艺,将26吨重的香樟切块分离,然后吊装拼合,制成一尊高19.6米的释迦牟尼大佛像,天衣无缝,活灵活现,人们称他是东阳活鲁班。195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技师职称。 马宅马凤棠,生于1914年,14岁赴上海,进其兄马凤郁的作坊学雕花,满师后单独到龙游雕制樟木箱,卖给上海颇有名气的王盛记雕刻木器号,被老板王盛彬(东阳人)赏识,聘他做把作师。1950年,经刘开渠推荐,进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历任民间美术研究室负责人、民间美术系副主任,同时竭力扶持东阳木雕生产的恢复发展。1962年出任浙江民间工艺研究所副所长,主管业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