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家庄村 |
释义 | 1 山东省胶南市六汪镇夏家庄村◎ 概况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六汪镇夏家庄村位于六汪镇驻地南8公里处、铁橛山西麓,东邻铁山镇,东南接张家楼镇,村北有泰薛公路,距胶南市15公里。该村地处丘陵,村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0.8公里,有耕地面积992亩,山林面积1200亩,果园640亩,荒山荒沟200亩。该村现有居民178户,541口人。 ◎ 村名由来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夏姓由今山东五莲县迁来立村,取名夏家庄。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姓人口逐渐减少、迁出后被刘姓所代替。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记载,自清道光至民国时称夏家庄。 ◎ 自然资源夏家庄村的名优特产有大枣和樱桃。大枣面积600亩,以品质独特、果实大且甜、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而闻名。目前该村已成立大枣协会,申报并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大枣基地验收。樱桃有樱珠、樱黄、红樱桃等品种,果实鲜红、色泽好、甜度大、品质优。旅游资源有村北的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被誉为古胶州八大名景之一的“滴水悬泉”位于村东南1公里处。 ◎ 经济概况夏家庄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解放后生产逐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形成了茶叶、林果、畜牧等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全村现有经济林500亩,成材林100亩,板栗园300亩;2005年全村种植花生400亩,芋头20亩;牛存栏200头,羊存栏850只,猪存栏400头,鸡存栏1000余只。年人均年纯收入4867元。 ◎ 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该村广泛开展了“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 获得荣誉多次被六汪镇党委、政府授予“文明村庄”、“先进党支部”、“畜牧生产先进村”、“林业生产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2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夏家庄村◎ 村名由来清朝初年(公元1647-1649年),夏姓来此建村,故称夏家庄村。 ◎ 政区人口该村位于南墅镇驻地东北7公里处,四周分别与东石格庄、崔家洼、西石格庄,李家洼接壤。2004年全村共有住户155户,人口550人。居民共计4大姓氏,以赵姓居多。 ◎ 经济状况该村有耕地1181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高产高效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村设施栽培面积有70余亩,建有冬暖式大棚3个,崂山式大棚60余个,主要种植黄瓜、田瓜、西瓜等作物,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70多万元。西瓜设施栽培是夏家庄村的一大特色。2004年全村小拱棚西瓜栽培面积达到200亩,总产量达到192万斤,产值39万余元。生猪养殖也是村中的主导产业。2004年村中建有养殖小区1处,母猪存栏40头,自繁自养,年生猪出栏量可达300头,产值18万元。 截止到2004年,全村共发展果园110亩,年产值106余万元,果园中苹果园80亩,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嗄啦等。梨园有30亩,主要品种有爱宕、黄金梨等。此外,该村村还有丰富的石墨、铁、金、云母等矿产资源,有待开发。 ◎ 社会事业截止到2004年,村委共投资5万余元对村中街道进行了整修、绿化,为村民创立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到2004年。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0%。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幼儿入园率均达到100%。村委会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市、乡两级模范村民委员会、市级文明村庄、镇级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3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镇夏家庄村位于博山城的北部,处张(店)博(山)公路和孝妇河的东侧。距博山城三公里。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隶属钢铁人民公社(现域城镇) 。1962年隶属五龙公社(夏家庄镇)。设一村民委员会。共477户,1,695人。系工农插花地区。其中农民348户, 988人。建国前,绝大多数民房为简陋的破草房,现95%以上的村民都新建了楼房和瓦房, 村民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耕地241亩,以种蔬菜为主,年产量179万斤,系博山区蔬菜主要产地之一。现系夏家庄镇人民政府驻地。 工副业有缸瓦厂、陶粒厂、水泥制品厂、制修厂。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建了博山汽车配件门市部、塑料印刷厂等。年总产值122.447万元,利润75.3l4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均收入仅256元,至83年提高到623元,较前增加了2.43倍。 宋庆元四年(1198年)陆游《渭南集·镇江府副都统厅壁记》载:“州防御使淄川夏侯君……每见其抚剑抵掌,谈中原形势,兵法奇正,未尝不太息,恨不与之周旋于军旅间也。君亦谓予非龊龊老书生,以兄事予,甚敬。”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毕际有在《淄乘微.夏侯》又载:“吾邑夏侯氏之闻人也,其人能与陆翁(陆游)为友,当亦不俗。……夏侯氏世居颜神镇北笼水东岸,名夏侯庄。”据此,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之前,已有此村。 《笼水赵氏世谱》载:“始祖平,明洪武初由枣强迁居蒙阴薄板台,以避乱迁于益都颜神镇。十世屏齐,字表东,庠生,居夏家庄。”《崔氏族谱》、《丁氏宗谱》、《冯氏宗谱》所载到此定居时间,均于明代。因夏侯氏来此定居早,人口最多,故以姓氏命名为“夏侯庄”。后演变为“夏家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