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夏布画
释义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成为布料可以染色和印花,不宜创作中国画。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所以,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在中国重庆荣昌(四川隆昌也生产因隆昌是明朝从荣昌分治而出的所以并不具有传承代表性)、江西万载、湖南浏阳仍在手工生产的夏布。夏布一般以平纹狭幅为主,重庆荣昌生产的夏布品种繁多,幅宽有33CM、60CM、100CM,适宜创作各种宽幅的中国画。荣昌的夏布制作技艺已经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同荣昌本地的另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折扇 和陶器结合产生了 “夏布包陶”和“夏布折扇”。这样也充分的表明认可夏布的历史继承发展在荣昌。

夏布画是画家利用中国夏布天然形成的色彩差异和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而创作出来的中国画。中国夏布具有天然防伪标志,在夏布上创作的中国画确保了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唯一性和不可仿制性。

夏布画的特点。在中国夏布上创作中国画,其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和创作后作品的唯一性所形成的天然防伪标志既保证了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原创作品的不可复制性,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投资收藏者的投资风险,投资夏布画的投资者很快就会成为夏布画的鉴赏家,这是因为夏布天然而特殊肌理效果所决定的。对于著名书画家来说选择夏布作为绘画材料,既可以保证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又可以防止赝品的出现,从而确保了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加之夏布的天然本色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收藏一幅中国夏布画既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使中国画长久传承。所以夏布将继绢、宣纸之后,成为第三大国画原材料。中国夏布画的出现将把传统的中国画与中国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中国夏布画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我们相信中国夏布画的出现将成为继中国绢画、中国宣纸画后,又一民族文化的奇葩。

中国夏布画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夏布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绘画材料无法比拟的。中国夏布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已经被海内外广大书画收藏者所喜爱。

中国夏布画的产生

20世纪以来,在工业纺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夏布这种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1999年1月29日下午2时30分,温家宝总理一行来到内江隆昌考察了传统产品夏布生产全部织造流程,他被古老的传统工艺深深吸引,他说:“夏布是粗放型经济,向韩国、日本、墨西哥提供原料,出口依赖性太强,市场太小,难以承受市场风波的冲击。只有依靠科技,进行深加工,使其增值。同时要扩大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夏布要走出单一的,依赖性的,粗放型盲区,重视夏布昔日辉煌”。去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用2天时间对其进行了专题拍摄,编导们被誉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石”的隆昌夏布,对精美的织成品爱不释手;前不久,来考察的专家们又被这种传统工艺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所折服,建议尽快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大千故里、文化内江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中国夏布研究所。中国夏布研究所从成立开始就将中国夏布的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列为科研项目。中国夏布研究所利用夏布的肌理效果,大胆尝试在夏布上创作中国画,拓展了中国画除绢、纸以外的作画材料,同时为中国夏布这一传统手工艺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广阔的新市场。

中国夏布画的特点

在中国夏布上创作中国画,其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和创作后作品的唯一性所形成的天然防伪标志既保证了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原创作品的不可复制性,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投资收藏者的投资风险,投资夏布画的投资者很快就会成为夏布画的鉴赏家,这是因为夏布天然而特殊肌理效果所决定的。对于著名书画家来说选择夏布作为绘画材料,既可以保证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又可以防止赝品的出现,从而确保了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加之夏布的天然本色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收藏一幅中国夏布画既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使中国画长久传承。所以夏布将继绢、宣纸之后,成为第三大国画原材料。中国夏布画的出现将把传统的中国画与中国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中国夏布画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我们相信中国夏布画的出现将成为继中国绢画、中国宣纸画后,又一民族文化的奇葩。

中国夏布画的创作

中国夏布画的制作。中国夏布画是利用夏布自然的经纬线的天然色彩差异,加之手工加工生产的不可重复性色差和特殊的夏布制作工艺进行作画。作画时,作者根据夏布自然的肌理效果构思作品,既要保证夏布天然的机理效果又要表现作者原创的意境。这样就使每一件原创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即使是原创作者本人也无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重复生产。在现代印刷技术高度发达今天,也无法在生夏布对原创作品进行重复印刷,这是因为夏布天然的机理效果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千匹或一万匹夏布中,也无法找到两匹肌理效果完全相同的夏布。这也是保证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和原创作品的易鉴赏性。使书画收藏者拥有原创作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保证了投资收藏者的既得利益和增值空间,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在绘画过程中通过作者对夏布的加工处理改变其夏布的原有特性,使之既可以做生宣效果使用,也可以做熟宣效果使用,还可以做半生半熟的宣纸使用,关键取决于画家对绘画效果的特殊认识。中国夏布画通过化学物理的反复实验,画面的色彩保真度优于绢画和宣纸画;通过耐水性实验,夏布在水中能长久固色,宣纸固色效果最差,其次为绢。夏布天然的耐水性、抗菌性和固色效果使中国夏布画的保存可以与西方的油画保存相比美,其性能优于油画的保存。

中国夏布画对传统中国画的创新

著名艺术家王少农首创的中国夏布画,使夏布继绢、宣纸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国画材料。中国夏布画把中国传统的国画与中国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中国夏布画,使中国夏布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使中国文化得到了弘扬。目前,中国夏布画已列入四川省旅游的特色品牌,专家们十分关注,建议进一步挖掘中国夏布的艺术内涵,尽快将中国夏布画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世界感知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夏布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必将再展新姿,再现昔日辉煌。

夏布的经济价值

夏布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称。夏布用途广泛,可作高档的服装、床上用品、褥垫、墙布、门帘、工艺美术品面料。夏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夏布所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的优越性、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夏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已经被海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生产力低下,所以,夏布生产到今天为止,其精细程度只能达到一般细布水平。(来源:王少农:论中国夏布文化)

夏布的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即在规定的布幅(约1.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约为每毫米1.6根纱。在周代还规定了各种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作包装布用;10~14升为一般平民穿用,是大众化的衣料;15升以上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者达30升,供王公、贵族制帽用。这种帽称麻冕。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夏布为21~23升,经测定经密37.1根/厘米、纬密43.6根/厘米,平纹组织,布幅20厘米,重量仅43克/米2。夏布依其粗细程度曾有各种不同名称,其中最细者可与丝绸媲美。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中发掘的大批殉葬出土文物中,其中N1N11墓中发掘的苎麻印花布,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目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其精细如丝绸。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所以,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来源:王少农:论中国夏布文化)

夏布的历史渊源

《诗经》:“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周代已经以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周礼地官司徒下篇》:“凡葛征徽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郑玄注:“草贡山泽顷之属可缉绩者。”苎麻列于被徵之例。《史记.越世家》:越王勾践为雪会稽之耻,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越强书》:“葛麻山者,勾践点,种葛麻” “葛麻山之首无草木”,“种麻以为弓弦”。 越女织葛麻布“弱于罗兮轻霏霏” 献吴王。《淮南子.原道训》:“于越生葛桸、紵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苎麻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每年重新栽种。三国已经认识了苎麻特性,有了种麻经验。陶渊明《杂诗》:“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冬天粗夏布衣服可以御寒,夏天细夏布衣服可以散热。南北朝“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说明当时的手工麻纺织业较为发达,技术也较为先进。唐代时,夏布既刚又柔、色泽诱人,“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被列为贡品。北宋《元丰九域志》也记载有进贡朝廷的精品苎布。宋代黄庭坚《上大蒙笼》诗:“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太祖实录》:“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清代黄原裕《种苎麻法》:“豫章织绩苎布工细甲天下”。 据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主要衣着原料。

重庆荣昌生产的夏布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经数辈祖传,工艺精益求精,技术不断改进。从唐朝时开始夏布开始大量进贡皇家,明清时山西商人垄断此行业并发往全国而明清时期正是荣昌夏布进贡皇家的关键时期,并开始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