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厦门市集美大学 |
释义 |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是福建省省属多科性大学,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面向全国招生。 (4月28日来自集美大学的消息,从今年开始,集美大学获批调整到本科一批招生,但航海类专业按本二批控制线录取。同时,取消文史、理工类专科提前批,所有专科层次的院校都安排在高职(专科)批录取。 就此,集美大学成为近五年来,继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之后,升格为本一批招生的高校。) 集美大学办学历史悠久。集美大学的办学历史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迄今已有93年的办学历史,校训“诚毅”为陈嘉庚先生和其弟陈敬贤先生所立。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据有关数据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900多亩,校舍面积102多万平方米,总资产约18.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约3.5亿元。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馆藏纸质文献200多万册,各类电子图书7531GB,中外文现刊4300多种,维普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38个。 集美大学办学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亲自为集美大学题写校名并题词,李鹏、乔石和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对办好集美大学也作了专门题词。李岚清同志亲自为学校揭牌,并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视察学校并为陈嘉庚先生铜像揭幕。 集美大学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异。“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多年来生源充足、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集美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集美大学航海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水产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 集美大学“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服务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初步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多科性地方大学。 办学规模集美大学办学实力较强,办学条件完备。现有20个学院,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0个领域),63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文学和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5000多人。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水产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财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和诚毅学院21个学院。有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63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文学和法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海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培养层次比较齐全的办学体系,并成功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2009年,学校获得福建省在2008-2015年期间仅有1个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资格。集美大学的体育系在福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占地面积160亩。该校拥有教学实验大楼、标准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排球馆、网球场、羽毛球馆、举重馆、健身馆等场馆设施。学院开设有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和选修课共24门。其中田径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学院自创办以来,培养出了大量的体育人才。 2004年4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又与集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合并组成新的体育学院,现为5个专业委员会、1个体育科学研究所、13个教研室和1个综合实验室、1个场馆设备管理中心。学院开设专业有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学制以4年本科为主。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学位办评审,福建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本院开办研究生教育,设置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科学两个硕士专业。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4门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占地面积1900多亩,校舍面积102万平方米,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项目。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馆藏纸质文献216万册,各类电子图书7531GB,中外文现刊2900多种,维普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39个。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培养了大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体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需要的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并能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 2750人,其中专任教师1585人,正高职称174人,副高职称530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150人,副教授48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2人,。1人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双聘院士5人。学校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1人,先后有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办学特色办学特色突出,社会声誉良好。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育人”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生源充足,生源质量高,录取分数线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集美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航海、水产专业优势和特色。在全国航海院校,集美大学排名第三。集美大学航海教育是中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和东南亚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国内高水平航海院校之一;水产学科是福建省水平较高的学科之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 科研成果多年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承担科研项目共5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各部门和省级项目30项;出版论著、教材9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每年在100篇左右。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教职工参加编写了十几本专著和教材,论文众多,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每年在100篇左右。 校董会1996年9月,集美大学校董会成立。校董会是学校重大事务的宏观决策机构,每届任期四年,校董会常务校董会议每年一次,全体校董会议每两年一次。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是当然的校董会名誉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是当然的校董会主席。具体数据:顾问(3人)、主席(1人)、副主席(6人)、常务校董(82人)、校董(114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4人) 领导班子校长:苏文金 党委书记:辜芳昭 党委副书记:叶美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罗良庚 党委常委、副校长:关瑞章 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德棋 校史沿革1918年:集美师范 1920年:集美学校水产科、集美学校商科 1927年:集美幼稚师范、集美水产航海学校、集美商业学校 1932年:集美乡村师范、集美水产航海学校、集美商业学校 1933年:集美师范学校、集美水产航海学校、集美商业学校 集美师范学校,后设师范选科,分文、理、史、地、艺五个专业,初具初级师范雏形;1927年又增办幼儿师范。1932年增办集美乡村师范。,1937年抗战开始停止招生,1938年,全部学生毕业后停办。 1958年,集美师范学校复办,迁至鼓浪屿,改名为厦门师范学校。 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 1963年,裁撤并入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漳州)。 1972年,在鼓浪屿创建厦门师范学校。 1975年厦门师范学校大专班创建(合署) 1979年厦门师范学校大专班升格为厦门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集美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迁回集美,开办厦门师范大专班(理化专业)。 1978年,创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五个专业。 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厦门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校、集美商业学校 1959年福建体育训练大队、福建体育专科学校创建并升格为福建体育学院 1961年福建体育学院改建福建体育学校。 1965年福建体育学校撤销 1978年福建体育学校复制并升格为(复校)福建体育学院 1959年:厦门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校、集美商业学校、福建体育学校 1941年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商科)改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更名福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学校 1952年福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学校更名集美财经学校 1959年集美财经学校、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 1958年厦门纺织工业学校创建 1960年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升格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 1962年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改建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 1965年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部分)改建集美财经学校 1968年集美财经学校撤销 1980年厦门财经学校创建 1985年厦门财经学校升格为福建集美财政专科学校 1993年集美财政专科学校更名为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1988年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创建 1992年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改建厦门工业学校 2004年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 1952年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同安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55年福建省同安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更名为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58年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航海部分)分建厦门市私立集美航海学校 1960年福建交通中专学校创建(合署) 1960年福建省交通干部学校并入(合署)福建交通专科学校 1954年福建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创建 1957年福建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更名为福建省交通干部学校 1960年厦门市私立集美航海学校(汽车、公路专业)裁撤并入福建交通专科学校1961年厦门市私立集美航海 学校更名福建集美航海学校 1962年福建交通中专学校撤销并入福建集美航海学校 1970年集美航海学校裁撤并入厦门大学 1973年厦门大学(航海专业,原集美航海学校)分建出福建集美航海学校 1972年厦门水产学院创建 1978年集美航海学校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 1989年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集美航海学院 1980年: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校、福建财经学校、福建体育学校 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校、福建财经学校、福建体育学校 197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校、福建财经学校、福建体育学院 1978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福建财经学校、福建体育学院 1985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专科学校、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 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独立学院)成立 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 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成立集美大学 校主传略校主陈嘉庚传略 在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这三十多年的风暴中,出现了许多人们难以忘却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一位。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救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陈嘉庚生于国难,长于国难。 1874年10月21日诞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现属厦门市),那里距离因鸦片战争失败而被迫通商的“五口”之一的厦门只有一水之隔。他目睹中法战争中法国战舰侵入福州马尾,目睹台湾割给日本侵略者,目睹鼓浪屿沦为帝国主义的共同租界,从清王朝辱国丧权和腐败无能的现实中,逐步认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增强了爱国心。 陈嘉庚在贫穷落后、民生调蔽的家乡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念的是私塾。十七岁远离家乡,到南洋谋生。父亲杞佰在新加坡开一家不大的米店,陈嘉庚就在那里服务了十三年,直到米店收盘,才出而独立经营黄梨罐头厂。他很快就崭露头角,以开拓者的姿态,从事橡胶垦殖业,被称为东南亚橡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1911年前,他从黄梨厂、橡胶园和米店获利数十万元,成了同业中的佼佼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的事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橡胶不断涨价,海运业获利丰厚。1923年到1925年他已成为一万五千英亩橡胶园的拥有者,橡胶制品遍销五大洲。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革厂,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华侨大实业家”之名远驰海内外。 然而这一大实业家的“黄鹄之志”,不在发财,而在于报国。他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哺育下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时被新加坡闽侨举为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福建光复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并为发展当地华侨教育作出贡献。1912年他回乡创办集美小学校,在其手撰的《集美小学记》中,把兴学目的说得很明确:“余侨商星洲,慨祖国之陵夷,们故乡之哄斗,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十数年内陆续增办各种类型学校,到1927计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女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稚师范学校、国学专门学校,统称集美学校。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陈嘉庚看到了新的希望,以愚公移山的气概创办厦门大学,“通告”宣称:“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诲,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 在世界经济危机袭击着殖民地经济的时候,陈嘉庚以硬骨头精神同英国垄断资本集团进行不折不挠的斗争。垄断资本集团强迫他停止提供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他愤然说:“不,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1934年,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在困难重重中收盘。企业失败了,“倾家兴学”的美名永存。黄炎培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陈嘉庚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他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认为“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等等。这些,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具有可供借鉴的意义。 陈嘉庚的华侨领袖地位是在抗日斗争中确立的。1928年他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第一次把华侨抗日力量团结起来。 “七七”事变发生后,他又被推举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主席,领导南洋一千二百万华侨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战,使华侨爱国大团结进入一个新阶段。 陈嘉庚不但关心祖国的难胞,尤其关心民族的兴亡。在南侨总会成立不久,他曾向重庆国民党中的妥协派发出了最猛烈的抨击。 当时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人心动荡,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抗日统一战线面临着最大的危险。陈嘉庚当即以 参政员的身份向正在开会的国民参政会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 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这个提案被会议热烈通过。邹韬奋称这寥寥 十一个大字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汪叛国后,陈嘉庚致 电蒋介石,要求“宣布其罪,通缉归案”。这种大义凛然、顽强斗争的民族气节非常可贵! 访问延安是陈嘉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以前,他把民族的命运寄希望于国民党政府。1940年3月,他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了重庆,亲自观察到国民党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丑恶行径,“国共摩擦似有剑拔弩张之势”,遂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拦,在侯西反、李铁民陪同下毅然访问延安。在那里,他会见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参观了抗日根据地的学校、工厂、机关,考察了陕北人民生活,“断定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后来,他在《南侨回忆录》开弁言中写道:“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醒悟了,“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从此坚决转向拥护中国共产党,这对一代华侨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他回新加坡召集第二届南侨大会,宣布国共摩擦的真相,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对顽固派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推动广大华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期间,陈嘉庚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被推举为主席。在英军放弃新加坡前夕,经亲友一再催促,方悄然转移到印度尼西亚去,集美和厦大校友黄丹季、郭应麟、林翠锦(女)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他匿居印尼玛琅。他在这期间撰写《南侨回忆录》,身怀一包氰化钾,随时准备以身殉国;他曾赋诗明志:“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高风亮节,堪为后人矜式。 陈嘉庚终于躲过了敌人的魔掌,日本投降后,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华侨五百个社团的欢迎。1945年11月18日,重庆十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送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祝词,成了历史性评价。 当时,全国人民既欢庆抗战胜利,又注视和平建国的前途。陈嘉庚对重庆谈判不抱希望,认为“还政于民,谋皮于虎。蜀道如天, 忧心如捣”。果然,全面内战不幸爆发了,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美国参、众两院议长等,明确表示反对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于美蒋的反动阴谋以有力打击。为了斗争的需要,陈嘉庚在胡愈之、张楚琨、李铁民的协助下,创办《南侨日报》,毛泽东主席为该报题词:“为侨民利益服务”。这家报纸对于团结广大华侨群众,支援祖国解放斗争作出了贡献。同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爱国运动相呼应,陈嘉庚组织了“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并被选为该会主席,领导华侨以实际行动支持祖国的民主运动。 1949年新中国诞生,陈嘉庚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此后,定居集美的十二年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时期。他生活在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祖国,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内心的喜悦与兴奋是难以形容的。正如他1955年旅行全国所得的结论:“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幸福。”(《伟大祖国的伟大建设》)报国的积极性更高了。董必武赠以集句:“树立甚宏达,壮心不肯已”。他把自己在新加坡的产业变为现款加上筹款共汇回一千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对国家大政和家乡建设提出许多具有卓见的建议,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其中尤以鹰厦铁路和厦门海堤的建设方案最为人们所熟知。他是党的真正诤友,在国家事务方面如有不同意见,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激动地说:“知我者党也!” 陈嘉庚恪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生活朴素,自奉菲薄,居旧室,自定伙食标准每日不超过五角。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临终他把遗产三百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 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61年8月21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遗著有:《南侨回忆录》、《南侨正论集》、《住屋与卫生》、《民俗非论集》及《新中国观感集》。 国家给予陈嘉庚以国葬的哀荣,灵枢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