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疳 |
释义 | 病名下疳①指发于男女外生殖器部位之疮疡。见《外科正宗》卷三。又名妬精疮、疳疮。多因接触或与患此病人性交而传染,好发于男子阴茎、龟头、包皮,女子大小阴唇、阴道等部位。该病初起阴茎痒痛,坚硬紫色疙瘩渐生;或患处出现豆粒大小之硬结,不红不肿不破溃,名为硬性下疳;若初起即似小疮,皮肤流水,肿痛日生,痒麻时发,疼痛明显者,名为软性下疳。证治参见杨梅疮条。 ②指筋疮。见《医宗金鉴》卷四十三。见该条。 下疳 下疳者,下以言阴,疳以言疮,乃男女前阴蚀疮之通名。而前阴蚀疮古人称之为下疳者,盖以人体之头至高,阴至下,古人讳言人之阴,故每称前阴之为下;而疳从甘声,疳疮之传于我国本于粤(广东)始,甘乃粤人所称穿物为穴者之名也。故就其前阴蚀疮一呈窍穴之状而称之,因有此下疳之名耳。 至若下疳为病,古人又称之为“蛀梗疳”、“袖口疳”、“鸡嗉疳”、“蜡烛疳”及“旋根疳”者,则又专指男子言;而或言其疳疮生于阴茎之上如虫蛀蚀,生于包皮之内如袖口裹,生于龟头之上如鸡嗉囊,或言其阴茎之蚀深如蜡烛残,茎根之蚀断如刀镟然也。 下疳治疗【方剂名称】龙胆泻毒汤 【来源】《玉案》卷六。 【组成】柴胡1钱,龙胆草1钱,山栀1钱,大黄1钱5分,黄连1钱5分,滑石1钱5分,木通1钱5分,甘草5分。 【主治】一切下疳。 【用法】加灯心30茎,水煎,食前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