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下峙后村
释义

下峙后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泗洲头镇象山西南部,背山靠海,位于灵岩山脚,东濒蟹钳港,沿岸为泥质滩涂。

村庄概况

灵岩山主峰海拔388米。从地质构造而言,灵岩山位于茶山火山穹隆东南隅,东、南与岳井凹陷相邻,北为泗洲头火山洼地。三面皆丘陵、港湾,依山傍水。主峰与基座岩石各异。基座岩石较古,距今已有一亿余年,由火山碎屑岩、凝灰熔岩、粉砂岩及泥岩等堆积而成。主峰岩石是沿火山溢出地表的熔岩流,由西向东扩展,有如热粥泼地,覆盖于基座岩石之上,在特定地段构成陡峭岩坡。后经风雨冲蚀,形成断崖,地质学称之为似喀斯特地貌。全村272户、862人;总面积6561亩,耕地面积70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海涂养殖、渔业和农牧业,工业与商贸业基础薄弱。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安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建设小康示范村”的标准,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旅游景区

村中有灵岩山景区,主峰海拔388米。从地质构造而言,灵岩山位于茶山火山穹隆东南隅,东、南与岳井凹陷相邻,北为泗洲头火山洼地。三面皆丘陵、港湾,依山傍水。主峰与基座岩石各异。基座岩石较古,距今已有一亿余年,由火山碎屑岩、凝灰熔岩、粉砂岩及泥岩等堆积而成。主峰岩石是沿火山溢出地表的熔岩流,由西向东扩展,有如热粥泼地,覆盖于基座岩石之上,在特定地段构成陡峭岩坡。后经风雨冲蚀,形成断崖,地质学称之为似喀斯特地貌。景区内树木葱茏,植被完好,山林湖谷,各具魅力。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丰沛。位于下峙后村有株枫树,树龄500年,树高25米,胸围3.8米,冠幅14米。传说,该树是泗洲头镇下峙村袁姓四房的风水树,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相传树旁原是袁姓四房祖宗墓葬之地,风水极好,袁姓四房财丁兴旺,后朱姓为切断坟后龙脉,形成一双靴,踏在其上,破其风水,使之衰败,袁姓四房为解之,在坟边栽上此树,此后,袁姓四房重返兴旺,人才辈出,故该树被群众视为风水宝树,留传至今。灵岩山风景区现在的游客主要以来自本县及宁海邻近乡镇的观光拜佛香客为主,年约2—3万人次。

社会人文

灵岩的雄奇秀姿,历代志书早有记载。唐时,三国袁术后裔袁卫从河南汝阳迁至宁海鉴桥。其后于元末明初,袁千二、千四兄弟及陈氏迁至灵岩山北麓今峙后建村。明万历,黄氏亦迁居灵岩山南麓今峙前,延绵不绝,开发宝山。南宋宝庆《四明志》即有灵岩建寺的记载,并云“郑仁宽、廉布、吴说尝有题咏,今皆不传”。明嘉靖《宁波府志》载:“上有一石如香炉,内有云气,如烟如雨”。《大清一统志》记:“灵岩山,岩石奇怪,极具天巧,有瀑布倒流百余丈”。清乾隆、道光县志皆称此岩为香炉岩,内有气,如烟如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僧智滔于山南麓结庐建灵岩禅寺。熙宁元年(1068),加赐“寿圣”二字。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赐“灵岩广福院”额,后屡修屡圮,今部分寺舍尚存,为旧象山十八寺院之一。宋有《灵岩寺碑》,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载:“太平兴国二年,僧智滔建寺,进士俞让记。”今残碑尚存。相传元末朱元璋折兵逃至寺内避难,得灵岩仙气,终成大业。遂拨银修葺,封为“天下第二寺”,并立一碑,名“长生碑”。山顶有灵静庵、灵云庵、延寿阁,清光绪间重建,凭岩构筑,古朴清幽。另有倒流庵,亦名水月庵,在峙前倒流岩上。寺庵香火颇盛,每逢九月初九,善男信女不绝于途,文人墨客亦登览赋诗,传咏不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