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峡阳镇 |
释义 |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位于南平市区西北,东与茂地、大洋相连,南同王台接壤,西和顺昌交界,北与建瓯相邻。玉屏山、招科山环抱集镇,富屯溪贯空全境,故取“两山一水谓之峡,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地处东经117°54'至118°02',北纬26°44'至26°52'之间,距市区51公里。峡阳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25153人,其中集镇人口15000多人。 简介峡阳镇山川灵秀。屏山如画,照溪流银,富屯似带。溪中公园、八字桥、屏山书院等古迹景点,引人入胜;剪纸、古画珍藏、战胜鼓等,缤纷异彩。 人文荟萃。古有状元、进士、将军、仕宦官员,源源不绝,如宋有状元应珍,明有礼部仪制司主事骆天闲;今有博士、专家、教授,名家新秀,层出不穷。 基础设施完善。鹰厦铁路,316国道贯穿全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超过5000吨;35千伏变电站全面运营;投资3.5亿元,装机容量4.73万千瓦的峡阳水电站和八字桥水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 物产丰富。森林面积20.8万亩,木材蓄积量95.5万立方米;现有毛竹林1.95万亩,年产商品竹10万根;集体、个人果园1.5万亩,年产柑桔近10000吨,还蕴藏着硅石、铁、钨、石英石等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产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财政收入248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3950元,比上年增长9% 区划沿革历史悠久。古镇峡阳,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生息。自唐以来,中原诸多氏族南迁,择居此地,世代繁衍,遂成大邑,历逾千载。公元1748年,这里设立分县。 1934年设峡阳镇, 1958年改红专公社, 1959更名峡阳公社, 1984年复置镇。 1997年,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2.5万。 辖德胜村、鳌州村、前进村、将军村、新兴村、进步村、中心村、梅照村、洋安村、小梅村、杜溪村、陈坍村、洛源村、葛大村、大翁坑村、江汜村、麦源村、浪石村、大埂村、安窠村、蔡源村21个村委和中兴居委会。 历史文化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延平区峡阳镇自古以来就有应氏状元祠、张氏百忍堂等六大宗族祠堂。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各祠堂竞相引入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样榜、寿星榜"五榜",评选表彰各类氏民典型,一年一评,上榜的荣誉加身,未上榜的见贤思齐。每逢清明、白露、冬至祭祖之机,各祠堂都要召开老寿星座谈会,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对年满16岁的青年学生开展缅怀前贤、爱乡爱国、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成人教育。 峡阳祠堂设有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平时对各姓氏居民开放,逢年过节还举办象棋赛和书画展等文娱活动。古老的祠堂“老树春深更着花”,发展成为民间纠纷的“调解站”,计划生育的“宣传站”,实用技术的“辅导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位于南平市西北、富屯溪畔,西连顺昌,北接建瓯,为闽北重镇之一,距南平市区45公里。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25153人,其中集镇人口15000多人。 流通业发展峡阳镇峡阳镇商贸发达,自改革开放以来,峡阳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流通业。镇2003年10月成立柑桔流通协会,2004年12月整合成立峡阳流通协会,共有会员1380人,下设11个分会,分别为:竹木行业分会,会员191人;猪业分会,会员110人;种植业分会,会员315人;柑桔分会,会员83人;禽业分会,会员85人;个体工商分会,会员125人;韭黄分会,会员18人;个私运输分会,会员183人;食用菌分会,会员65人;蔬菜分会,会员89人;花卉分会,会员16人。木材、柑桔、笋干等流通业发展较快,流通网络辐射全国10多个省市、40多个县市。其中柑桔流通销售网点150多家,笋干销售网点50多家,木材销售网点200多家,年创产值5亿多元。峡阳从事流通行业的有3000多人,仅在江苏一带搞木材流通生意的经销点就有120多家500多人。 峡阳镇自古以来以流通著称于南平,百姓从事经商多面办企业的少,加上距南平中心城市较远的区位劣势,工业发展举步艰难。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战略后,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2004年引导浪石村民利用库区补偿资金入股投资开发了浪石工业平台,并于次年入住规模工业1家。不断加大招商和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力度,逐年增加工业平台入住规模工业企业1家,已有4家规模企业在浪石工业平台落地投产,年总产值预计将超亿元。 旅游资源峡阳古镇是闽江上游保护最好的古镇之一,有10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南平市西北,距南平市区48公里,与316国道一桥相连。 古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24处,明清时代建筑200余幢,其中大园房、关岳庙、报国寺、百忍堂、应氏状元祠、八字桥堪称古代建筑瑰宝。木质雕刻、民间剪纸,字画珍藏,至今保留完好。享誉省内外的民间舞蹈《战胜鼓》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福建省民间艺术团成员单位之一。 韩国古代建筑学专家金圣雨教授和北京建筑学院专家曾到峡阳考察,高度评价:峡阳的古代建筑,建造独特,雕刻精湛,很多建筑民居与北京的四合院相似,是古代建造艺术精品。 主要景点石坂坪土库这座古代建筑叫石坂坪土库,清嘉庆茶商应陶官所建,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峡阳土库大多修建于明、清时代,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土库除四周的围墙,全是木反材料建造,宅的建筑结构与北京的四合院相似。土库外低内高,呈阶梯层进式,显得深远而不氅蔽。房屋四面环合,宽敞通风,冬暖夏凉,宜于住人。厢房客厅、门廊走道又具士家气息。这幢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天井宽敞、库房光线充足,铺设天井地面的花岗石条宽40厘米、长两米,特别气派十足。 百忍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忍堂,百忍堂是张氏家族的宗祠,座落在峡阳将军街地段,百忍堂修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时代保存下来的稀有古建筑。早在唐代,张氏始祖张大朗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南迁入闽行医、卜居峡阳、肇基开宗,张大朗微音丕著,功德弥长,其子孙又能属守“礼让先、爱敬洽;子不忘孝,少不忘弟,贵不忘贱,富不忘贫”等家训,因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百忍世家”。因张孝友家风为一时冠,唐朝高宗皇帝特赐“百忍堂”金匾,以示旌表。各位团友,大家发现没有?金匾“百忍堂”“忍”字多了一点,为什么呢?这里有段典故:在清初重修“百忍堂”时,乾隆皇帝亲书百忍金匾,为警示张氏子孙百事可忍,故多点了一点,当时内待问道为什么忍字多一点,乾隆皇帝笑道说刀在心上插,两把刀插入不是更忍吗?因此,忍字多一点流传至今。常言道: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寒,能忍贫变富,能忍寿变长。 关于百忍堂,有不少脍灸人口的传说。 张家有一个名叫张保和的在泉州当教谕。一日,他在办案时,遇一泼妇。这泼妇蛮不讲理,颠倒黑白,居然在公堂上撒泼谩骂,甚至把口痰吐到张教谕的脸上。张教谕好忍让,痰吐到脸上也不去擦,直让它流到嘴边,忍着性子听泼妇骂完。泼妇骂累了,张教谕再象拉家常一样开导她,最后,泼妇心服口服,认了输理。事情传出去,百姓都说张教谕的肚量很大。 不想,张保和忍受痰唾之辱面而教化泼妇的事,却被仙人吕洞宾听到了。吕洞宾心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倒要试试看姓张的人真的会有这样的肚量。吕洞宾掐指一算,便匆匆往峡阳里而来。 峡阳里张家门口张灯结彩,“百忍堂”三个字闪闪发光。门前人来客往,个个穿得整整齐齐,体体面面。原来,张保和的哥哥张保昌的儿子今天娶新娘,所以亲眷八戚都来喝喜酒。 这时,门外走来了一个衣服破烂肮脏,驼背瘸腿的老乞丐直往客厅里走,看见厅头上的果品就伸出脏兮兮的手去抓着吃。客人见了很生气,一个个都捋手捋脚要赶他出去,张和昌劝住客人,还把整盘的果品端给老乞丐,让他吃个饱。 酒宴开始了,老乞丐还不肯走,张保昌就把他叫到边位上坐。老乞丐说他不坐边位,要坐就要坐上位,上位是新娘的兄弟坐的,哪能让乞丐去坐?大伙气得要打他。张保昌又劝住了客人,说服了新舅,让老乞丐坐了大位。老乞丐坐在厅头上,还是用手大把大把地抓着吃,每碗菜都被他一个人吃光。客人不敢吃,也没得吃,张保昌只好另摆一桌宴客。 傍晚了,张保昌把吃得酩酊大醉的老乞丐扶到自己房里去睡,可老乞丐说要到新娘房去睡,还要新娘去伺候他。儿子听了要杀人,媳妇听了要跳河。张保昌说这个乞丐来得很古怪,而且七老八十的,好言好语劝开了儿子,哄住了媳妇,把老乞丐扶进了新娘房。 老乞丐一进新娘房,就一个人躺在床上,一会喊要喝茶,一会喊要吃菜,新娘只好忍住,他要茶就帮他倒茶,要水就帮倒水,一个晚上没合一下眼。天亮了,老乞丐忽然呕吐起来,床上,地上都是污秽龌龊的东西,臭气熏人。新娘无法站脚,就去告诉公公说那个老乞丐吐得厉害,叫公公去看看。 张保昌和媳妇到新娘房一看,老乞丐不见了,只见满床都是金银。惊喜中的张保昌,方知那老乞丐原来是仙人所化。 屏山书院屏山书院至今已有157年的历史,因为它的背后是玉屏山而得名。屏山书院是南平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古书院之一。 屏山书院建于1848年(沮朝道光28年)。1846年,峡阳分县县承杨应斗为教化乡民,既能仁厚淳朴民俗风气,又能多培养人才为国家所用,因而倡导修建屏山书院。书院建有讲堂、后堂、东西两廊、门庑等,共51间。又开辟园地十几亩,筑起围墙。讲堂刊奉朱熹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的教条。后堂,,敬奉“杨、罗、李、朱”四贤。书院建成后,屋宇俨然,错落有致,桃李依依,书声琅琅,一时为当地四邻八乡学子向往之地。书院以“忠、孝、礼、信、悌、义、廉耻”为教育内容,激励学生读好书做真人,不仅才华教化了学童,也淳朴了地方民俗风气,而且科举考试,峡阳生童得名不断。1850年,曾视学福建的工部侍郎、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应举人应銮阶、拔贡应蔚华之请,写了《屏山书院记》(载入《南平县志》),并铭石立碑于书院讲堂前。 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曾求学于福州鳌峰书院的五品县承应康济在屏山书院创办两等小学,并担任校长,成为南平县第一个创办新学之人。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期间,南平县第二区公立第一高等小学也办在书院里。 为了抢救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屏山书院的历届学子和爱乡人士在峡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0年捐募资金着手修复屏山书院,翌年修复完工。修复后的屏山书院焕然一新,正面筑以牌坊,其貌高踞雄伟。又建“四贤堂”,悬挂“四贤”画像。还修建喷池,设置盆景,植树栽花,环境更为幽雅。 2003年,屏山书院被延平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屏山书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书院里设有“一会六室”,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陈列室、阅览室、文学创作室、书画创作室、科普活动室、成果展示室。老校友发挥余热,争当义务辅导员;新学子积极向上,乐学中华传统。屏山书院建成后,峡阳科举名声鹊起,进士、举人、贡生、秀才代不乏人。仅应氏就有“乡学文庠九十五人、贡生七十七、举人十二”,骆氏出了京畿太学生三人,张氏培养了张畴等二十名太学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屏山书院为摇篮,峡阳的教育事业不断大发展,共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以及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四贤堂四贤堂里敬奉着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延平是理学名邦,朱熹往来讲学之地。据《南平县志》记载:朱熹曾在峡阳镇小梅村的李子坑结精舍讲学,并手书“鸢飞鱼跃”的墨宝。传说科举时代,延平的秀才、举人外出应试,当别人问用延平的名贤时,他们无不以“延平四贤”应对,致使听者为之肃然起敬。 报国寺报国寺距峡阳所在地6.5公里,该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由达摩祖师第四代第子在西峡村渎溪(峡阳唐代年间称西峡村)在新兴里(现陈坍村)兴建名为“盘古寺”,以南宋淳熙年间(公元十三世纪初期)理宗皇帝赐村“盘古寺”为“报国寺”并大兴土木,装修拓建,规模宏大,配套完整,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钟鼓楼以及僧舍百余间,占地约25亩,山林田间百余亩,寺中有泉井三口,清澈醇甜,可供百余僧人生活用水。传说,开山僧人普明法师亲自用泉水酿醋,敬佛迎客,遐迩闻名。理学大师朱熹之父朱松畅游报国寺不胜惊叹,吟诗一首: 掩关味诗书,青简亦巴搞。相携出东城,及此风日好。 僧檐覆溪缘,共取一樽倒。眷此山松荫,不接牛马道。 殷勤玩流光,齿发行且老。诸公奠九鼎,帝室欣再造。 优客容我辈,放浪事幽讨。念君东山姿,文宇富天藻。 风期在经纶,弹冠苦不早。宁如杨子云,白首太玄草。 经过千年的历史变迁,寺院遭受几度兴衰,毁于一旦。 1996年,群众怀念千年古刹的昔日雄姿,踊跃出工捐资,社会各界多方援助,经过三年时间,当年的报国寺又重新呈现在游人面前,现在仅存的南宋古钟是陈坍村百岁老人应大丰在解放前从国民党峡阳兵工厂铸铁炉旁用赎金抢救回来的,至今保护尚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溪中公园溪中公园也称“溪中庙”,四面环水,建在富屯溪中,常年依水相连,恰似停舶在大溪中的一艘游轮而得名,由于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常年游 人不断。公园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东、西两处拢合而成,东为农民乐园,建身休闲之地,西为进香庙堂,古香古色。西园也称灵显殿,始建于后唐天成年间,千年历史变迁,几经周折,原貌损坏严重,1924年焚于兵灾,1927年重修,1974年修建峡阳大桥、前殿、正殿均被拆毁,仅存后殿和左右走马楼,198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群众集资20余万元重修。 庙中奉敬的三尊神象名曰“荘武尊王”,是当地群众敬奉的偶象,神灵通旦,有求必应,常年香火不断,每逢时节假日,热闹非凡,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八日是当地群众举办庙会的最好佳期,进香的、求事的信男信女、都会到这里求祀平安,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据传,“荘武尊王”是唐朝一位节度使,名叫阎汝明,邵武人,生平忠义刚果,他辞官回故里时,坐船经过峡阳的敖州鱼是 潭,已经日落西山了,只好停船投宿于北岸小村的范老汉家。夜间,阎汝明听见范家人长吁短叹,便向范老汉询问原由。才得知南面的敖州岛上出了妖精,平时要村民供他鸡鸭,村民娶媳头一个晚上新郎必须回避,稍有违犯,村民就要遭受祸害。听了此事气炸心肺,决意为民除害。新婚之夜,阎汝明坐在洞房床上,半夜时分,阴风吹过,妖精来了。阎汝明等妖精靠近,挥剑向妖精砍去,范老汉家人提灯来看,地下一截砍下来的猫尾巴,这才知道这就是作恶的猫精。 夜间,阎汝明睡得正香,突然地土爷托梦,告诉他除妖的方法;一百多年前,画圣吴道子在敖州草堂画了一只猫;那只画的猫受天地阴邪之气成了猫精。当时吴道子喝醉了酒,走时将画笔遗落到鱼是 潭里。现在只有寻来这只笔才能镇住妖。 第二天,阎汝明邀集了村里青年数人,在鱼是 潭折腾,找不到画管,阎汝明心里一急,忘了自己不会游泳,匆忙之中与二位随从人员一起跳下水去。众人急来搭救,他们已深入潭底。 村民们为了感谢阎汝明的除妖功绩,就在敖州岛建了一座庙祭祀他。 大衙房大衙房分“外衙”“内衙”二处宅所,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外衙建于明代末年,是明朝天启乙丑(1625年)进士骆天闲所建,此人先后任过江西宜兴知县、嘉兴知县,后左迁应天教授,历礼部仪制司主事之职。 此建筑结构为官厅府衙建筑,是当时峡阳县丞办公的地方。大厅堂分二级平台,上层平台是县座升堂之处,下层是犯人跪打之地。天井两侧是关押犯人的牢房,大门两侧是衙役住所。 内衙建造人名叫应肇元,字望高,号得安,生于清同治年间,卒于民国初年。应肇元,平生刚直,秉性不阿。历任过浙江寿昌、淳安县事,政声显著。光绪二十三年,蒙抚台发往严州差遗,适逢知府刘某与豪绅董某舞弊背卖义谷。不久,地方告机,贫民乏食前往府衙请求开仓赈济,反被刘等斥责。应肇元知道后,不忍亲,为百姓力请于府,刘心惭,才答应施赈。这样才安定地方治安秩序。事后,肇元恐遭上峰之忌,于是告假回省,州民攀舆不舍。 内衙建于光绪年间,库房敞亮轩昂,四舍柱,木雕精美。原有圣旨箱在梁上悬挂,厅堂有锣鼓金牌等官衔行头。在文革时,这些文物已被烧毁。 下马坪土库下马坪土库,也称“是亦堂”,面积800多平方米,位于将军街46号,建于道光年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建造安排科学,内有二个客厅、一个后花园,前有池塘,后有水井,共有20余间房屋。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房者叫骆姬伯,生于乾隆45年(1780年),因经营木材、菜叶生意而富甲一方。其子骆述盘勤奋读书,并获取功名(贡生)。骆姬伯夫人六十寿庆时,延平府学教授林桂茂赠送寿匾一块“阆苑琼化”。 1998年,韩国古建筑学家金能宇教授到此考察看时讲到:中国古代的建筑真是了不起,我们应好好研究,虚心学习中国古人的创造开赋。 千年古樟这棵古樟树是唐朝开元(618年)据传说有一风水先生视此地风水非凡,若种一棵樟树能为本村民众赐福万代,保佑子孙四季平安、家庭顺风顺水年年五谷丰登。因此,当地村民种下了这棵樟树。 樟树主干高20余米,直径约4.5米,须7个人手牵手才能合搂环抱。树枝向四方伸展荫盖,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四方百姓云集于此,祭祀树神,供品满桌、香火不断、鞭炮连声、热闹非凡。当地村民把这棵樟树尊为“树神”,每逢出生婴儿满月之时,都要抱着婴儿、挑着供品到古樟树前祭拜、契古樟树为“树爷爷”保佑小孩顺风顺水平安长大成人。 传说1840年列强侵略我国,大树每天都有水珠滴下,这意味着列强入侵,万木成灰,这“树神”也流泪了。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时,树叶全面掉落,近乎枯萎。次年初春枯树渐渐复苏,勃发生机。2001年春,村民自发组织保护古樟,捐资出力,自行设计规划,修建好现在可供游人观赏的一处绮丽景点。 民俗文化峡阳镇峡阳大桥中段,有座市级文保单位“溪中庙”,庙建在四面环水的岛上,恰似一条停舶在溪中的大船,因此当地百姓把该庙称为“溪中庙”。古庙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环岛均有古树名木,风景独特。古代,此岛是南北两岸过往的必经之地,往来舣舟,过客登眺,亦足勾留。庙宇始建后唐天成年间,原称“灵显庙”。建在距峡阳一公里的池头尾村,庙中奉敬着菩萨一尊,名曰“庄武尊王”。据传,庄武王原是邰武人、唐代一位节度使,名叫阎汝明,此人生性刚毅,文武双全,年迈解甲,辞官之时,从福州坐船返回故里,船经过峡阳的鱼是潭(现在的富屯溪潭)天色已晚,只好停船投宿于北岸池头尾小村庄,住在姓范的家中。夜间,阎汝明听见范家人长吁短叹,便向范老汉询问原由。范老汉开始不愿说出真情,在阎汝明再三劝导下,范老汉道出实情:在敖洲岛上,不知什么时出了一个妖精,平时要村民供它鸡鸭,遇到村民娶媳,头一个晚上必须让它先入洞房,稍有不从就要受它的祸害,弄得人心慌慌,鸡犬不宁。再过几天范老汉的儿子就要成亲,家人正为此事发愁。 阎汝明听了此事气炸心肺,决意为民除害。他低声交待范老汉一番话,除妖一事由他办理,吩咐范家不要担心。阎汝明决定住下几天看个究竟。范家娶媳佳期,新婚之夜,新郎新娘避开。由阎汝明独坐洞房床中。半夜时分,一阵阴风吹过,妖精果然闯入洞房。阎汝明等妖精靠近,挥剑砍去。妖精一声惨叫逃走了。提灯一看,只见地上有一截猫的尾巴,这才知道作恶的原来是一只猫精。妖精未除,阎汝明又要急于启程,村民们感到十分不安。时隔不久,那没有尾巴的猫精开始兴风作浪,散播瘟气。村民们死的死,病的病,情况十分危急。数月后阎汝明得知消息,随带家丁二人再返池头尾村观察实情,只见村民们十有八九受到瘟疫而倒床。他用祖传秘方为村民救命,病人服药之后,病情逐渐好转。村庄暂时安宁下来。 阎汝明心急如焚,妖精未除,村民反遭祸害,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能得到苍天的帮助,彻底除去妖精。晚上,土地神托梦与他,告诉说:一百多年前,画圣吴道子到这里访友,在敖洲草堂画了一只猫。猫图受天地之灵气成了精怪。当时吴道子喝醉了酒,走时将画笔扔在鱼是 潭里。要除猫精只有找到这支画笔,才能镇住此妖。 第二天,召集村里青年数人,在鱼是潭潜水寻找,折腾三天连画笔的影子也没看到。阎汝明心里一急,与二名家丁一起跳进水中,可是他们都是不习水性的门外汉。就这样他们三人沉入潭底在也没起来了。村民们为纪念阎汝明,建了一座庙来祭祀他。取名“灵显庙”。乾隆十三年,峡阳人丁逐步兴旺,群众集资在敖洲岛上兴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壮观的“灵显庙”并雕塑三尊大型的庄武尊王神象,俗称庄武三兄弟,老大管平安、老二管家事、老三理财源。保佑着峡阳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几百年来,当地群众对三尊菩萨非常敬仰,凡事有求必应,常年香火旺盛。择定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为“溪中庙”的庙会。到了这天各家凡有珍品古迹还愿的猪、羊、鸡、鸭都要摆在庙中,让庄武王观赏敬食,这就是峡阳传统的“摆大碗”,历史传承至今,峡阳庙会成为群众每年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