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霞浦溪南 |
释义 | 溪南镇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的西南沿海地区,在东吾洋之旁。此地临近的海域非常适合饲养大黄花鱼,每年都有上万吨的黄花鱼从这里进入市场,故而霞浦溪南又被人们称为“中国大黄鱼之乡”。 溪南镇地处霞浦县西南方,南临全国唯一的大黄鱼天然产卵繁殖地,山海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优势突出,盛产大黄鱼、鲈鱼、真鲷等珍贵鱼类和海带、紫菜等水产品,成为闽东地区最大的官井洋大黄鱼繁育养殖基地之一,为全省“海带第一镇”.目前,这个乡镇已成为霞浦县的水产大镇,年水产总量达5万吨,产值超4亿元。 溪南是霞浦县的水产大镇,山海资源十分丰富,可谓鱼米之乡,且海岸线17公里,濒临的官井洋周边岸岛多处可建成深水港口,今后开发前景不可限量,或者说霞浦今后的希望在海上,海上的希望在港口。在与高速公里盐田互通口连接线开通后,那发展的步伐将会加快。溪南还有著名的风景区“红山”和文化村“白露坑”。 历史沿革溪南镇,宋代,境域分属安东乡新南、连海里。元至清光绪年间,境域分属四十六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五十都、五十一都。清宣统元年至民国中期,境域分属中南(洪江)区和小南(盐田)区。民国25年,成立溪南、台江、砚江、青山联保,隶属第三区,下辖29保、295甲。民国29年,溪南、青山联保并为溪南镇,台江、砚江联保并为台江乡。溪南镇辖溪南、南岸、张厝、镇江、长兴、霞洋、芹头、梅坂、白坑、牛岭、青山、谢边、岱岐、霞塘、傅筑、高楼16保;台江乡辖富足、仙东、巷头、南山、台江、厚慕、东安、关门、溪梅、西江、砚湾、砚江、官厝、七星、甘棠15保。民国32年,溪南镇、台江乡撤并南江镇。民国34年,复设溪南镇,辖溪南、芹洋、长青、砚棠、台澳、关东、仙港、围德、厚首、南水、傅筑、霞岐12保。 1949年10月,废溪南镇建制,境域属第三区。1950年,改属第六区,境内设溪南、台江、仙东、左湾、长兴、下砚、东安、霞塘8乡。1956年2月,第六区改称溪南区,辖溪南、下砚、仙东、牛胶岭、霞塘、东安、沙江、水潮、涵江、台江10个乡镇。1958年,撤销溪南区,成立溪南人民公社,1959年辖溪南、东安、傅竹、七星、牛胶岭、青山、下砚、台江、猴屿、芹头、仙东11个大队。1961年5月,溪南公社复为溪南区,下辖7个公社、37个大队。1966年10月,溪南区再改为溪南公社。1984年,恢复溪南镇建制,辖23个行政村、1个街道。 1990年,溪南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西濒临东吾洋、官井洋、盐田港,北连沙江镇,行政区域102.9平方公里。境内设溪南、左湾、南岸、甘棠、南门山、下砚、七星、西安、东安、溪尾、台江、后慕、仙东、白露坑、芹头、长兴、青山、岱岐头、霞塘、傅竹、长腰、猴屿、关门23个行政村和1个溪南街道,下辖225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104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溪南街下街34号。 地理环境溪南镇地势西北略高,沿海绵延分布丘陵、零星低山,中部有蓝溪冲积平原。全镇三面环海,岛屿众多,有76公里的海岸线,主要临海官井洋、东吾洋。主要溪流有蓝溪,主要人工湖有双福桥水库。年平均气温18-19℃之间,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陆地森林覆盖面积达90%左右。 风景名胜海上威尼斯:溪南镇濒临的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地,近年来在渔排上养殖大黄鱼以及海参、鲍鱼等水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地渔民因为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人都举家搬到渔排上居住,把生活和生产连在了一起。这些海上渔村规模大,有的一片村落鱼排数以千计,相隔航道有如公路,颇为壮观,加之上面的房子五颜六色,又有小舟、大船穿行其间,在摄影家的眼里无疑就成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摄影界,这些漂浮的村庄常被人们比作“海上威尼斯”。来这里旅游观美景,还能品尝最新鲜的海味。 畲族名胜:白露坑畲族民俗村是霞浦县畲族主要聚居村,2004年宁德市政府命名霞浦县白露坑村为首批“畲族文化重点村”,2005年白露坑村半月里龙溪宫、雷世儒大厝及雷氏祠堂等三组古建筑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本百多年民歌的手抄本,古朴的青花瓷瓮,老式的织布机,珍贵的凤冠,古朴的龙头杖,都留住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脚印,显示了畲民族文化深深的内涵。这里是畲族歌王钟学吉的故里,民间传言:“凡有山哈人的地方,必有钟学吉的歌”。至今,白露坑还保存大量钟学吉创作的民歌手抄本,钟学吉的许多作品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 下砚村古迹:董氏大佬古宅,在当地名望甚高。清道光年间这里出了三个将军,分别为董长藩、董长洲、董长洪三兄弟。董长藩道光壬辰科中式武举第一名解元,曾任福建中营参将中军守备,后调任台湾噶吗兰(今宜兰县)署堂守备,人称“统带大佬”。董长洲道光甲午科中式武举第四十二名,为督标右营守备,后升都司。董长洪己酉科中式武举第五十七名(任职不详)。三人尤以大哥董长藩为荣,获得道光甲辰年全省科举第一名,称号“解元”,官居福建省右营都督,为福建优秀战将之一”。 四道圣旨见辉煌。一道为白色、三道为五彩圣旨,然而其中1道五彩圣旨已毁,实际存世的只有3道。白色圣旨为白绸黑字,写于道光叁拾年(公元1850年)正月贰拾陆日;五彩圣旨为大红、白、明黄、朱红、钴蓝五色蚕丝绫锦为底,墨黑、赭蓝、朱红、明黄、蓝绿五色书写,道写于道光叁拾年(公元1850年)正月贰拾陆日、道写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拾月贰拾日。书写衔接处写有时间及授予人姓名、官衔。两枚刻有“奉天诰命”制诰的篆书朱红大印。 红山圣地和古朴的慈寿桥:红山,即西葛洪山,亦称小葛洪、小洪山。海拔800米。相传晋代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曾炼丹于此。又传过往官井洋的行船者,在秋、冬季节的傍晚,远望此峰,夕阳如血,晚霞散绮,余晖洒满山顶上的连天衰草,只见红光闪烁,赤光成片,故称此山为“红山”。 红山山势蜿蜒起伏,连绵不绝,山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最高处的南、北两峰在云海中对峙,气势恢宏。山中有双乳峰、双烛峰、云秀宫、天池、风洞、梨花洞、观海台、炼丹坪等十多处景点。重九登高,云秀宫前的空坪常成为畲族青年男女对歌“擂台”。现在县、镇已加紧开发红山旅游风景区。 在云秀宫的殿堂里,现在还供奉着钟、谢、卢三位洞主和灵华仙娘,在溪南、福安等地有大量信众。山南的溪涧内,还生长着30多株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溪南慈寿桥,原称“登仙桥”,是迄今霞浦县唯一保留完整的石梁桥。此桥 坐落于霞浦县溪南镇的溪南村与镇江村之间,横跨在红山山麓下的蓝溪之上,故也称“蓝溪桥”,系原“霞浦头”(原溪南区域)各村落往来交通要道。桥全长33.5米、桥面宽2.1米、高3.2米,东西走向,桥护栏正中嵌一石匾阴刻“慈寿桥”名,共七堵,桥墩为各石斜撑,桥面用四块条石合并,桥面两旁为石护栏杆,十分牢固。 地方经济:水产养殖大镇:溪南镇三面临海,南濒我国著名的大黄鱼天然产卵场“官井洋”,与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相对。海域面积13.92万亩,其中浅海面积7.1万亩,滩涂6.82万亩,适宜发展海带、紫菜、对虾、弹涂鱼、牡蛎、蛏、蚶、蛤、蟹等。特别是大黄鱼等珍贵鱼类网箱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闽东地区最大的官井大黄鱼繁育养殖基地之一,全镇水产品总量年均达5万吨,产值超4亿元,成为宁德市的水产养殖大镇。 盛产茶叶:溪南镇很多村盛产茶叶。“红山银毫”是霞浦县溪南镇一个优质茶叶品牌。2002年在中国(福建)国际茶博会“凯捷杯”茶王赛中,评为银奖,200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太姥杯”茶王大将赛绿茶类银奖。 物产丰富:溪南镇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霞浦县的产粮区和全县六大万亩蔬菜生产片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年产量1.7万吨;盛产大白菜、四季豆、花椰菜、马铃薯、食用菌等蔬菜和晚熟荔枝、龙眼等名优水果。 发展新机遇:2009年12月19日,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开工仪式在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青山村隆重举行。福建省副省长张志南在开工仪式上表示,福建将全力支持共同努力把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成一个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的国际一流临海工业区。海西宁德工业区位于三都澳溪南半岛,地处长三角、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的核心纽带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 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建设,是福建省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合作的成果。中海油在溪南镇的巨额投资和发展,将促进溪南镇的跨越式大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