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川清氏 |
释义 | 细川清氏 ?--1362(正平17,贞治1)左近将监,阿波守,伊予守,相摸守。细川和氏之子。初名元氏。追随尊氏立下战功。1358年成为第二代将军足利义诠的管领。1361年(正平16,康安1)辞退了管领之职,回到了自己的领地若狭国。由于受到佐佐木高氏(道誉)的挑拨,足利义诠进攻若狭,清氏投降了南朝。以后作为南朝的大将与北朝作战,曾一度把足利义诠由京都赶到了近江。后来在赞岐的白峰城之战 南北朝时代 ~管领家的纪元~和氏一系开创了细川管领家的纪元,和氏二弟頼春与和氏嫡子清氏均追随将军足利尊氏转战各地,建功立业。细川清氏于延文三年(1358年)任细川氏的初代目管领,任期四年;頼春的嫡子细川頼之于贞治六年(1367年)任细川氏的二代目管领,任期则长达十二年之久。 细川頼春(1304-1352)细川公頼的次子,和氏的二弟。细川頼之的父亲。通称源九郎。官职赞岐守。 细川頼春早先同和氏一起上洛,从事政治方面的活动。頼春以武艺见长,建武三年(1336年)春,参加宫中的射箭大赛,以其高超的箭艺得到“能射”之名,後醍醐天皇甚为赏识,亲赐御衣。细川頼春为表谢意,当场即兴咏颂和歌一首,进献给後醍醐天皇,这又展现了頼春在和歌道上的优秀才能。建武二年(1335年)中先代之乱起,细川頼春随足利尊氏从军。翌年即建武三年(1336年),頼春集合了四国的军势东上,与尊氏军合流,转战于四国、畿内。在此后的战事中细川頼春战绩斐然:延元二年(1337年),破尊良亲王于越前金崎城。暦応元年(1338年)五月,同兄弟细川顕氏一起在和泉的石津与北畠顕家交战,讨取敌之首及。之后,成为阿波、备後两国的守护。康永元年(1342年),侵入伊予,又讨取了南朝方守护大将大舘氏明。贞和四年(1348年)在四条畷破楠木正行。 细川頼春在観応元年(1350年)开始的动乱中,作为足利尊氏一党的有力武将,表现积极,奉足利尊氏之命协助足利义诠镇守京都。所立之功使其叙任从四位下讃岐守,并担任侍所头人、引付头人职务。然而,在観応三年(1352年)南朝军的京都侵入战中,不幸于七条大宫战死,享年四十九岁。 细川清氏(?-1362)细川和氏的嫡子。通称弥八。原名为元氏。 细川清氏是以勇猛出名的武将,在所谓的観応骚乱之际,他跟从叔父细川頼春建立战功,受任伊贺守护一职。文和二年(1353年)六月,又追随足利义诠前往近江、美浓,并担任义诠军的殿军工作,当时其曾背负後光厳天皇翻山越岭之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和四年(1355年)正月开始的足利尊氏京都夺回战中,细川清氏奋勇作战并在战事中负伤。战后,其战功得到将军的确认,出任若狭守护、评定集以及引付头人。虽然后来为避足利尊氏的忌嫌,一度返回阿波国,但尊氏死后细川清氏重又回归京都就任幕府持事一职,并成为细川氏的初代目管领。 然而,细川清氏之后追放有力守护仁木义长、在将军面前自夸军功、排斥他氏等骄横跋扈的越权表现,终于招致众将的反感。康安元年(1361年)九月,清氏因遭到幕府宿老佐々木道誉所进的谗言,被足利义诠将军怀疑有谋叛之意,成为追放对象而逃往吉野。同年十二月,清氏从楠木正仪的南朝军突入京都,为幕府军所败,往讃岐退却。不久,又与追讨他的细川頼之军势交战于白峰西麓,第二年即贞治元年(1362年)七月战败而死。此后,细川一族的权力中心开始向頼春的嫡子细川頼之一系转移。 细川頼之(1329-1392)细川頼春的嫡子。母亲是黒沢禅尼。通称弥九郎。官职武蔵守。 细川頼之是将军足利义満的管领。妻子是足利义満的乳母。自観応之乱爆发以来,頼之作为尊氏一党的有力将领转战四国。延文元年(1356年)出任中国管领,参加讨伐直冬党。贞治元年(1362年)讨灭南朝方的兄弟细川清氏。受二代将军足利义诠的委托,辅佐年幼的将军义満。在其十二年的管领生涯中,鞠躬尽瘁,使得将军的权威和幕府的权力得到了强化。明徳三年(1392年)南北统一之年,三月细川頼之逝世,享年64岁。其在世期间,细川一族的分国以四国为中心,向畿内、山阳等八国延伸,使细川氏强大的权势基础得到了确立。 中被细川赖之消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