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笔 |
释义 | 细笔的由来细笔亦名“工笔”,属密体,力求缜密细微;减笔则属疎体,力求单纯简括,可舍的尽量舍去。这是“遗貌取神”技法,多一笔不成,少一笔也不成,难度大于细笔。如南宋梁楷既能细笔,尤善减笔;元代倪瓒的山水竹石,“逸笔草草”,也是减笔。现代黄宾虹说:“笔墨之妙,尤在疎密,密不容针,疎可行舟。然要密不相犯,疎而不离。”又说:“减笔当求法密,细笔宜求气足。”方薰说:“荆、关笔墨稠密,倪、米疎落为图,各极其致,不在多寡论也。” 细笔丝毛法。中国古画工笔鸟兽的皮毛都是一笔一笔通过笔画的排列而组成的,一般叫它细笔丝毛。宋元画花鸟的徐崇嗣、宋徽宗;画走兽的赵子昂、明代的明宣宗,清代朗世宁,都是用细笔一根一根画成。 《绿荫长话图》是中国明代画家文徵明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品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绿荫长话图》又名《五月空山图》。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构图严紧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细笔叫法为工笔替代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著名的工笔画家有张萱、王维、赵佶等等。 工笔画的技法有,描,分,染,罩, 所谓描指的是白描,画者分别用浓磨,淡磨瞄出底稿,分是指用磨色上色,用清水分蕴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用的不再是磨色,而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色指的是整体上色,比如整片叶子上的绿色。 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彩,颜色的质地很细。其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追求色彩的厚画法,向油画一样的做肌理,这又是另一种手法,但是这仅限于岩彩画使用较多。在今天大部分绘画中,还应该是厚薄结合比较好,在我的画中就是尽力在尝试厚涂与薄画结合使用。 细笔分类工笔人物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又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历史发展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之后,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传统与特点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工笔动物工笔动物以工笔虎为代表性作品居多。工笔虎是以工笔画的形式来对老虎为题材的创作,在中国当代画虎的名家当属冯大中、王泰戈、孟祥顺等,他们的作品功底深厚,下笔出神入化,很多作品颇受收藏家的追捧,他们创作的作品都是以工笔虎见长,工笔虎的画法不同于其他工笔画,从毛发的透视感觉来讲,他们三位处理的都各有千秋,幅幅作品都透露出创作者的心血。 冯大中注重人品画品之修炼,追求德艺双馨,尊师重道,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重情谊而不攀附,颇受画界称道。喜远游,漂萍无踪,以广见闻,归而躬耕砚田,潜心治艺,穷探无止之艺境。 他曾一获辽宁省自学成才奖;两获辽宁省政府文艺年奖。其作品多次在《美术》、《中国书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冯大中的作品《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五十年》(1942-1992)大型画集,《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王泰戈,字天翼,啸林斋主人,善画虎、狮、豹、熊、熊猫等,英文名TigerWang.泰戈先生所画狮虎的眼神可谓神来之笔,他扑捉到了这些强悍猛兽瞬间眼神变化,这和他常年野外写生是分不开的,他倾其所有,踏遍世界各地的野生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了一个镜头或是一种眼神,要蹲守几个小时,如此这般才有了他独一无二的精彩力作。 都说画虎难画骨,此言即是,主要原因就是这些猛兽不是常人能天天去观察到的,很多老虎的行卧姿势都是传统画法延续下来的,泰戈先生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突破,他扑捉的都是活灵活现的狮虎猛兽的眼神,还有它们瞬间爆发的身姿。王先生不求功名,只是把作品换回的报酬全部投入到写生创作上,泰戈先生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野生保护区及动物园,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一幅好作品需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创作,整个创作过程的心里满足感只有艺术家本人能体会到,虽然很苦很累很危险,但泰戈先生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迎面奔虎是王泰戈先生在虎画领域里面首创的画法,王先生以中国工笔画为基础,结合西方油画的透视关系,打破上山虎和下山虎的传统姿态,大胆创作迎面奔虎,开创了迎面奔虎时代。为了这幅作品,他精心构思,从起笔到收笔都融入了大量的心血。从作品中能清晰的看出来,一头猛虎犹如冲出一张平面宣纸,从虎的鼻尖到虎的尾巴尖,从虎的前腿到后肢完美的勾勒出动态的迎面奔虎。此幅作品挑战了传统画虎的技法,泰戈先生在背景处理上采用了虚化的方式,把一只老虎的雄姿彰显的淋漓尽致。 在画迎面奔虎题材方面,泰戈先生在中国画虎的艺术家里面可谓是开篇鼻祖,泰戈先生创作理念是依托于传统,结合西画技巧及美学观念,大胆求新,以正面的视角展现虎的雄姿。 泰戈先生善于扑捉精彩瞬间,瞬间的美才是永恒的,也是王先生所想表现的。他历时三年精心创作这幅作品,也是为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献礼。中国犹如一只健壮的猛虎在世界各民族间领跑,这是泰戈先生创作这幅作品的一个衷心愿望。国画艺术当今有如此之好的氛围,和国家强大国民富裕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是非常幸福的,他经常感慨:我们现在有条件有幸去狮虎出没的地方写生创作,比起前辈艺术家来幸福多了。 好作品的诞生往往都是在传统作品中一步步提炼出来的。另外在对待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上,泰戈先生长期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他将很多很美的瞬间通过他魔术般的画笔展现出来,他的想法和初衷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唤醒那些残害野生动物的人们,让他们去看到野生动物美丽瞬间,不忍心再去伤害它们,维系生态平衡,尽量挽救濒危的野生动物。 就是这样一种动力让他永不停歇,他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哪里有猛兽的存在,哪里就会有泰戈先生写生的身影。 泰戈先生这种高尚的品格也是我们中国艺术家的骄傲,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是靠这些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家们去传承的。光阴似箭谁不想雁过留声,泰戈先生不懈的努力也是为了百年之后能留下经典之作。为了告诫子孙后代也许再过若干年,有一些动物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我们必须要为它们做些事情,哪怕是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好,长此以往,也能帮助那些受人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威胁的野生动物长久生存。 中国有很多传统美德,体现在泰戈先生身上是那么朴实,他谦虚宽容,经常帮助一些无助的学生,从泰戈先生的做人轨迹上能清晰看出他的做人原则,他的朴实越发体现他是个男子汉,中国人有句老话,男儿当自强,他就是这样的一种男儿! 只有这样的艺术背景和人品修为才能创作出“迎面奔虎” 王泰戈开创了“迎面奔虎”时代 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对得起欧美虎王这个光荣的称号。 虎皮书法,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王泰戈先生首创,他以虎纹脉络走向巧妙的结合中国书法行草书体,书写内容与虎皮纹理相得益彰,将中国传统书法巧妙的和中国工笔画结合起来。 孟祥顺号师虎堂主,1956年生于东北通化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画,受祖父影响,12岁就临摹石涛,张善子、张大千、李可染的作品,并以善画虎传为佳话。1976年创作《周总理和煤矿工人在一起》获省优秀作品奖。1985年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受到李可染,姚有多,李行简,贾又福等名师指导,并随教师姚有多,李行简去河南洛阳嵩山,华山等地写生。1986年,作品《春雪》赴波波兰展出,并获优秀作品奖;同年在家乡鹤岗举办首次个人画展。1987年,随著名画家周思聪下煤矿写生,并发表《周思聪和矿工》一文。1989年,在《艺术界》,《美术大观》等刊物专题介绍.巨幅山水作品《龙骨》获建国49周年一等奖。1989年,被编入《中国美术家大词典》,作品《大山,矿工,太阳》获全国工人画展优秀奖. 1994年,在海南海口大学举办个人画展。1995年,在沈阳故宫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在山东青岛举办个人画展.同年定居北京,成为专业画家.1997年,与姚有多老师在广州举办师生联展.1998年,在北京举办画展,同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虎年画虎专题节目介绍.1999年8月,在汕头与刘大为,张道兴,刘怀山举办联展.同年11月,与刘大为,赵卫赴美国洛杉矶,西雅图,华盛顿开展中美文化艺术活动,并举办三人联展,出版《孟祥顺画集》。2000年1月16日,应美国洛杉矶、波特阑、西亚图等5个大城市的邀请,与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中国画研究院赵伟一同在美国举办“二十一世纪中国名家美国大展”,并在美国西部大峡谷写生、讲学。被洛杉矶等五城市授予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使者。近两年,他在事业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版了《人画合一》、《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孟祥顺专辑》、《孟祥顺线描集》、《名家画虎技法》等几部画集和著作;他本人也已被文化部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专业画家,现任《中华文化画报》社副社长; 2000年3月,中国《美术观察》开设“形神兼备”、“意超横生”栏目,专题介绍了孟祥顺画虎创作。同年10月参加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千秋雄风”获优秀作品奖。 2001年5月,国画作品“浩荡天风”(与杨福镇先生合作),获全国“亚享杯”中国画大展铜奖,作品“王者雄风”在北京嘉德春季拍卖6.1万元,作品“山君造像”在北京翰海秋 拍卖8万元。2001年11月赴欧洲6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在法国以巴黎与范曾先生一同开展“众芳之所在--论二十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复归”美学活动,并随时范曾先生一同参观了卢浮宫。回国后经荣宝斋经理米景阳介绍,拜范曾先生为师,成为范曾入室弟子。2001年12月6日,《中国书画报》名家栏目专题介绍孟祥顺的艺术成就。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先生特撰专题文章《王者形神.中国功夫.现代性及其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