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席村 |
释义 | 1 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席村席村位于介休市义安镇西北方向2公里处,全村现有住户286户,常住人口826人。其中农业人口758人,耕地面积1291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全村党员32名,党支部、村委会、治保、调解、团、妇、民兵多级组织健全。村民以工业、第三产业为主,村区域内有八家驻村企业。2006年全村社会经济总产值6518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 ◎ 经济发展近年来,席村党支部、村委会遵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惠为民所得”的工作指导方针,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提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和村内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环境整治为载体,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了席村“政治、物质、精神”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率先走在全市的前列,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先后被省、地、市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卫生村”,“小康示范村”,“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列为省级“康居示范村”“生态园林村”创建名单。 ◎ 主要做法和经验(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促使村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企业占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村民生活更加富裕,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席村党支部一班人深知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为村民带来富裕的生活,驻村企业有安泰公司、三盛公司、陆冶煤化公司、昌鑫煤化公司等8户,涉及焦炭、洗煤、钢渣回收等行业。在企业占地问题上,党支部、村委会大力支持,并积极为企业提供水、电、路的便利,认真处理村委和驻村企业的关系,解决好村民和企业的矛盾冲突,维护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驻村企业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全村安排80%的劳动力就业,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企业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帮助支持,在硬化道路,修建文化广场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纷纷捐款出资,实现了村企利益互动、共同发展。为了使更多的村民得到长足的农业生产发展,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年要对全村所有浇地渠道,排咸渠道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清理整治,为农业丰收高产创造条件,并根据原来的水利条件,投资40万元,进行了全方位水利设施配套,把旱地变为水浇地。 (2)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为企业、村民提供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从硬化绿化入手,进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昔日的席村“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内道路弯弯曲曲,大街小巷不能畅通,村内没有排水渠道,村内建设没有统一要求,乱建乱搭纠纷时有发生,新建房屋高低不平,整个村内杂乱无章,脏乱差是形象的概括。 ◎ 规划方案根据村内实情,党支部、村委会用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的精神描绘新型农村蓝图,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村镇规划实施方案,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图,顶住各种压力,拆通了全村的大街小巷 (1)投资150万元,把全村街道全部水泥硬化 (2)投资4.5万元修建了街心六角亭 (3)投资18万元补助通道拆迁户 (4)投资35万元配套完善村委办公设施 (5)投资20万元对村内街道绿化栽植冬青快柏,对村外进行了四旁植树和环村林带建设,草坪面积达1850平方米 (6)投资15万元铺设了人畜吃水地下管道5630米 (7)投资45万元建设了一流文化广场,配套设施齐全 (8)投资 12 万元修建花坛1200个,修建垃圾站10个 (9)投资8万元安装路灯60盏,实现亮化 (10)投资5万元安装有线电视网 2006年席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带领全体村民规划和实践着新的目标: (1)投资17万元新建30米宽的环村林带和村庄绿化,为打造绿色席村,建设园林村庄奠定基础; (2)投资95万元新建环村墙共1700米,东西村口牌楼2个; (3)投资150万元对园区路、环村路和村内街道扩建改造,硬化面积1.4万平方米; 今日席村村内道路进行村内道路改造,两旁绿树成荫,建筑整齐得体。 席村的建设和管理并重,村内规划了10个“垃圾站”,组建了清卫队,常年负责村庄卫生及垃圾清运,实行责任管理,同时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村容村貌监督员,并和各户签订了卫生责任书。每到春节、元旦、五一、国庆等法定节假日,都组织人员集中整治村庄卫生,逐步落实了长效保洁制度,来保证村内的绿化,美化,亮化。 ◎ 文体生活(3)、广泛宣传,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充满人们的业余生活,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使精神文明之花四季长开。 席村于2005年投资45万元建起了介休市一流的人口文化广场,内设标准化舞台,建有灯光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安有健身器材,装有音响设备,场内绿化、亮化、美化,郁郁葱葱,是一个集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使青年、老人们从酒桌、网吧、麻将桌中走了出来,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帮助村民提倡科学、崇尚文明、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文化综合素质,塑造新农村新风尚,促进乡风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女子锣鼓队、秧歌队的组建,逢年过节在文化广场绽放着应有的活力,为席村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生机,并活跃在全镇宣传工作的各个角落,成为镇村的宣传骨干,共吸收了60多名妇女,使“黄、赌、毒”在席村没有滋生的土壤,村民们也能自觉地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的侵蚀。全村社会治安、村容村貌良好,村民安居乐业。 ◎ 扶贫济困(4)、扶贫济困,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发展公益福利事业。 全村实行五免五补的优惠办法(即浇地免费、收割免费、秸杆还田免费、幼儿入园免费、有线电视免费;种植业补贴、养殖业补贴、老年生活补贴、特困、病灾户补贴、考入大中专院校和高中入学补贴)。于2002年率先在介休市免去小学学生杂费和幼儿入园管理费,每年还要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外还要对教师给予生活补贴;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奖励资助;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养,村委对60岁以上的老人,60岁以上的老党员及连任10年以上的村主干都进行生活补贴,对特困户和残疾人给予生活救济;为了鼓励村民实行计划生育,村委对独生子女户给予每月20元的补贴;同时该村还对村卫生所安装了铝合金门窗,完善配备了常用治疗仪器,能够保证村民小病不出村,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2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席村◎ 地理位置席村地处县城北郊,全村分三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556人,耕地面积1850余亩,是一个农业无特产、企业少重点,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农村。 ◎ 发展建设多年来,村委办公场所小,条件差,设施不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代表议事没地方,党员活动无场所,健身锻炼无器材,并且我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在二00七年八月,经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经党支部、村委会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在我村原大队部旧址上进行扩建,动迁两户总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1000多平米,达到2200平米。截至目前,村委办公大楼已全部建设完毕,装饰一新,硬化、绿化一步到位,办公大楼整体设计三层,砖混结构,斗檐飞拱,彩色琉璃瓦敷顶,总投资达到120余万元。整个办公楼安排,一楼为办公场所;二楼安排群众党员议事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三楼安排文化娱乐活动室,已成为全村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3 三泉镇席村◎ 地理位置席村,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绛州(今新绛)城西北十五里处,属三泉镇管辖。 该村地势平坦,东西4条大街,南北5条大街,呈网格状,为重要交通线(尤其是东西向).侯禹高速公路在村南经过.村心有一泊池,水深数丈,但今已成污水池!东边有鼓水(又作古水)流过,因上流鼓堆泉所在的九原山十几年来地过度开采,造成泉水稀少,(下流)今已断流.(鼓水来源于位北三公里的鼓堆泉。鼓堆泉亦称鼓水泉,形成于公元前466年晋南发生的一次大地震。经冯古庄、三泉、李村、席村.水西.南北王马注入汾河。泉区天河蜿蜒而下,苇稻藕田,分布两岸,一派江南景色。曾作为重要水源,注入县城内的绛守居园池.) ◎ 经济作物全村共十个居民组,人口4630人.多种小麦.玉米.果树和经济作物等,兼有大面积大棚作物(以西红柿为主).养殖业以蛋鸡和猪为主.村郊有数户废品再回收(利用)站.农闲时做建筑.装潢.管乐团等. ◎ 历史记载席村古称荀城,是古代荀国的都城,系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故里.春秋时期荀国被晋国所灭。战国时期三家(韩.魏.赵)分晋之后,绛州一带本属魏国。但因秦、赵、魏之间的战争,国境线犬牙交错,时有变化。绛州一带曾属赵国----廉城(临近的稷山县),相传即赵国大将廉颇屯兵之地。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荀子与孟子合写列传时,称荀子为赵国人。新绛城内龙兴寺发现《荀子故里》石匾额一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