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溪吻虾虎 |
释义 | 属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溪吻虾虎鱼分布于我国的珠江水系,是一种十分漂亮的虾虎鱼,在国外此鱼通常被称为Hong Kong Goby(香港虾虎鱼), White Cheeked Goby(白颊虾虎鱼)。过去曾将其定名为Rhinogobius wui,(伍氏吻虾虎) 目前其学名被确定为Rhinogobius duospilus。 相比较同属的种类,雄性溪吻虾虎鱼的头部极具个性色彩,由吻端经眼下至鳃盖后上方的暗纹将头部构建出明暗分明的两个区域,两侧暗纹所围的头顶区域为暗褐色,其中还有红棕色散状细纹;在优良状态下,暗纹以下部位呈乳白色,此区域向后可一直延伸到胸鳍基部,"White Cheeked Goby"(白颊虾虎鱼)之称呼便由此而来。雄鱼眼下部位还会透出隐约的暗色斑块,下颌斜向后方延伸出数条朱红色的条纹。雄鱼各鳍色彩也极为丰富,而体色极富变化,在同种间的夸示等情况下,平常平淡的体色会在数秒间变为明暗相间的环带斑纹,整体色彩对比感十分强烈。 习性:溪吻虾虎鱼是典型的淡水虾虎种类,最大体长不超过5cm,是小型的虾虎种类,通常栖息于砂质的河流浅滩地带,水体中少有植被覆盖。溪吻虾虎鱼是一种十分耐养的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虽说如此,笔者还是建议最好仿照其原产地来配置鱼缸,(多些石块,细沙、充足的过滤和足够的空间)如此一来,有利于其体色的更好发挥,便于其生长繁殖。 溪吻虾虎鱼具有十分丰富的肢体语言,地域性也十分强烈,这在雄性个体间极为突出,雄鱼间的相遇,通常会引起一场极为精彩的夸示表演,两雄性会高昂起各自的头部,极力膨大嘴部,各鳍高耸,伴随着有力的尾部摆动,其威慑力相信是相当强大的,一方则会在僵持数秒后落荒而逃。同类吻虾虎之间个头悬殊过大的可能会发生“谋杀惨案”,因此需要多提供地方给弱小群体躲藏,一般建议鱼缸大些为好,养殖此鱼不能贪多。 食物: 吻虾虎一般爱吃活饵,较爱吃水蚤,冰冻红虫或丰年虾等,不太愿意接受人工颗粒饵料。 繁殖: 溪吻虾虎鱼的产卵行为也极为特殊,他们会找一块底部较为平坦的石块,进入其下将卵产于腹面,接下来的雄鱼将单独肩负起护卵的职责,(母鱼常会被公鱼赶跑,)直至幼鱼能够自主觅食。如果你想繁殖溪吻,最好是一个缸只配一对种鱼。一般而言,雄鱼的体色比母鱼要艳丽许多,如果你有几只溪吻,是很容易将它们分辨出来的。溪吻的产卵量不太多,大概在50粒左右,因此,它的小鱼鱼苗会比波氏吻或子陵吻大许多,仔鱼能够接受刚孵化出的丰年虾。 与其类似的小型吻虾虎种类不少,如长汀吻虾虎,仙水虾虎,还有近期刚被发表的周氏吻虾虎等等,但这些小型吻虾虎的栖息地多被破坏,因此分布的区域往往会比较狭小,种族不会非常庞大,不提倡人为捕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