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溪森行森禅师 |
释义 | 森(1614~1677),清代禅僧,为清初名僧玉林通琇之弟子。惠州人,俗姓黎。年二十七,舍家从宗宝道独削染纳戒。道独为博山无异元来之嗣。行森初参雪峤圆信,次参大觉通琇于崇福。通琇令作本来面目之颂。森云:“苕溪屈曲水潺湲,万叠关山一境闲,乍雨乍晴云散后,满天风月到人间。 人物简介琇云:“好与三十棒。:森云:“恩大难酬。:后奉师命分座报恩、崇福二山。顺治十六年(1659),通琇辞京还山,世祖云:“和尚座下有可语上首否?:琇乃推荐行森,且云“彼骨硬惟善遇之:云云。行森寂于康熙十六年,世寿六十四。雍正中,追封“明道正觉禅师:。 个人语录行森之语录,有《明道正觉■溪森禅师语录》一书行世。该书为其门人超德等人所编,分上中下三卷。收在《乾隆大藏经》及《禅宗全书》中。 个人其它信息附:陈垣〈语录与顺治宫廷〉(摘录) 溪名行森,字慈翁,粤惠州博罗黎氏,■溪其号也,《广东通志》误作茆溪。年二十七出家,参雪峤信,信许入室,呼为岭南长子。信寂,参玉林琇,即日命居首座。顺治十六年,玉林被召南还,上曰:和尚录中付门人■溪之偈最好,送和尚还山之舟,可载入京一面。六月十五,玉林回至湖州,■溪即随舟入京,召对甚契。十七年七月,世祖马上有省,再请玉林证道。十月十五,玉林至京,闻■溪为上净发,即命众集薪烧之。上闻,遽许蓄发乃止。是月二十八,■溪辞归。十八年正月初二,复差官迎■溪为新逝保姆秉炬。初七帝崩,亦遗诏请■溪秉炬。康熙十六年寂,年六十四。始吾未见原本《■溪语录》之先,据《玉林年谱》、《续指月录》〈玉林传〉,及《五灯全书》■溪传,所知■溪事迹与顺治宫廷有关者只此。 《■溪语录》原本不易得,《嘉兴藏》亦未收,普通所见者为《龙藏》本三卷,题曰《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明道正觉者,雍正十一年封号也。录中于奏对机缘,及为上净发,为保母为上秉炬等事,均阙不载。《■黑豆集》、《正源略集》〈■溪传〉亦然。《■黑豆集》引语录至二万五千余言,不可谓不详,然其阙略犹是,尝考其故,《龙藏》本盖刊于雍正十一年禁毁《北游集》之后,禅和子怵于世网,凡涉宫廷旧事,一概不敢留遗。《黑豆集》辑于乾隆末,《正源集》辑于嘉庆初,其所见《■溪语录》,止《龙藏》相传之本,不复知有当年事实,势使然也。《续指月录》辑于玉林、■溪寂后一二年,见闻较切,《五灯全书》辑于康熙中,所引《■溪语录》,尚是原本,故较可信据。 现代评价今所论者为康熙间杭州圆照寺刊本,六卷,题曰《敕赐圆照■溪森禅师语录》。圆照初名龙溪,为■溪所手辟,■溪入京后,上亲书敕赐“圆照禅寺:,命所司易“龙溪庵:额。其目录卷一为玉音金序,上堂小参。玉音者,御勒;金序者,顺治十七年金之俊序也。卷二早参,晚参。卷三示众,普说,拈古,颂古,附塔铭。卷四法语。卷五机缘,垂问。卷六代别,赞偈,书问,佛事。卷一为董后薨逝上堂凡八次,为董后小参七次,卷五与世祖问对机缘,卷六世祖举问代答。佛事门有为董后起棺,及为董后世祖举火偈,皆希有史料,《龙藏》本全删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