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希尔凡宫 |
释义 | 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宫,是一座典型的阿塞拜疆式宫殿,是巴库城的标志性建筑。其他古迹还有瑟内克卡拉清真寺的高塔和巴伊洛夫石堡等。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的地震、城市发展及遗产保护政策的缺乏等威胁持续不断地破坏着该遗址。2003年7月5日的世界遗产大会第27次会议上被纳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2009年6月25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上撤下。 希尔凡沙赫1683年,德国旅行家肯普费尔经过阿塞拜疆游览了巴库。而他从时间上讲正是第一位描写了希尔凡沙赫——希尔凡最大的封建主和统治者——的王宫的人。 巴库城高高耸立于港湾之上的城市的最高部分,以其被称作王(沙赫)宫的漂亮宫殿而著称。它真正建在突出的悬崖上,具有皇家的豪华和不同寻常的富丽堂皇。所有的一切都用闪光的削平的石头做成,彼此连接精巧之极,无论从哪个地方都辨别不出接缝。 15世纪时希尔凡的首都是舍马哈——不仅是后高加索也是整个近东最大的城市之一。最初这里是希尔凡沙赫的宫殿,但后来出于一系列的政治考虑,希尔凡沙赫哈利卢拉一世将自己的落脚地选在了巴库市。在巴库山丘的顶上准备好了一个平台用于修建宫殿建筑群。 建有希尔凡宫的这座山丘,其西面和南面的一部分是陡峭的斜坡。在规划修建工程时,需要去掉这个斜坡,为此,往山丘西面的斜坡填充了很多土,并且为支撑住大量的填充土还专门修建了一堵高约6米的支撑墙。这样一来,在宫殿的西面和主要入口前就出现了一座上层宫殿。 希尔凡宫的地段和它毗邻的建筑物建有宫殿的地段和它毗邻的建筑物形成三个位于不同高度层面上的院落。宫殿本身位于第一个层面上。宫殿的主要入口有门楼装饰,设在宫殿的西面。门楼的阶梯通向圆顶的高高的八角形大厅。这个大厅的两道箭形的门洞通向宫殿的东边和南边部分,大厅圆顶下的其余各面分别建有高高的箭形壁龛。 两个大的壁龛上开凿了缝状的孔,经过这些孔可以进入宫殿第一层的房间,据研究者推测,这些房间是仆役们的住处。很可能,这些缝状的孔是用来召唤奴仆用的。 在宫殿正厅的后面是一个也为八角形的小过厅。由这个厅可以进入宫殿中用于居住的房间(这些房间的面积都不大),以及用于制作东方三面体灯的房间,这个房间通过三个分别由上下两层组成的窗户来采光,以前房间的房顶是箭形的拱顶。 希尔凡宫的第一个层面也开设了窄窄的缝状窗户。希尔凡宫没有进行加固,这些窗户状的射孔根本不足于防御侵袭。而且它们的数量也不多——整个建筑物正面一共才22个,因此它根本就不能将周围的宫殿都纳入射程之内。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窄窄的窗孔不可能让人从这里进入宫殿里,因为它太窄,人根本没法钻进去。 希尔凡宫用阿普歇伦斯克产的石灰石建成,这种石灰石具有很独特的价值:经过打磨后呈牛奶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获得金赭色的色调。宫殿的墙用不同大小的石头垒成,但是15世纪阿塞拜疆的工匠非常用心细致地对石头进行打磨,技术如此高超而有品位,以至于看不出垒砌的石头缝。除此以外,一排窄石头、一排宽石头角本身就已经垒出了花纹图案。一些石灰石水平铺设,另一些垂直铺设,这铺设上的差异也创造出完全看得见的颜色效果:一些石头看起来亮一点,而另一些则暗一点。 在宫殿的同一层面上还建有基万汗宫,坐落在宫殿的北面并部分与之相接,基万汗宫是一个不大的方形小院,三面都有拱顶的柱廊围绕。院子的中间是一个圆形建筑物,它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八角形大厅。无论是大厅还是柱廊都建在一米半厚的巨大底座上。箭形的门孔从外面镶上了门框,其中几个框上还能看到刻在石头上的几何图形和植物图案。 据学者们推测基万汗宫是“法庭”,他们的假设援引了刻在中央大厅入口上方的铭文。铭文是古兰经中的诗句。 神说,——赞扬和祝福他:于是神往家里招来了和平并给他垂青的人指引捷径。行善的人给与善报,并且比这还多:无论灰尘还是耻辱都不能掩盖他们的脸庞,他们将是天堂的居民,他们将永远住在那儿。 正如历史学家们推测的那样,举行会议时希尔凡沙赫自己在中央的圆形建筑物里,而显赫的封建主们则在柱廊里。在圆形建筑物的底座下的岩石上建了一个圆顶的地下室,形状如一个5米深的水井,很可能是用来关押被判有罪的囚犯的。关于这个黑暗的房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令人心惊胆寒的故事:在圆形建筑地板的孔上割下人头;被割下的人头就沿着地下管道直接滑到海中;还有一根活动的柱子,柱子下有一个孔,被判有罪的犯人被扔进那里。 很长时间以来的传说巴库的居民中都有一种迷信传说,认为圆顶的房间是基万汗宫里的一眼枯井。这眼井具有神奇的魔力,能让断奶的产妇出奶。阿塞拜疆语将之称为“休德-库尤西”,意为“奶井”。因此,基万汗宫,甚至整个希尔凡宫被认为是圣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万汗宫的装修并未完工。柱子的柱顶和底座上,以及圆形建筑物箭形门洞的门框上都能发现一系列未完工的地方。比如,一些柱顶还有需要进行装饰的地方;另一些柱顶上只雕刻了一个轮廓。因此,赋予基万汗宫以特别之美和魅力的是它的主门楼,上面装饰了别具一格的石头地毯花纹雕刻:颜料和彩色釉面砖这里均未采用。 希尔凡宫的第二个层面——比王宫和基万汗宫稍低一些——是赛义德·阿西亚·巴库维陵墓。这是一座八面体的建筑,建筑的上部是八面拼成圆锥形的幕形顶盖。民间传说认为,赛义德·阿西亚·巴库维陵墓里埋葬的是希尔凡沙赫哈利卢拉的一个宫廷科学家,他从事医学、数学和星相学研究。现在这座建筑物更多的是以“苦行僧陵墓”而闻名。 古代这座陵墓还添建了一座由四根石柱子从内部支撑的圆顶清真寺。1918年的火灾将这座清真寺烧毁了。 陵墓建筑物的下面是墓穴。20世纪20年代在对陵墓和古代清真寺遗迹的全面考古过程中,学者们在墓穴中发现了20副不完整的人体骨骼。研究者们认为,陵墓所在的位置的四周曾经是墓地。修建清真寺和挖地基下的地槽时损坏了一些墓葬,而坟墓中的骨头是后来放到陵墓下的墓穴中的。 希尔凡宫的第三个层面坐落着1435年修建的希尔凡沙赫陵墓群。陵墓建筑为圆顶,装饰有浮雕的六放星。通向陵墓的入口要穿过一个箭形拱顶的门楼。门楼上部的石头上刻着花和叶子,下面则用阿拉伯组合花字刻着以下内容的两行铭文。 神圣而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说:到那一天,安拉会原谅你们的,因为它是仁慈中最仁慈的。 先知说——他们上面是最好的祈福并给他最诚挚的问候:“你们肯定能亲眼看到你们的主。” 第二条铭文的文字是哈底斯圣训,也就是对先知穆罕默德所言所行的叙述。这句名言并未写入古兰经,但却被认为是穆罕默德所说。 被列入希尔凡宫殿建筑群的还有一座清真寺——一座结构几乎为直角形的建有箭形拱顶门楼的建筑。门楼镶了用石头凿成的宽阔的边,但并未用雕花装饰。 清真寺的内部装饰、飞檐和白漆,以及门楼墙上的涂料都是到后来——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完成的,与古时候没有任何关系。 在清真寺的塔上,上面部分的环状平台下面有钟乳石的装饰物。比这些装饰物稍低的地方绕清真寺一周刻有浮雕铭文,到了19世纪末,绕着清真寺塔装上了铁栅栏。 在建成以后的几百年间,希尔凡宫自然而然地成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萨非王朝曾统治过巴库,1578年,巴库又被土耳其人占领,到1723年彼得一世的军队攻占巴库时,宫殿的南面和东面受到破坏。 19世纪20年代曾到过巴库的第比利斯国王领事、勋章获得者甘巴指出,“汗的宫殿看起来像一座废墟,里面住着30户贫穷的鞑靼人和波斯人的家庭。”1842年时,喀山大学的教授别列津在进行对近东国家的科学考察时访问了巴库。他在自己的行程日记中是这样记述希尔凡宫的:“这座建筑饱受时间的折磨,而忍受得更多的则是人类的懒惰,人们为了省点力,直接从这儿拿走石头去建糟糕透顶的房子,不知羞耻地破坏着古迹。屋顶已经不复存在,完全消失了:上面一层的墙也大部分都倒塌了,而下面一层则几乎完全被填平了。” 宫殿的这种废墟状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1857年,它被转交到俄罗斯军事机构手中。军事机构对宫殿进行了部分修缮,并同时对它进行了彻底重建,使宫殿建筑成为了军事装备仓库。这座作为伟大的历史文物的宫殿的重建工作花去了巨额的资金。 十月革命后,阿塞拜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新政府决定成立一个艺术和古迹文物保护委员会。于是,从1932年开始希尔凡宫开始进行整理修缮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