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樵联新村
释义

西樵联新村(摘自《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山志》)

位于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北部,东与冲南村接壤,南与民乐村,西与百东村隔涌相望,北与大岸村和华夏村毗连,辖区面积3.7平方公里。聚落沿官山涌至民乐涌东岸呈条块状分布。村内地势平坦,水源丰富,适宜农耕。主产稻谷、塘鱼、蚕茧、甘蔗。清代,蚕桑兴盛,村民改营丝织业,并办有家庭作坊式的缫丝及织造纱绸等手工业。在莘村,织机房、放机铺、晒地、银铺、商铺,相邻比栉。兴旺一时。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作坊的丝织业亦成立“群力”、“联兴”两个丝织生产合作社。1958年,并入地方国营丝织厂。1962年,转制为南海丝织二、三厂。改革开放后,村办工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陶瓷业成为村的经济支柱,先后伴有浆纱厂、化纤厂织造厂、陶瓷厂。1989年至1993年,由联新独资和合资兴办的有染整厂和陶瓷厂工5家。辖区内有织布厂400多加,规模较大的有10多加,主产低弹尼龙、仿绒、西装面料、牛仔布家。

明末清初属鼎安都。同治年间属江浦司。民国时期属云津堡崇德乡。建国初仍属崇德乡。1953年土改结束后,元崇德乡分为崇北、崇中、崇南三个乡,境域革莘村、爱群村、北塱村、鹅湖村、鹅湄村、符村划入崇中乡。1954年夏,革莘村(革新、爱群)划入华夏乡。1956年合作化时期,革新村、爱群村成立爱新合作社,时属华夏乡。五联村、南新村成立五联合作社,时属崇中乡。“大跃进”开始,爱新社与大岸社成立大新农庄。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革新村和爱群村(爱新村)时属华夏为华星大队,而北塱、鹅湖、鹅湄、符村(无联社)划入民乐农场(大社)。1961年8月,调整社队规模,革新村和爱群村建立爱新大队。五联村、南新村建立联新大队。时属民乐公社。1963年2月,撤区并大公社,爱新大队和联新大队合二为一,称为联新大队,队址设在鹅湖村蚕房。1983年底,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原大队改置为联新乡。1985年10月,新乡址建成,位于北塱村高家渡头边。1986年11月改为行政村。1989年6月,改为管理区。1999年5月,设立联新村民委员会。

1978年有农业户629户,2624人。耕地总面积3182亩,其中禾田1515亩,鱼塘956亩,桑地410亩,甘蔗200亩,旱地101亩。是半粮半经济作物大队。总收入100.322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1.3978万元,社员年人均收入242元。

2002年底,户籍1151户,3839人。农业用地面积2329.40亩。经济总收入8430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2300万元;农业收入1000万元;人年平均收入7925元。下辖革新、爱群、北塱、鹅湖、鹅湄、南新6个自然村。

革新村 曾名低地莘村。元至正二十五(1365年)开村。土地改革时更名为革新村。位于联新村委员会北部。东北与大岸村接壤,东南与爱群村相邻,西南与民乐程家、百东吉赞村隔涌相望,西北与华夏村接界。有4个村民小组。聚落沿民乐二桥由南向北至华夏村成条状分布,坐西朝东。建筑物为砖木、砖混各半结构。面积0.85平方公里。民乐涌按南至西北走向,从村西部通过,南可达官山涌,西北可达华夏村至三水区。联新大基路按南至西北走向,可达大新路及官山圩,西北可达华夏村;樵华路按东南至西北走向,从村北部通过,东南可达官山圩,西北至华夏村。农业主产四大家鱼、桂花鱼、加州鲈鱼。工业主要有纺织(面料、牛仔布料)、陶瓷(高级地砖、瓷片砖)。圩市靠近民乐圩和联新三联市场。祠堂有4座,其中陆家祠在海边,土改时拆。1993年在村内新建莘村陆家文化楼一座;潘家祠于1999年在原址重建;潘家祠原址海边,1957年拆,1997年在村口新建潘氏宗祠一座;村原张氏大宗祠一座。庙2座,原猴王庙于2002年建民乐二桥时拆,存天后庙一座。合作化时建立爱新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底,户籍258户,889人。村民姓氏有潘、张、陆、陈、方、余6姓,其中潘姓109户,376人。

爱群村 曾名莘村、荔枝园。明建文元年(1399)开村。1952年土地改革时得名。位于联新村委员会北部。东北与大岸村接壤,东南与北塱村毗邻,西南与民乐潘家村隔涌相望,西北与革莘村接界。有3个村民小组。聚落沿荔枝园至民乐二桥成条状分布,坐西朝东(其中陈家三队坐南朝北)。建筑物位砖木、砖混各半结构。面积0.65平方公里。民乐涌按东至西走,从村西部通过,可达官山。联新大基路按东南至西北走向,南接北塱村,可达官山圩,西北至民乐二桥及革新村。樵华路按东南至西北走向,从村东北部通过,东南可至官山圩,西北可达华夏村。农业主产四大家鱼、桂花鱼、加州鲈鱼。工业主要有纺织(面料、牛仔布料)、陶瓷(高级地砖、瓷片砖)。圩市靠近民乐圩和联新三联市场。祠庙有梁氏宗祠、陈氏宗祠、潘氏宗祠、土地庙和天后庙。合作化时建立爱新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底,户籍218户,676人。村民姓氏有梁、潘、陈、罗、叶5姓,其中梁姓86户,269人。

北塱村 清光绪年间(1892~1911年)开村。村民从南庄等地迁来联新北面,并在塱面塘基搭棚居住而得名。位于联新村委员会东北部。东北与大岸村接壤,东南与鹅湄、鹅湖村为邻,西南与民乐海边梁隔涌相望,西北与爱群村接界。聚落沿村委员会驻地至荔枝园呈零星状分布,坐北朝南。建筑物为砖木、砖混各半结构。面积0.65平方公里。民乐涌从联新村委员会至荔枝园按南至北走向,从村西部通过,南可达官山涌,西北可达华夏村至三水;村中有条正丫涌接通鹅湖村。民乐涌边的联新大基路从南至西北走向,南可达官山圩,西北可达华夏村,从村西边通过;樵华路按东南至西北走向,从村中部经过,东南至官山圩,西北可达华夏村。农业主产桂花鱼、加州鲈鱼。工业主要有纺织(面料、牛仔布料)、陶瓷(高级地砖)。圩市靠近民乐圩和联新三联市。合作化时建立崇中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1997年,在村中新建北塱文化楼一座。2002年底,户籍236户,798人。村民姓氏有黎、陈、冼、吴、何、梁、麦、潘、罗、黄、周、谭、盘、高、冯、林16姓,其中黎姓34户,130人。

鹅湖村 明景泰三年(1452年)开村。开村人叫高绣岭,在此地样鹅而得名。位于联新村委员会东部。东北与崇南大塘寮村相邻,东南与崇南(工业园)罗家村连接,西南与鹅湄村,西北与北塱村接界。有2个村民小组。聚落沿联新十字桥八米新涌至北塱村呈块状分布,坐北朝南。建筑物为砖木、砖混各半结构。面积0.6平方公里。八米新涌从十字桥至北塱村按南至北走向,从村东北部通过,可达崇北村。村前有一条南便、北便涌,东接八米涌达大岸村,西南可达符村接窦,至十字桥安西至东走向,从村南部通过,东可达崇南接樵金路。村中小路向西走向接通樵华路。农业主产四大家鱼、桂花鱼、加州鲈鱼。工业以纺织(面料、牛仔布料)为主。圩市靠近民乐圩和崇南市场。原有4座祠堂,2座炮楼、2间庙,其中鹅湖高氏祠堂3座,第一座开村后建在村的东面塘边,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被洪水冲垮;第二座于咸丰二年(1852年)建在村西的建君湄洲高公祠;第三座于光绪十九年建在封君湄洲高公祠的东侧(称为高家大祠堂),民国30年(1941年)拆去;第四座是属贤登何氏,开村后建在村前,公社化时拆去。炮楼2座,属鹅湖高氏,预防盗贼,一座建在村的东面,1960年底拆去,另一座建在村后(北面涌边),1961年初拆去。村内有土地庙和北帝庙。合作化时建立崇中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底,户籍180户,616人。村民姓氏有高、何、梁、冯4姓,其中高姓146户,508人。

鹅湄村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开村。开村人在此地养鹅而得名。位于联新村委员会东部。东北与鹅湖村,东南与南新村(符村),西南与民乐水巷村隔涌相望,西北与北塱村接界。聚落沿樵华路从符村至北塱村呈块状分布,坐北朝南。建筑物为砖木、砖混各半结构。面积0.35平方公里。中心涌从符村窦内涌至面粉厂前通直鹅湖村北便涌,按西至东走向,从村南部通过,可达崇南村。樵华路按南至北走向,从村西南部通过,可达华夏村。村后小路东北至鹅湖村,西面至樵华路。农业主产四大家鱼、桂花鱼、加州鲈鱼。工业以纺织(面料、牛仔布料)为主。圩市靠近民乐圩和康和市场。原有祠堂2座,鹅湄何氏一座;陈氏宗祠一座。有先锋庙一座。合作化时建立崇中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底,户籍97户,327人。村民姓氏有何、陈、潘、黎4姓,其中何姓72户,247人。

南新村(符村) 元代开村。村内有6大姓氏,符姓最早开村,故称符村。1953年土改结束时,因村位于联新(下联)村南便,改称为南新村。该村位于联新村委员会南部。东北与崇南工业园连接,东南与西西樵北张村相邻,西南与民乐藻尾村隔涌相望,西北与北塱村接界。有2个村民小组。聚落沿民乐涌从联新油库至符村成条状分布,坐北朝南。建筑物为砖木、砖混各半结构。面积0.6平方公里。民乐涌从联新油库至符村窦按南至北走向,从村西部通过,南边连接官山涌,北边至华夏村达三水。民乐涌边的联新大基路从联新旧油库至符村窦按南至北走向,从村西部通过,西可达樵北大闸,北可达华夏村。村西有民乐大桥,村中小路连接樵华路。农业主产四大家鱼、桂花鱼、加州鲈鱼。工业以纺织(面料、牛仔布料)为主。圩市民乐圩和康和市场。祠堂有杨家宗祠、符氏宗祠、张氏宗祠、冯氏宗祠、刘氏宗祠和林氏宗祠。有观音庙和天后庙。合作化时建立崇中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底,户籍162户,553人。村民姓氏有符、张、刘、林、杨、冯、梁、李、丁9姓,其中张姓51户,167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