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苑
释义

西苑,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地名,我国有多个地方都叫西苑。比如福建莆田的西苑乡,洛阳西苑,北京和天津也都有西苑。西苑乡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北部山区,是木兰溪的发源地。

莆田西苑

乡镇简介

西苑乡九座寺西苑乡有林地395959亩,其中天然阔叶林面积194890亩,木材蓄积量55260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8%,乡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是仙游县主要林区。西苑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山林、水等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蕴含巨大的开发潜力,建立规模庞大的林业、茶果、食用菌、畜牧和水产养殖等五大产业基地。

受高山崇岭的地形影响,西苑乡气候有明显的高山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17℃,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2200毫米,最高达2300.7毫米,居莆田市之冠,适宜食用菌规模生产、反季节蔬菜和水蜜桃、柑桔、茶叶等茶果种植。着产业的开发、壮大和发展,西苑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村村通水泥路和通自来水工程步伐加快,基本实现村村道路硬化目标,8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西苑乡农村电力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善,实现边远山区通信信号全覆盖,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入户普及率逐年提升,实现有线电视与仙游县联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教育医疗

西苑乡西苑学校西苑乡已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西苑学校、凤山学校、仙东学校,下辖13所完小和2所初小,其中农村寄宿制小学6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73人,学生1885人,在校学生1837人,占地面积253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9个,有教职工115人,现有部室25个,均按“双高普九”一类标准安装设置;学校活动场地、体育设施均达标,绿化面积生均5平方米。校园鸟语花香,文化建设有特色,是县级“文明校园”。学校正以“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学校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已全面消除学校危房,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西苑乡共有卫生院1所,辖仙游山卫生分院1所,医护人员15名,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2.万人,占西苑乡农业人口1.4万人的90.67%,门诊医疗1.35万人次,补助资金28.4万元,住院1.11万人次,补助金额858.7万元。医药总费用757.5万元,补助204.9万元;费用609.1万元,补助221.9万元;乡镇级7781人次,医药总费用838.3万元,补助43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生病群众家庭经济压力,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发生。推行合作医疗资金程序化监察。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管理制度,政府统一安排各级新农合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实行经办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分离,做到“三重审核、三级公示、多方监督”。

旅游资源

1、山水旅游资源

⑴石谷解。西苑乡位于戴云山山脉,山岭蜿蜒,其中石谷解主峰1803.3米,为莆田市最高峰,山上林木葱郁,雄伟险峻,碧水迥绕,适合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健康休闲、登山探险等旅游项目。⑵木兰溪源头景观。西苑乡境内主要河流有木兰溪、九溪和湄溪等。其中以木兰溪水系最大,该溪发源于西苑乡仙西村长岐山,海拔883.8米,是福建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闽中地区最大的河流。其源头在西苑乡全长6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19.8平方公里,适合开发江河源头探险旅游项目,是仙游县重点前期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⑶龙过轿瀑布景观。墨斗线(龙过轿)三级瀑布景点距仙西村黄坑自然村2公里,水流湍急,多峡谷险滩,落差较大,总高度200多米,中级瀑布有100多米,水流常年流淌,雨后更为壮观,可与“九鲤飞瀑”相媲美。

2、花岗岩型旅游资源

西苑乡⑴十八股头风景区。本景区位于凤顶村境内,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共有52个景点。景区在经过长期的风化后,地表露出许多球状石块,浑园的石墩、石柱、石壁等,形态古朴纯厚,景观别具一格,是一处天然的地质奇观,具备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的立地条件,适合开发风光游览、名山朝觐、科学考察、体育登山旅游等项目。

⑵石人头风景区。位于凤山村溪头自然村后山,距村部2公里,村道直通山脚。景区的一些花岗岩,在受到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沿节理剧烈机械崩塌而形成的异峰高耸、突兀险峻、气势磅礴、危崖峭壁和峰林深谷等风景地貌,蕴涵丰富的自然和科普内容。

⑶仙公洞风景区。位于凤山村乌柄自然村后山,距村部一公里处。主要有洞、寨门、松树、坑水等风光,仙公洞处建有一寺,可尽览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⑷棕溪兜风景区。位于九溪棕溪兜处,以清澈见底的溪水、光滑平坦的石板、挺拔俊俏的松树和妩媚秀丽的风景著称。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石蛋型的花岗岩,分布着一些奇特的天然洞穴,如“贼营”(据说当初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人士就在这里秘密结社习武,因清政府常到这里来抓拿天地会成员,所以乡民们把它称为“贼营”)、前县湄溪的铁尖景区(石景如同“十八股头”景区)。

⑸山庄溪头风景区。位于凤山村山庄溪头,距“石人头”风景区500米。景区的一些花岗岩,在受到强烈的风化侵蚀,形成形态万千的石壁、石洞景观,蕴涵丰富的自然和科普内容,为推动现代科普与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素材。

3、人文旅游资源

1、千年古刹九座寺:九座寺(原名太平院)坐落在原凤山乡址的东部,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亦是南少林寺发祥地之一。莆田名刹广化寺是由这里分支而出。据2001年2月4日福建东南电视台记者行动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罗召教授研究发现并考证,“九座寺确为南少林发源地“,其在《天地会探源》一文中考证,最适合开发宗教旅游、道教寻祖、古文化旅游和避暑休闲旅游等项目。

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无尘塔:无尘塔坐落于凤顶村,位于古建筑九座寺西侧,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为凤山九座寺历代寺僧圆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是福建省内罕见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2006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凤山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本景区座落凤山村境内,距凤顶九座寺3公里,规划建设万亩林茶果园,已开发湿地松5000亩。园内建有别墅、钩鱼池、林中小憩亭,有枫香、油杉、古松、竹等古树珍木堪称世外桃源,是人们休闲漫步的绝佳去处。

新农村建设

西苑乡地处仙游西北部山区的西苑乡,立足农村实际,实施村道硬化、国土绿化、道路亮化等“三化”工程,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条件。西苑乡充分利用上级扶贫挂钩优惠政策,筹资2300多万元完成了7条村道近60公里的水泥硬化工程建设,破除了交通瓶颈制约,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提升了公路等级和村庄品位。

西苑乡还深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在度凤公路西苑路段、各中心村街道两侧、居民户房前屋后实施绿化,共种植樟树4000余株、塔柏50株、桂花28株,进一步绿化了山乡环境。西苑乡同时实施了“家园清洁行动”,对16个村进行了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池塘、院落畜圈等方面的村容整治,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彻底告别街区无路灯照明的历史,西苑乡在仙游县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实施集镇区亮化工程建设,在对原有供电线路进行综合改造的基础上,架设集镇区蛇头街(约1公里长)路灯15盏,扮靓了中心村街区,有力地保障了夜间行人车辆安全。

洛阳西苑

简介

洛阳西苑 史上最华丽的皇家园林

说起圆明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座历史上美妙绝伦的皇家园林,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实皇家园林的鼻祖当推河南洛阳的西苑。

隋代

西苑。建于西元605年5月,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隋时,又称会通苑,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北至邙山,南抵伊阕,西边一直到今天新安境内,周围二百余里,如今在其旧址上的西苑公园和牡丹公园仅占其很小的一部分。西苑南部是一个水深数丈,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湖上建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高出水面百余尺,相隔三百步,山上错落有致的亭台月观,内置机关,或升或降,时隐时现。

有若神变。其静之美、其动之奇,令人恋而忘返。西苑北面是一条蜿蜒盘亘的大水龙,名为龙鳞渠,依地形高低而曲折跌宕,流入湖中,遂与南部连为一体。各具特色的十六宫院面渠而建,其内殿堂楼阁,构造精巧,壮观华丽;其外流水潺潺,飞桥静卧其上,过桥百步,即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微风吹过,杨柳轻扬,修竹摇曳,曲折小径,奇花异石,亭台楼榭,隐藏其间。其中有“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古今”的逍遥亭,还有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品名多达二十余种。

西苑之中,奇山碧水,相映成趣;亭台楼阁,巧置其间;流水缭绕,绿林郁茂。殿堂面渠而建,如龙之鳞,宛若天就。西苑建成后,隋炀帝非常满意,频频游幸,尤其喜欢在月朗星稀之夜,领宫女数千,骑马踏月游玩。月色下的西苑,更加美丽俊俏,使得隋炀帝诗兴大发,遂作《清夜游曲》,令宫女马上奏之,别有一番情趣。

隋炀帝与西苑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筑西苑,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屈曲周绕龙鳞渠”。院门临渠,上跨飞桥,杨柳修竹,名花美草,隐映轩陛。龙鳞渠注入方圆十里的人工海里:“为海周十余里,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出水面百余尺”。(自秦汉始,皇家园林多有凿池筑“三仙山”的传统,意寓“神山仙境”。“大海”三岛,规模空前,对后代影响极深。清代的北京西苑(今北海公园和中南海),便是引西山水聚什刹海,又凿池为北中南海,堆三岛于其中。)其内建有延光、明彩、含香、承华、凝辉、丽景、飞英、流芳、耀仪、结绮、永乐、清暑、明德等十六院,每院有一名四品夫人主持院事。每院还置一屯,使宫人管理,养鱼饲畜,种植蔬果。在此,可泛轻舟画舸而习采菱之歌,可升飞桥连廊而奏春游之曲——颇能抒发寄情山水、乐归田园的雅士情怀。十六座宫院。如“宫树秋冬凋落,则剪缲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十六院之外,还有数十处游览观赏的景点,如曲水池、曲水殿、冷泉宫、青城宫、凌波宫、积翠宫、显仁宫等,以及大片山林。可泛轻舟画舸,作采菱之歌,或登飞桥阁道,奏游春之曲。池沼之内也剪缲为荷花、菱草,如皇帝“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院内楼台亭阁,穷极华丽。每逢月夜,隋炀帝引宫人三五十骑,开闾阖门入西苑,歌管达曙,作《清夜游曲》数十首,奏之。并常同嫔妃、宠臣以及僧、尼、道士、女官在"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馔"。

唐代

唐初,西苑改名为芳华苑;在武则天时,洛阳荣升为神都,西苑则随之被定名为神都苑。唐代和武周有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昭宗、哀宗六位皇帝先后移都洛阳,历时长达40年之久,作为皇家园林的西苑,范围虽有缩小(周围126里),但是风光依旧不减当年。仅高宗显庆年间建的宿羽、高山两宫,费银就高达3000万,西苑的俊美壮丽,由此可见一斑。

宋元以后

宋元以后,古都洛阳日渐衰落,作为皇家园林的西苑亦不免败落下来,但它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地位却不容抹煞。西苑以人工湖为中心,湖上建山,湖之北所建各样的十六宫院,形成“苑中园”的特色,开创出别样的离宫型皇家园林,成为清代圆明园的滥觞。

中南海西苑

西苑即今天中南海。

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北侧,北海之南。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明朝以前曾称为太液池、西海子和西苑。中南海始建于辽代,金、元、明、清各代均不断扩建,数百年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筑绝大部分为清代建构。中南海总面积1,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700余亩。南海与中海是以蜈蚣桥为界,中海与北海以金鳌玉栋桥为界。

南海主要建筑有宝月楼、瀛台、怀仁堂、海晏堂等。宝月楼现为中南海南门,重楼重檐,面阔七间,为乾隆年间所建,现称新华门。瀛台为半岛,三面临水,居南海之中,其建筑群雕梁画栋,布局紧凑合理,如海上蓬莱,故名为瀛台。这里为帝王处理朝政的场所,也曾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勤政殿,翔鸾阁、涵元殿,蓬莱阁,丰泽园等。

居中海、南海之间陆地建筑,有紫光阁、蕉园、万善殿,水云榭等。紫光阁居中海西北岸,为清王朝追念先杰之地,也是设功臣宴之地。蕉园居中海东北岸,内有万善殿,水云榭等建筑,其中水云榭建于碧水之上,内有乾隆所书“太液秋风”御碑,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北海、中海、南海碧水相连,均为京城中著名的皇家园林,并延续经营多代,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紫禁城西苑

北京城内紫禁城西侧的北、中、南三海合称西苑。是明朝主要的御苑,是帝王游息、居住、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北海,面积最大,总约70公顷,占全苑一半以上。布局以池岛为中心,环池周设建筑。在东南堆有琼华岛,岛上建有广寒宫(明初),清初改为喇嘛塔,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是全园的制高点和标志。岛上还有悦心殿、庆宵殿。在山北沿池建有二层楼的弧形长廊,北岸布置几组宗教建筑,有小西天、大西天、阐福寺、彩色玻璃镶砌的九龙壁等……南岸和北岸还有濮涧画舫斋和静清斋三组小景区,是北海的苑中之园。

中海、南海水面积较,小景物较少。中海狭长,两岸树木茂盛,建筑物较少。南海水面较小而圆,水中有瀛台之岛,岛上建筑物较低平。岸上建筑不多。

北京西苑

在《北京地名典》里,对于西苑是这样说的:

1、明清时称中南海为西苑。 2、康熙时称畅春园为西苑。查慎行曾多次在此供职,有《赴西苑马上》《西苑值庐》《西苑送春》等诗词。 3、畅春园西侧村镇也称为西苑,即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苑(东起中直路西至颐和园东门,北始颐和园路北,南至中直机关北墙)。民国八年(1919年)的文件《西苑俘虏收容所收容德奥俘虏情况》中的西苑便是指此地了。 现在北京人已经没人把中南海和西苑联系起来了,毕竟对于苑,大家都有郊区的印象,中南海是至高无上的中心,怎么是苑呢? 后来北京有个很有名的西苑饭店,它在西外大街北京动物园的旁边。明代这里是皇家庄园,清代称万牲园,解放初辟为西郊公园。西苑饭店是1954年建成,所以起名“西苑”也是和情理的。而且现在他后面那条街就叫西苑街。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苑,泛称海淀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等皇家园林一带,如果你坐公交车,西苑站就在在颐和园和圆明园之间那条路上。1993年在北京的总体规划中,10个边缘集团也明确了西苑的范围。

位于海淀区中部。东起中直路,西至颐和园东门,北始颐和园路北,南至中直机关北墙。因此地水草丰美、林木繁茂,适养禽兽,而称“苑”,又因在京城之西而得名。

古代谓之“囿”,汉代叫做“苑”。《汉书》:“苑,谓马牧也。”北京有东苑、南苑、西苑、北苑,合称“四苑”。南苑明清称南海子,北苑在来广营,东苑在东安门内之南。西苑则说法颇多,一、明清朝称中南海为西苑,同字不同地。二、康熙时称畅春园为西苑。查慎行曾多次在此供职,曾有《赴西苑马上》、《西苑值庐》、《西苑送春》等诗词。三、畅春园西侧村镇也称西苑。即此地。民国八年(1919)一份公文标题是《西苑俘虏收容所收容德奥俘虏情况》,“前门车站一车至清华园下,分驾汽车。其后,兵等列队步行到西苑收容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六日在海淀西苑竖立“西苑驻军公墓碑”,万福麟撰,张伯英正书,李月庭刻。1937年被侵华日军占据,并建兵营。

辖域有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和平街,宣化街,同庆街。街中铺面、餐馆鳞次栉比。

西苑位于颐和园东侧,广义上说,泛称海淀一带的皇家园林。清代从康熙皇帝修建畅春园开始,就有园居的习惯,以后又在西郊营建了清漪园、圆明园等多处皇家御苑,皆因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而称西苑。狭义上讲,是指颐和园东宫门外的街区及村落,1915年至1928年设有西苑兵营。此后因此地北靠圆明园,西邻颐和园,逐渐形成商业区,泛称西苑。

现今由于濒临圆明园、颐和园和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又是上地中关村等地中心位置,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现以建有西苑交通枢纽,北京地铁4号线、多路公交线路经过此地。

天津商业大学西苑

西苑坐落于天津商业大学西部,顾名思义为西苑。内有6栋宿舍楼,宿舍楼编号为8栋、9栋、10栋、11栋、13栋、14栋,所住学生范围从大一一直到大四,西苑还有以水煮鲶鱼著称的6号食堂。西苑与学校新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紧邻,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大方便。西区湖是通往TUC-FIU路上的一道美景。

攀枝花学院西苑

攀枝花学院西苑校区(原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离攀枝花炳草岗8公里,有学生2600余人,教师100余人。教学楼有2栋(第六教学楼和笃行楼),宿舍有4栋,其中女生有栋楼是去年修好的,是八人间,另外一栋是给2+2自考的女生住的,人很少,4人间。男生都是6人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