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游释厄记 |
释义 | 《西游释厄记》就是古代小说《西游记》的全名,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西游,是往西方极乐世界的所见所闻,释厄,是对这一路所见所闻的各种困难的解释,化解。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诸多磨难的传奇历险故事。书中人物名字的喻示也都颇有讲究。 西游释厄记从西游记的名子说开来,……就是一个人如果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其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及境相。吴承恩对这各种各样的困难及境相做了一个全面的阐述。奇的是作者似欲知了后人会将小说的名子简化,竟然将原书的名子安在了开篇中 孙悟空其实是太上老君与须菩提祖师合伙打造的一个偶像,这个偶像的使命就是引导众生解脱无明,最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孙悟空即众生,众生即孙悟空。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凡夫众生哪里会呢?君不见一个人若是稍微的有了些本事,哪个不是今天追求这个,明天追求那个,或什么物件,或是男欢女爱,或是事业,工作。或身材,相貌,或是日常凡锁。恐怕悟空的七十二变,尚不及一个小小凡人。 灵石化猴,震惊天庭,想天庭都震惊到了,肯定也震到这须菩提祖师了,这须菩提祖师的能力世人皆知,怎一个强字了得。祖师教会悟空七十二变,那这祖师会多少变,就成了个未知了。 猴王寻师觅祖遇得个樵子,便误以为神仙,这樵子定为须菩提安排的。猴王初见菩提祖师,有诗为证曰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诗是说,看上去像个神仙,其实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须菩提祖师,这祖师的变化是随心随意的,是一位明心见性的大法师。只有佛门的和尚才叫法师,这里说的很明白,是一位历劫明心大法师。意为佛门祖师之意。 孙悟空后来的大闹天宫后被天庭封为齐天大圣,是名正言顺的金仙,大觉金仙没垢姿,那么如孙悟空等这样的金仙,大觉之后是什么仙呢?是没垢姿,没垢,就是身心内外皆清净无染。没垢即《多心经》中所喻意不垢不净。 西游记全书中的核心《多心经》,是唯一全篇幅出现的经文,唐僧一众的目标即取经,且书中多次说明了这心经的重要,我们来看看《多心经》说些什么。 西游记原文 三藏再拜,请问西天大雷音寺还在那里。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回:"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经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须菩提是释加牟尼座下十大弟子之一的解空第一,孙悟空是须菩提祖师的弟子,即是释加牟尼佛的徒孙,所以悟空姓孙。悟空的意思,就是说要让弟子学师傅,要悟到万法皆空,真如本性。承须菩提祖师的道业。且早就安排好了要唐僧做他的师傅,这唐僧乃释加牟尼弟子,从唐僧之头论,悟空还是释加牟尼的徒孙。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祖师并没有专一的将悟空打造成什么人,儒,释,道,三家只要是可以教化的,无所不授,且后来又搬出个三百六十旁门来吸引孙悟空,考验悟空取正取觉全在悟空的一念之间。这悟空一门心思的要脱生死门,其它一切妄念皆不能入眼,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无旁念,究竟成佛。如果悟空当时对旁门左道稍微有一点点的窥探之意,只怕没有《西游记》一书流传世间了。 (清)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序》《西游记》者,元初龙门教祖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真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觔斗云可过;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盖西天取经,演《法华》、《金刚》之三昧;四众白马,发《河》、《洛》、《周易》之天机;九九归真,明《参同》、《悟真》之奥妙;千魔百怪,劈外道旁门之妄作;穷历异邦,指脚踏实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尽性者必须至命,三徒归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更当修性。贞观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东,贞下有还原之秘要;如来造三藏真经,五圣取一藏传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于此。其有裨于圣道,启发乎后学者,岂浅鲜哉?憺[澹]漪道人汪象旭,未达此义,妄议私猜,仅取一叶半简,以心猿意马,毕其全旨,且注脚每多戏谑之语,狂妄之词。咦!此解一出,不特埋没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误后世之志士,使千百世不知《西游》为何书者,皆自汪氏始。其后蔡、金之辈,亦遵其说而附和解注之。凡此其遗害,尚可言哉?继此或自为顽空,或指为执相,或疑为闺丹,或猜为吞咽。干枝百叶,各出其说,凭心造作,奇奇怪怪,不可枚举。此孔子不得不哭麟,卞和不得不泣玉也。自悟一子陈先生《真诠》一出,诸伪显然,数百年埋没之《西游》,至此方得释然矣。但其解虽精,其理虽明,而于次第之间,仍未贯通,使当年原旨,不能尽彰,未克尽美而未尽善耳。予今不揣愚鲁,于每回之下,再三推敲,细微解释。有已经悟一子道破者,兹不复赘,即遗而未解,解而未详者,逐节释出,分晰层次,贯串一气。若包藏卦象,引证经书处,无不—一注明。俾有志于性命之学者,原始要终,一目了然,知此《西游》,乃三教一家一理,性命双修之道,庶不惑于邪说淫辞,误入外道旁门之涂,至于文墨之工拙,则非予之所计也。 时在乾隆戊寅孟秋三日,榆中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序。 《西游记》的人物的喻示唐僧师徒,直如世间众生,众生有三,利根,中根,钝根。 地藏经云: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这孙悟空就是那利根者,师从须菩提祖师,本就是天地造化的灵猴,戒尺三击,秘处传道 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祖师教给悟空的前半为密法口决,后一半为预言,即预言了孙悟空要做一件大大的功德,功完随你也可以做佛也可以做仙自选。 悟空一闻即信受,《西游记》第二回标题“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意为悟空证得阿罗汉果,得了长生不老的妙法,即有杀贼之能。虽得了个阿罗汉,却也是三年后才又学得这七十二般变化。此后唐僧一路西去,遇诸烦恼贼,皆被悟空等一一除之。《西游记》第一回中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悟空说一生无性,正对了佛家言,真如本性,性自本空,说明,一来到这世间就是一个大大的利根之人。且终日只吃些爪果,天地造就的灵气。这类利根是少之又少的,多为乘愿再来的菩萨。若说悟空证得阿罗汉,也不太正确,很明显,须菩提教给悟空的是亦佛,亦道。且后来文章中说悟空,从一个“太乙散仙,弃道从僧”太乙散仙是未列仙班以前,后来大圣二次上天宫,得一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已是名正言顺的太乙金仙。类同于佛教的阿罗汉。 猪八戒,是这中根之人,也如这世间之诸众生相,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好吃能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美色所迷,难分敌我。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常常想作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经言: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此谓中根。最妙的就是八戒的武器,钉耙,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抗撅头,使钉耙,劳动人民的本色。 沙悟净就是这钝根之人,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说明悟净是个非常笨的人。落入凡间也是笨手笨脚,无甚言词。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盼,谨守佛门戒律。与初出场时凶相毕露,曾经两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称。意为一个人如果真心皈依佛门,谨守佛门戒律,朝朝暮暮一句佛号不离心间,暗钝之机,久化已归。 唐僧又名三藏,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只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唐僧即是驻世的正法,也是精进中的修行者。第三层意思即为菩提心,即大慈大悲之心,光有这个心也难成道,所以有三个层次的徒弟助其西行之路,这三个徒弟即世间所有上,中,下根器的众生。其实就是四个行脚僧的故事。这三个徒弟随本事各异,但其缺乏成佛做祖所必须的菩提心,所以唐僧的本事也突现出来了,即时时碎碎念,“勿伤众生”。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这西行路上,唐僧肉身未脱,凡人一个,不俱识妖辩魔的能力,故处处有悟空护佑,即真修行人,处处时时的有如悟空般的护法善神庇护。 紧箍咒出自《西游记》第十四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初认为这是出家人持戒所得的戒体,后有人说这是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得戒体者,若有意念犯戒,这师一念忏悔文,便受戒体约束,也是有些道理的。遇事冲动魔来扰之,自身不知恶业,师说戒,唐僧即代徒忏悔,悟空即时身心受戒体约束,如带上‘紧箍儿咒’一般纠结。当下息却我执即得清净。 (佛门是没有紧箍咒的) 或有业重。不生敬仰,意指唐僧师徒一路修行路上所遇诸多魔怪。也可喻为众生修行路上所遇诸相,也谓,恶人闻善魔来扰之。也指世间所有不敬佛者,佛缘,福缘俱浅者。 小白龙,小白龙的喻意是说如果一个人发心上求佛道,不退初心,即得菩萨佛力加持。即一路护持到西方。这白龙就是菩萨的助力。且还有那遍虚空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轮流护持。 整个西游记描写了天上,地下,地府,也谓经法之三藏,以心经为主,并将多部经书以小说的形势演绎,吴承恩当为须菩提再来。 【澹漪子曰】: 《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何以知之?曰即则其书知之。彼一百回中,自取经以至正果,首尾皆佛家之事,而其间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婴儿姹女,夹脊双关等类,又无一非玄门妙谛,岂非仙佛合一者乎?大抵老释原无二遭,世尊曾育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而紫阳真人亦言,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掸相同。是言仙不能离佛,言佛不能离仙也。今观书中开卷即言心猿求仙学道,而所拜之仙,乃名须菩提祖师。按,须菩提为如来大弟子,神仙中初无此名号,即此可见仙即是佛,业已显然明白。而仙佛之道,又总不离乎一心,此心果能了悟,则万法归一,亦万法皆空,故未有悟能、悟净,而先有悟空,所谓成佛作祖,皆在乎此。此全部《西游》之大旨也。世人未能参透此旨,请勿浪读《西游》。 又曰:开口说个《西游释厄传》,厄者何?即后之种种魔难是?释厄者何?即后之脱壳成真是。明明自诠自解,无烦注脚。但人知为释厄传,而不知为证道书。证道而不能释厄,所证何道?释厄而不能证道,又何贵乎释厄也。要知释厄即是证道,证道即是释厄,原是一部《西游》,莫作两部看。 篇中已明言仙、佛、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伏阎王老子管矣。而南赡部洲之人,终日摇摇摆摆,争名夺利,不顾身命,必欲向阎王老子殿前,自家投到而后已。鸣呼!此其所以为南赡部洲也欤! 古月老阴,不能化育;子系细男,正合婴儿。如此妙论,天然吻合,金丹大旨,跃跃现前。即使三教圣人撞钟擂鼓,登坛说法数十年,不过尔尔。而世人扰只作稗史小说,草草看过,无乃以《西游》为猢狲演义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