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翼写手
释义

西翼写手

他们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人,是他们的才华使美国总统乃至英国首相在各种演讲中滔滔不绝。

西方政要,特别是美国总统,似乎口才都不错。他们但凡公开演讲,总是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其中的一些著名章句,还作为经典名言流传。事实上,这种“口才”并非完全是个人成就,而更多地是集体创作的结果。比如,美国总统就有专门的写作班子,这些白宫写手才是造就“总统口才”的幕后功臣。

据了解,“西翼写手”是由一群民主党笔杆子组成的,成员包括曾参与撰写前总统克林顿1995年北爱尔兰演讲讲稿的文卡·拉弗勒、克林顿时代的白宫助手保罗·奥祖拉克和另一位克林顿前撰稿人杰夫·谢索尔。

白宫设置专人为总统撰写讲稿始于上世纪20年代。首位白宫写手是贾德森·韦利弗,他为1921年至1923年在位的沃伦·哈丁总统写稿,当时的头衔是“文学书记官”。美国的白宫写手们把他尊为祖师爷,并将他们的联谊组织命名为“贾德森·韦利弗学会”。每年都要举行聚会。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副主编罗伯特·施莱辛格每年都要陪父亲小阿瑟·施莱辛格——约翰·肯尼迪总统的撰稿人——参加该学会的活动,并从中了解到了白宫写手的许多内幕。罗伯特·施莱辛格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白宫幽灵》。这是因为,一代代白宫写手都是在幕后工作的,鲜为人知,但经过他们润色的一些讲稿经总统演讲后却流传后世。可以说,他们帮助塑造了美国历代总统的形象,但在世人面前他们又是隐身的,像是“白宫的幽灵”。

约翰·肯尼迪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擅长演讲的总统之一,而他的撰稿人、也是他最亲密的顾问和高级助手的特德·索伦森于此功不可没。1960年,年轻气盛的肯尼迪当选总统,索伦森立即开始了起草总统就职演说的重要工作。肯尼迪的要求是:尽量简短,有前瞻性,要能体现他的胜选所代表的“变革”形象。

1960年的感恩节,索伦森在他的副手迈尔·费尔德曼家中一边吃饭一边商量写出初稿。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索伦森想尽办法为讲稿生色。12月23日,他向10位民主党要员发信征求意见,包括民主党前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和三名未来的肯尼迪政府内阁部长等。

1961年1月10日,索伦森向肯尼迪递交了一份长达6页的就职演说讲稿,确定了讲稿的基本结构和许多令人难忘的语句。索伦森还把史蒂文森和加尔布雷思提供的一些点子进行了加工,比如,把“我们决不因为畏惧进行谈判,但我们决不畏惧谈判”润色成“我们永远不会因为畏惧而进行谈判,但我们从来没有畏惧谈判”。

肯尼迪并没有完全采用索伦森的稿子,而是将其插入另一个版本的演讲草稿。那份讲稿包括了一些流传后世的名句,比如“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等。“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被认为是这篇演说的点睛之笔,这其实是索伦森从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1884年演讲中得到的启发。

这份精心打造的讲稿后来经过肯尼迪的演说而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西方历代演说中的名篇。肯尼迪因此名声大振。入主白宫后,肯尼迪和索伦森延续了这种讲稿撰写模式。先是由肯尼迪想出一个主题,然后表明希望达成何种结论,之后再由白宫写作班子具体撰写。演讲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这几乎成为日后美国历届总统讲稿撰写的固定流程,一直沿用至今。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文采与口才为世所公认。他的演讲,不仅气势宏大,而且富有朝气。这与他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充当“文胆”有直接联系。

奥巴马的白宫写手班子有十多人,但核心人物却是两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

其中一位是27岁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奥巴马在去年竞选过程中的每一次重要演讲都是由他执笔的,今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也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说撰稿人。

如今,白宫写作班子通常与白宫研究部门一起办公,主要任务除了为总统起草演说讲稿外,还包括起草总统致国会的邮件、总统公告、行政命令、总统致白宫访客的问候语、新闻发布会开幕词及其他公开声明和文件。

实际上,美国开国之初并没有专门的白宫写手。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经常和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政府高官商量如何撰写讲稿。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讲稿是由他的总检察长起草的。

亚伯拉罕·林肯则自己写稿,包括葛底斯堡演说和《解放黑奴宣言》等名篇都出自个人手笔。教授和学者出身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也从来不用别人代写讲稿。

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总统们喜欢请专业人士代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聘请剧作家罗伯特·舍伍德为其捉刀。德威特·艾森豪威尔的写手是记者埃米特·休斯。约翰·肯尼迪的主要写手是他的法律顾问索伦森和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罗纳德·里根总统的写手是女作家佩吉·努南。

英国首相雇用美国“西翼写手”

在英国政坛,首相布朗显然称不上口齿伶俐,批评者说他的讲话冗长乏味,似不全是污蔑。但今年3月布朗访美期间却忽然变得“伶牙俐齿”,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他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议员19次集体起立鼓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亲自致电祝贺。美国评论人士认为,布朗的讲话不仅激情澎湃,而且在论及全球经济形势时切中要害,颇具感染力。

但是,当时美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布朗变“名嘴”,并不是因为他的口才发生了质变,而是他雇用了一批前白宫写手组成的专业撰稿公司替他润色讲稿。代价是7085美元。

白宫写手的命运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在离开白宫后事业有成。比如,林登·约翰逊的写手杰克·瓦伦蒂后来成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查德·尼克松的写手中,威廉·沙费尔成为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帕特·布坎南成了政论家,并参加了两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卡特的写手当中,詹姆斯·法洛斯和亨德里·赫茨伯格后来都成了有影响力的作家。

这些白宫写手中,有的能直接向总统提供政策建议,并可能影响政府决策,另一些则是完全没有政策影响力的“写作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