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乡中学
释义

西乡中学是 1969 年秋创办的一所农村中学,众所周知, 1969 年的神州大地,正处于一个“大批、大斗”的狂热时期,教育事业也处在“知识分子劳动化”、“知识无用”的荒唐年代。在一无校址、二无课室、三无设备的条件下,西乡中学诞生了!那时借用已停办的西乡农业中学的校址和一座两间破旧的瓦房校舍作为教室和宿舍,学生的书桌凳、床架和教室的办公台椅、床板等,按照学生人数和职员人数从南头中学调配过来,初时办只有一个高中班, 17 个学生, 5 个教职员,学制为二年。当时的负责人是陶鹏同志。

学校历史

1970 年又招了一个高中班,共两个班,由于校舍不足,可是在公社革委会的关心下,发动社队集资,大队派工,木材由师生到铁岗水库去砍,石头则在朱坳周围的山边田头挑回来,按规划建四个课室的,由于资金缺乏,只盖了两件。

1972 年秋,学校从朱坳搬迁到龙珠山的南面(即现校址)。当时建了两栋平房校舍,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由师生从朱坳拆运过来的。一栋三个课室,另一栋是九个房间,每房不够七平方米作为教师宿舍。

1973 年陈锡松同志任校长,开始设初中班,直到 1980 年,全校只有七个教学班。 1980 年西乡中学的高中班被取消,合并到南头中学,直到 1983 年才恢复高中班。这段时间,正值文革阶段,西乡中学已有一定发展,由于“四人帮”的极左思潮的干扰,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那时办了 11 年,学生人数不上二百,教职工才 14 人,连一个象样的操场也没有。那时的教学质量可见一斑。黄志光教师是西中的一位老教师,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顾西中朱坳初,披荆斩棘举银锄,勤工俭学辟基地,培育英才志蹉跎。”黄教师的 简短诗句道出了西中在那个非常年代文明受愚弄,知识遭受贬值的令人痛心的噩梦。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西乡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中人以自加压力,敢为先的精神,披荆斩棘,把一所简陋的乡镇中学在 1995 年率先成为宝安区第一所区一级学校, 1997 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1998 年获得深圳市首批办学效益好的学校并被确定为市重点建设学校, 2000 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2002 年被评为宝安区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2003 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良好的办学效益的背后凝聚了历届校长、师生的汗水,同时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发展前景

目前西中人在认真研究和总结省一级学校后的办学经验和成果,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高举生本教育思想旗帜,践行培育健全的现代人思想,努力达成师生的双向成功与成才,朝着效益高、特色强、现代化、在省市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品牌性、示范性的国家级绿色学校和全国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迈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