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夏王陵
释义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基本信息

西夏陵又称西夏王陵、西夏帝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西夏王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7月,国家文物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加强宁夏文化遗产工作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将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2015年重点扶持项目。 2011年11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虽然已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外形虽毁,但骨架尚存,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残留的陵丘,仍可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西夏陵区坐落在贺兰山东麓,东西约五公里,南北约十公里,在5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着岗丘垄阜的自然起落,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黄色的陵台,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贺兰山下连绵展开,在阳光照映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西夏王陵区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规模相当,陵园地面建筑均有角楼,门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陵台等建筑单元组成,平面总体布局呈纵向长方形,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中线为轴,力求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西夏建筑形式。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历史。博物馆占地5300平方米,仿西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博物馆内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671件,专著、论文、杂志文章413册(篇)。里面可以看到雕龙石柱、石马、琉璃鸱吻、西夏碑文、石雕人像座、佛经、佛画、西夏瓷器、官印等;特别是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更是西夏文物中的瑰宝;还有以6:1的比例复制了维修前的西夏古塔;在二楼有精选临摹的8幅西夏壁画,展现了西夏石窟艺术的精华,让人们领略西夏王国昔日的辉煌和灿烂。诸多的历史之谜,独特的民族文化,定会勾起您的无限遐想。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西夏王陵内现存9座帝陵,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邑(或宗庙)。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皇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

西夏王陵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停放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墙居中有门阙,经门阙入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九级不等,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陵台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陵园建筑中陵台一般为土冢,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处,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状呈八边七级、五级、九级塔式,底层略高,往上层层收分,是塔式陵台,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无前例,是党项族的创造。塔式陵台前有献殿,用于供奉献物及祭奠。陵台至献殿有一条鱼脊梁封土,封土下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处,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结构,墓室四壁立护墙板,墓内有朽棺木,为土葬。陵城神墙四面居中有门阙,神墙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园的兆域地界。有的帝陵还圈有外城,有封闭式、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西夏王陵三号陵茔域面积15万平方米,是西夏王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为了让海内外人士了解西夏历史,探究西夏文化,在不断加强西夏王陵陵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着力开发了以三号陵为中心的游览区,相继建设了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等能够展现西夏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西夏王陵成为人们了解西夏历史、探寻西夏文化的一处重要文物旅游景区。

明代诗人云:“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 ”。位于银川西部贺兰山下的神秘的西夏王陵是领略西夏文化、寻古探幽的旅游胜地,它以诱人的魅力和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迹而具有无限的吸引力。

主要规模

西夏王陵陵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开阔,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间。其规模与北京的明十三陵相当。初建时每个陵园均有地下陵寝、墓室、地面建筑和园林,独立占地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形制与布局大体相同。

基本布局

1227年,蒙古灭西夏,战火殃及陵区,地面建筑全部被毁,陵墓大部被破坏。

在被蒙古大军损毁前的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停放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

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墙居中有门阙,经门阙入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九级不等,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陵台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陵园建筑中陵台一般为土冢,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处,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状呈八边七级、五级、九级塔式,底层略高,往上层层收分,是塔式陵台,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无前例,是党项族的创造。塔式陵台前有献殿,用于供奉献物及祭奠。陵台至献殿有一条鱼脊梁封土,封土下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处,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结构,墓室四壁立护墙板,墓内有朽棺木,为土葬。

陵城神墙四面居中有门阙,神墙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园的兆域地界。有的帝陵还圈有外城,有封闭式、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西夏王陵3号陵园是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墓地,俗称“昊王坟”。陵塔位于墓室的正后方,为中原地区陵墓所未见,反映了西夏贵族特殊的葬俗。王陵中出土的西夏碑础、墓碑、镏金铜牛和骨灰木盒,都以其真实的资料再现了绚丽多彩的古西夏文化历史。

另外,在陵城东南角阙和东门发现的用于建筑装饰的栩栩如生的“妙音鸟”(佛经上称为迦陵频伽)、从各地征集的具柄铜镜、西夏陶瓷等文物令人大开眼界,也让游客赞叹不已。

主要特点

历朝历代帝王贵胄们既希望陵寝恢宏壮丽,又希望能够不被盗掘,高大的封土成了防止盗掘的重要屏障,明清两代皇帝陵墓,都把盛放帝王棺椁及殉葬品的墓室建在如山般高耸的封土下方;而西夏王陵的陵台,却不是位于墓室的正上方,而是位于墓室以北10米处,根本起不到封土的作用。

另外,西夏王陵墓道的入口设置在献殿内部,这也是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隐藏墓道的走向是帝王陵墓营造时最为隐秘的工作之一,明代万历皇帝定陵墓道入口设置在宝城的侧面,令人难以察觉,20世纪50年代发掘时曾让考古人员苦思冥想,大费周折。而西夏的皇帝们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除了墓道入口直接设置在献殿以外,西夏帝陵的献殿至陵台之间有一条突起于地面之上的鱼脊梁封土,墓道就埋藏在封土下方。

考古发掘显示,和奢华的唐宋帝陵相比,西夏王陵的墓室要“简朴”得多,为位于中央的主室和左右耳室构成的三室土洞式结构,陪葬品也相对较少。这种种鲜见的特征,毫无疑问都是党项民族的创造。

主要发现

上溯770多年前

西北大地有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西夏语为“大白高国”。因其位于同一时期的宋、辽两国之西,历史上称之为“西夏”。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雄踞塞上,立朝189年,先后传位十主。

13世纪

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草原上长期分裂的局面,蒙古迅速兴起并日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和掳掠,首当其冲的便是西夏。22年间,蒙古先后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亲征。1227年,成吉思汗包围夏都兴庆府达半年,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虽战无不胜,遇到西夏却遭西夏人拼死抵抗、陷入苦战之局,蒙古军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成吉思汗降旨“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经过一番血雨腥风,蒙古大军集中兵力攻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 四处抢掠、大肆屠杀,铁骑所到之处,白骨敝野。经历189年的西夏王朝灭亡了,党项族也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陵,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

西夏王朝留给后人的,成了一个又一个谜。无法查找典籍资料,元人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国传》或《党项传》,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但是,后世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为史籍中的空白而放弃对它的追寻。人们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寻找着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

1972年6月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谁也看不懂。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千年之前,西夏文明突然湮灭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因而这项规模并不大的挖掘,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考古人员们立即在这片荒漠中跋涉不已,以求新的发现。结果事实到底没有让他们失望——连绵的贺兰山背景中,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黄土建筑,在广阔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伟。每个较大的黄土建筑周围,均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到辅助性建筑,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而它们的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之中,却显示着一种永不屈服时间和沙暴磨砺的顽韧。当时,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不久,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西夏王陵在这里静卧了千年之久!

30年期间

考古人员对矗立在荒漠中的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的一座帝王陵、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有工艺精巧的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并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可见一斑。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没有秦陵的铺张、没有唐陵的华彩、没有明陵的气派、没有宋陵的考究,却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难怪有关学者感叹,若能恢复西夏王陵本来富丽堂皇的建筑、松柏相映的环境和紫烟氲氤的气氛,宏大壮丽的帝王陵园景象将再现于西北边陲。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九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2000年4月 结束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榜上有名。

陵区概况

裕陵

裕陵 <1号陵>

考古调查称1号陵。位于西夏陵区最南端,俗称“双陵”之东侧。陵主李继迁,庙号太祖,墓号裕陵,系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生于宋乾德元年(963年),卒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党项族平夏部落首领,西夏王朝奠基者。自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起,抗宋自立,逐渐强大。宋雍熙二年(985年),诱杀宋将曹光实,袭据银州(今陕西榆林南),自称定难军留后。宋至道二年(996年),邀击宋军于浦洛河,进围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宋师以五路出击,无功而返。次年,遣使求和,授定难军节度夏州、银州、绥州、宥州、静州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宋咸平五年(1002年),攻陷灵州,改称西平府,定为都。次年,攻西凉府(今甘肃武威),早吐蕃大首领潘罗支袭击,中流矢,次年死。子德明继位,尊为光孝皇帝。孙元昊建国后追谥神威,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嘉陵

嘉陵 <2号陵>

考古调查称2号陵。位于裕陵之西北部约30米处。陵主李德明,李继迁之长子,系西夏皇帝李元昊之父。宋景德元年(1004年)嗣位。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封为夏国王,遂建宫阙于鏊子山(今陕西省延川县西)。宋天禧四年(1020年),迁都怀远镇(今宁夏银川),改称兴州。次年,辽封为大夏国王。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封为夏王,同年卒。李德明与宋、辽和好,集中力量开拓河西,战胜回鹘,取得甘州、瓜州、凉州,奠定了西夏版图。子元昊追谥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

泰陵

<3号陵>

考古调查称3号陵。位于西夏博物馆西南,俗称“昊王坟”,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茔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虽遭破坏,但仍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陵主李元昊,小字嵬理,后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自称“兀卒”(意天子)。性雄毅,多大略,晓“浮图佛学,通蕃汉文”。宋天圣六年(1028年),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甘州(今甘肃张掖——)。24岁被立为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年),父死袭位,去唐、宋朝廷所赐“李”、“赵”姓,号“嵬名氏”。称帝,立年号,更衣冠,立官制,制礼仪,建蕃学,置十二监军司,又命大臣野利任荣创制文字(西夏文)。宋宝元元年(1038年),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年号天授礼法延祚。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庆利元年(1041年)及二年,大举攻宋,与宋军分别战于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西)和定川寨(今宁夏固原中和乡),皆获胜。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与宋议和,并称臣于宋。宋册封其为夏国王。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 年),因夺子宁令哥妻,在没藏讹庞唆使下,被宁令哥刺死。在位17年。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泰陵布局

泰陵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历经千年,地面建筑虽遭严重破坏,但陵园的阙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尚好,布局清晰可辨。整座陵园从南到北的遗存有:

阙台

阙台:位于陵园南端,于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东西相距离20米,由黄土筑成。阙台正方形,边长8米,高7米,上部内收,顶部有一小台基,其上散有残砖瓦,推测为原有建筑。阙台是低龄区别于陪葬墓的特征之一。

碑亭

碑亭:位于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阙台北34米,东西两碑亭相距80米。1987年考古工作者正是发掘东碑亭,台基呈圆角方形,四壁呈三级台阶式。台基地边长21.5米,顶边长15.5米,高2.35米。四壁台阶以绳纹砖包砌,石灰勾缝,局部砖尚存。有三个人像碑座出土(应为四座,存三毁一);还出土有西夏文残碑360块,残片文字最多的仅5字;还有瓷、铜、铁碎片及泥塑残块等。

月城

月城:位于碑亭北,呈东西长方形,东西距120米,南北距52米,墙基宽约2米,高0.7米,占地约10亩,北与陵城南墙相贴。城如月牙露出,故名月城。月城南墙正中有门,石道两侧有石像生基址。

陵城:四面城墙(俗称神墙)环绕,呈南北长方形,南北向距180米,东西相距160米。城墙墙基宽3米,用黄土分段夯筑,各段基如须弥座状,故又称须弥座式神墙。陵城四周城墙正中辟门为门阙,门址宽约12米,每个门阙由三个圆锥形夯土基座组成,从地面散布的瓦片、脊饰残件推测,曾建有门楼。城墙四角各有角台,角台有砖瓦残存。在南神门内约25米偏西处,有一用黄土垫实的台基,直径20米,高0.7米,其上建筑无存,周围地面残存大量青砖灰瓦及琉璃构件,此为献殿。

陵台

陵台:陵园北高矗立约20米的一个塔状凌锥形夯土台,用黄土密实夯筑而成,八面七级,夯土台有椽洞。陵台周围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当、滴水等建筑物残块。献殿与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形似鱼脊的用砂石填成的墓道封土。墓道长50米,北端为一盗坑,直径20米,深约5米。

安陵

安陵 <4号陵>

考古调查称4号陵。位于泰陵西约2公里的贺兰山山脚下,陵园东、西、北三面环山,面积约10万平方米,坐北朝南。陵台八面五级,高15米。陵园布局与泰陵相同,由阙台、碑亭、月城、献殿、陵台、墓道等部分组成。嫌遗存碑亭一座。安陵墓主凉祚(1047年 ~1068年),元昊妃没藏氏之子。1048年国相没藏式兄没藏讹庞唆使元昊长子、皇太子宁令哥杀死其父,复诛宁令哥,立凉祚为帝。周岁即帝位,改元延嗣宁国。没藏氏立为太后,因帝年幼,母与舅没藏讹庞执政6年。其间与北宋、契丹时战时和。性好佛,西夏天佑垂圣元年(1050年)役使兵民数万建承天寺。实行亲宋政策,仿宋朝官制,增设职官,起用汉人,调整州军,与宋互市。1068年12月病卒,在位20年。谥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墓号安陵。

献陵

献陵 <5号陵>

考古调查称5号陵。位于泰陵(3号陵)北2.3公里,面积10万平方米,破坏严重。陵城方形,边长183 米,陵台夯土已被后人取做他用。该陵有碑亭3座,西边一座,东边南北两座,南小北大。西碑亭出土西夏文残碑63块,东碑亭出土汉文残碑26块。陵园主李秉常(1061年~1086年),为毅宗凉祚之长子。1068年宋册封为夏国主。

西夏大安二年(1075年)15岁时,始亲国政,实行联辽政策。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卒,年26岁,在位20年。谥康靖皇帝,庙号墓宗,墓号献陵。

显陵

显陵 <6号陵>

考古调查称6号陵。位于献陵西650米处,陵园紧依荷兰山脚,西北两面环山。独特之处有马蹄形外城,南面开口,东西墙前端至月城终止,陵园的阙台、碑亭、月城、献殿、陵台、墓道等布局与其他黄帝陵园相同。陵园主李乾顺(1083年-1139年)为惠宗李秉常之长子。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即位,年仅3岁。国政由其母梁太后和其舅梁乙浦操纵。1087年被宋朝册封为夏国主,1088年被辽册封为夏国王。西夏永安二年(1099年)亲理国政,实行结辽抗宋抗金。后来金以土地相诱又背辽附金。推行“尚文重法”的治国方针,贞观年间刻印的《贞观玉镜桶》是一部依法治军的军事法典。加强了军事力量,扩展了领土。西夏大德五年(1139年)卒,年57岁。在位54年。谥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

1972年~1975年,宁夏文物工作者正式发掘显陵,墓室为多室土洞式,由墓道、甬道、中室、东侧室、西侧室组成。墓道全长49米,墓道甬道两壁有武士像壁画。墓室内出土有甲片、铜泡饰、铜铃、瓷片、铁钉、珍珠。发掘前此墓多次被盗,出土遗物不多。

寿陵

寿陵 <7号陵>

考古调查称7号陵。位于献陵北3公里。陵园面积8万平方米。陵园已被现代建筑破坏,仅剩阙台、碑亭、月城、陵城部分神墙、陵台。寿陵墓主李仁孝(1124年~1193年),为崇宗乾顺长子,16岁即帝位,改元大庆。李仁孝统治时期,放粮赈饥,减免阻水,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西夏人庆元年(1144年),令州县各立学校,并立大汉太学,亲释典。人庆三年(1146年)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发展科举制度,购买儒家典籍,组织人力翻译出版西夏文儒家经典著作,于翰林学士院内设有翰林学士、翰林待制和翰林直学士。封西夏文字创制者野利任荣为广惠王。天盛年间,修成法律《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少数民族文字制定、颁布的法律。大兴文治,整饬吏治,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加强了封建统治,使夏国“典章文物,灿然成一代宏规”。西夏乾祐十四年(1193年)仁孝卒,年70岁。谥圣祖皇帝,庙号任宗,墓号寿陵。

庄陵

庄陵 <8号陵>

考古调查称8号陵。位于7号陵西北,相距500米,紧靠山脚。庄陵墓主李纯祐(1177年~1206年)为任宗仁孝张子。西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即位,时年17岁。西夏天庆元年(1194年)初金册封为夏国王。李纯祐是西夏历史上“能循旧章”的“善守”之君,竭力奉行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的方针。但此时蒙古突起于漠北,严重威胁西夏国的安全。西夏国内上层同志矛盾重重,1206年,其侄李安全在纯祐母罗太后的支持下,自立为帝,纯祐“死于废所”,年30岁,在位14年。谥昭简皇帝,庙号桓宗,墓号庄陵。

康陵

康陵 <9号陵>

考古调查称9号陵。位于7号陵东北。地上建筑除陵台外其余建筑无存,陵台已坍塌过半。康陵墓主李安全,为仁宗仁孝弟越王仁友之子,崇宗乾顺之孙。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1205年),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六月,罗氏为子请封册于金,金册封为夏国王。蒙古多次用兵西夏,并破克夷门,进围中兴府。李安全亲自登城激励将士守御。蒙古兵引黄河水灌城,城中居民淹死极多。李安全遣使乞援于金,金拒绝出兵。李安全只得向蒙古纳女请和,夏金关系趋于破裂。西夏光定元年(1211年)夏齐王遵环废安全自立。同年8月安全死,年42岁,谥静穆皇帝,庙号襄宗,墓号康陵。

考古发掘

1971年冬

宁夏博物馆的钟侃听陕西考古所的刘最长称他曾见到贺兰山下有一片墓冢,估计是唐墓。是年冬天,钟侃等人到贺兰山下进行考古调查。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正在墓群的北部施工,调查者在陵区最北面一座陵前面的一条战壕的虚土里,发现了很多刻有汉文和西夏文的残碑块。根据碑块上的西夏文字他们立即断定这片墓群应为西夏时期的墓群,并推测出土残碑的地点可能是陵园的碑亭遗址。几天之后,调查者再次来到贺兰山下,开始为期10余天的调查,所到之处,陵墓周围各种建筑构件散落的很多,有些较完整的构件尚可辨出形制,月城内墓仪石刻残件上的人物胸前缨珞、莲花帽;动物的利爪、鳞片等文饰雕刻得非常细致精美。这次调查把当时一座陵塔顶部建有水塔的陵确定为西夏皇帝墓,编为1号墓(现编号为9号陵),并由北向南为9座较大的墓编了15个号(15个编号中有6个是空号,留给以后调查发现的陵墓使用)。调查过程中,他们对9号陵的碑亭遗址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清理出力士碑座4 个,夏汉文残碑近千块。所出土文物现藏于宁夏博物馆。

1972年

宁夏博物馆就西夏陵的调查结果向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国家文物局对此非常重视,明确指示今后要继续做好对陵区文物遗址的考证和保护工作。为加强对陵区的考古研究,决定发掘一座大型的墓葬。

1970年代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这一阶段工作主要是:

1、1972~1975年对6号陵的发掘。

2、4座陪葬墓的发掘,即1972~1975年对M77、M78两座墓葬的发掘,1975、1977年对M182、

M177两座陪葬墓的发掘。

3、1973年对7号陵碑亭的发掘。

4、1976年对缸瓷井2座砖瓦石灰窑的发掘?。

5、1977年对5号陵碑亭的发掘。

80年代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有三项:

1、1986~1987年两次对陵区北端一处大型建筑遗址的发掘。

2、1987年对3号陵东碑亭的发掘。

3、先后三次对整个陵区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对发现的陵墓进行编号并绘制了陵区地形图

和陵墓分布图。

1990年代以来只对3号陵东碑亭于1998年进行了清理发掘。

考古调查

西夏王陵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断断续续的工作(见前文)。随着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对西夏王陵保护开发工作十分重视,并按国家文物局关于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定总体保护规划的要求,制定出“西夏陵区总体保护规划方案”,此方案于2000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形成《西夏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使西夏陵区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研究、旅游开发利用工作,步入了更加全面系统和科学规范的轨道。1999年10月下旬,朱镕基总理视察西夏陵,对开放的三号陵园文物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表示了特别关注,经国家计委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三号陵园的抢救保护和环境整治。为贯彻朱镕基总理指示精神,落实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西夏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2000年7月,应自治区领导邀请,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文保司司长杨志军率领下,宿白、谢辰生、徐苹芳、黄景略、张忠培、蒋忠义、吴家安、付清远一行10人组成的专家组,来银川审议西夏《3号陵园建筑遗存加固维修设计方案》和《3号陵园建筑遗存清理发掘计划》,国家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负责实施加固维修工程,宁夏考古所负责发掘清理工作,并组成加固维修队伍和考古队伍,签订工作协议,由自治区与银川市文物管理部门主持进行施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委派蒋忠义到现场指导清理考古发掘工作、付清远指导加固维修工程。拟于2000年8月,两项工程同时开工,力争2001年底完成这两项工作任务,之后完成清理考古发掘报告和加固维修工程报告,并以此作为示范,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计划安排其它陵墓的抢救考古清理和加固维修等保护工作,落实《西夏陵保护规划》中确定近期抢救保护任务,达到规划中的理想目标。此本考古发掘报告,就是规划中的一项工作成果。

三号陵的考古清理发掘队伍,由宁夏自治区考古所和西夏陵管理处人员组成,考古所副所长杜玉冰任队长,考古所参加工作的人员有余军、王惠民、陈晓桦、张莉、周赟、陈安位和王建斌;西夏陵管理处参加工作的人员有王昌丰、布加、杨弋、温涛、杨月红、高义文、袁伟、马升林、孙国海。应自治区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委派蒋忠义、徐殿魁、杨国忠三位专家到现场指导考古发掘工作。后勤工作由西夏陵管理处办公室承担,由于他们的努力工作,才保证了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号陵园是用探方法进行考古发掘,月城和陵城采取统一布方,第一个探方坐标点设定在月城的东南角,探方号采用四位数,其前两位为探方的纵坐标(从南向北),后两位数为探方的横坐标(从东向西),如T0101即设定东南角的第一个探方,从东向西的第16探方,编为T0116。每个探方面积为10×10 米,方向为150度,与陵园方向一致,探方边与陵城墙走向基本一致,这样发掘的范围和遗迹都很方整一致。另外对分散的单体建筑,如四个角台、两个阙台、两个碑亭,由于离月城和陵城的探方网较远,只好按遗址单独布方编号,其中东西碑亭是以前发掘的,探方号仍沿用以前的编号,即T1~T10。

旅游信息

1998年以来,随着陵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强化,我们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西夏陵的宣传,努力把西夏陵建设成宁夏对外开放的靓丽窗口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管理处先后组织举办了“西夏陵之夜”大型文化活动,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使西夏陵各项工作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几年来共计在区内外新闻媒体刊发宣介信息700多条,与中央电视台、区市台联合拍摄专题片《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西夏王朝》,与广东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联合拍摄“神秘的西夏陵”,面向海外发行。与澳门日报社联合推出了“悠悠西夏何处寻”专题报道,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深圳晚报》等多家国内大刊物通版介绍西夏陵,很好的宣传了银川、宣传了宁夏。

事实上,李元昊称帝建国后,曾经追封其祖父和父亲为帝,所以西夏有12位名义上的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没有陵墓之外,西夏王陵区当有11座帝陵,但目前仅发现9座,另外两座陵墓不知所踪,也可能另外两位皇帝没有葬在陵区

为了创建文明景区,更好的利用西夏文物景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编制了《西夏陵区管理处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先后组织、接待兰州军区12000多名官兵和六万余名大中专学生上陵参观,让广大官兵和在校学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宁夏军区特警团和多所大中院校已将西夏陵确定为教育基地,每年定期来陵参观学习;实行对离休干部、高龄老人、伤残人士、教师、学生免票办法。

为了普及西夏历史知识,管理处与银川市教委、银川西夏酿酒总厂于1999年11月-12月联合举办了“西夏贡酒杯”西夏历史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区内外近4万人参加了答题活动,北京、长春等地选手也积极参与,掀起了一个学习西夏历史知识的热潮,此次活动被列入“宁夏文博事业发展纪事”。通过积极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活动,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陵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西夏陵区管理处全体职工的努力工作,西夏陵旅游开发工作进展顺利,逐渐成为该区新的旅游热点。1987年-2004年西夏陵先后接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先后接待了国内27个省区及欧、美、亚洲等25个国家和地区游客达150万人,是前10年总和的10倍。经济收入成倍增长,2000年-2004年共计680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门票:60元/人,:包括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三号陵实地、往返电瓶车。学生、现役军人半价30元。

交通:银川市区南门汽车站、北门旅游汽车站及南关清真寺均有发往西夏王陵的旅游班车,票价8元左右,但间隔较长,视客流而定,在1至2小时之间。自驾车较为方便,由市区内北京路向西到头,丁字路口向南拐上110国道,直行10公里路西即到,景区设有面积很大的停车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