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南民族学院
释义

西南民族学院是一所包括文、理、农、法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少数民族高等学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学院坐落在成都市南郊,与闻名遐迩的武侯词毗邻。学院占地面积32公顷,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全院分为院本部、红牌楼农牧场、 玉林村教职工宿舍3部分。在内江、自贡市还设有联合办学点。

简介

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6月,是一所包括文、史、理、工、农、法、经济等七大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主要为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学院坐落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占地面积507亩,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

学院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学院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关系。

西南民族学院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校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王维舟将军任第一任校长。

1950年7月-1951年4月6日,建校筹备。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1954年初,学校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管。

1954年初-1979年,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1979年,学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主管。

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 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教学活动

现设系、部、院共16个,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科点100个,专业学位10个,博士点5个,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所20余个。现有教职工约1200人,其中正副教授230人。在校生8300余人,另有15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全院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发学表术论文4000多篇,出版专著300余部,完成并鉴定科技项目100多个,总共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际、国内奖励。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学院设有电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民族博物馆和一批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图书馆现藏书78万册,期刊2300余种,民族文字书刊2万多种,外文书籍10万册。建院以来,已为44个民族培养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干部34000余人。这些毕业生多数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不少人成为专家、教授、硕士、博士,或担任了各级党政军领导职务,有的毕业生成为我国著名少数民族杰出人才,有的治学于世界著名大学。

学术研究

学院的科研事业发展较快,民族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民族教育、畜牧兽医、生物、物理、伦理学等学科和一些领域的高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有的学术论文被国外有影响的刊物登载,有的高技术发明成果荣获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质奖。近年来,全院各学科共撰写学术论文2000多篇,理农科完成科研项目100 多个,编撰出版专著,教材等80多部,共有近300 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和有一定影响的学会奖励。1988年,我院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获省级奖励的总数在全省60多所高校中名列第七位。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国家民委奖励的总数,占全国民族学院的第二位。学院设有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和5个研究室。学院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先后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观团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和参观访问。学院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拿大印地安联合学院及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关系与学术交流关系。并承担了联合国"加强和发展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畜牧业"的援助项目。学院还先后派教师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泰国等国考察、讲学、进修或攻读学位。同时还聘请外国专家、教师来院讲学或任教。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收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考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7: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