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释义 | 环境与资源学院是西南科技大学最老的办学单位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师127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22人。目前承担多项国家863、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年来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水平。 简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共12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博士45人,博士生导师4人,有省学术带头人2人及后备人员3人。学院还聘请董事单位教授17人(其中院士1人),聘请非董事单位教授13人(其中院士1人)。聘请了长江学者和国外知名教授3人作为客座教授,每年在我院工作3个月,进行讲学和科研工作。 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较大成绩,承担或完成的国家级项目16项,获省级科技奖励26次,并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改革,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近三年我院有绵阳市优秀教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3人、教学名师1人、教学良师3人、获优秀教学质量奖15人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4人次、优秀实验工作者4人次。 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拥有四川省矿产普查与勘探、环境工程重点学科,省部共建教育部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工程自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七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地质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学校一级博士点建设学科。2个一级硕士点: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涵盖5个二级硕士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二级硕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 现有七个系和环境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烟气脱硫中心西科大烟尘污染测控技术研究中心、水污染处理与控制中心、 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非金属矿研究所、环星科技研究所、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为学生的全面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发展简史学院发展简史 1958年,建立突出非金属矿产特色的地质学科和地质勘查专科专业; 1978年,成立非金属矿系,地质矿产勘查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81年,采矿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82年,开始派出出国留学教师; 1985年,开始与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1989年,开始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创建“矿物岩石材料”专科,1994升为本科专业,后改为“材料物理专业”(2004年划入材料学院),测绘工程、城市规划本专科专业(2005年划入土建学院)开始招生; 1993年,非金属矿系分为环境工程系和资源工程系(后改为城建与国土资源系)两个系;环境工程系下设环境工程、采矿工程2个专业,资源工程系下设地质矿产勘查、测绘工程、城市规划、矿物岩石材料4个专业; 1994年,地质学科批准为国家建材部部级重点学科, 采矿专业批准为国家建材部部级重点专业; 1995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98年,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矿物岩石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0年,环境工程系和城建与国土资源系分别改名为:环境学院和城建学院,专业没有变动; 2002年,环境工程自控实验室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安全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 2004年,“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成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5年,环境学院和城建学院合并为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四川省品牌专业; 2006年,“地质工程”领域获工程硕士授予权; 2007年,“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0年,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下属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 该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矿产资源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理论,重点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及其相关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等,包括成矿规律指导下的矿产资源的无贫化采掘、金属非金属采选中产生的尾矿资源(非传统矿产资源)利用与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特殊矿产(土壤)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及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主要研究方向是(1)国土资源(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2)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开发利用方案设计;(3)国土资源经济、区划与评价等。 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四川叙永非金属矿尾矿资源利用”和 “煤矿矸石高岭土的再利用研究”、“蛇纹石尾矿的猫眼宝石开发利用及其矿肥研究”、“农业土壤地质的区划特征研究”、“四川特殊类型区土壤理化特征研究”、“四川旺苍雪梨生长的土壤资源与环境特征研究”、“长江上游环境变迁、生态重建示范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岷江上游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治”、“四川安县、北川县等矿产资源十一五规划”、“四川省绵阳市和江油市‘十一五’经济发展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研究”等10余项研究项目。在研究中,提出了“矿产资源GDP”-- 矿产资源竞争力的新概念,并为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价提出了新课题。提出了“土壤资源地质区划的新概念”和“土壤资源的地质区划方案”,指导了特殊类型区土壤特性及其利用专属性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土壤资源对农作物种植与生产及其质量的控制作用。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优势育种环境—优质土壤资源环境”的新思路,必将提高育种质量和水平、推动无公害绿色农业的发展。 目前,正在承担的项目有:新疆阿克陶恰尔隆一带矿产地质调查与研究项目,含核素天然矿物材料的晶格畸变与稳定性研究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