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 |
释义 | 思政部主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前身为德育教研室,1994年成为学校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德育部,1997年更名为思政部。 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现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形势与政策》2个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形势与政策教育2门必修课以及近20门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近80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人。专职教师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8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许义文教授任思政部主任,刘咏梅副教授、熊少波副教授任思政部副主任,刘建萍任办公室主任。 二.教学科研近几年,思政部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先后参加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承担16项铁道部、四川省、成都市和学校各种基金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5部,教材(教学参考用书)5部。发表论文90余篇 ,其中多篇文章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教育》、《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河北法学》、《现代法学》、《吉林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三.教学改革思政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教学方法主要有:(1)教师主讲,学生参与;(2)学生主讲,教师点评;(3)学生演讲(辩论),教师总结;(4)模拟法庭;(5)参观调研等。形成了“读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其中,《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成果2004年被教育部的简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道,《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模式2005年入选教育部社政司召开的学术交流会议,论文入选教育部社政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基础》课被评为学校和四川省精品课程。知情意信行五位一体上好“基础课”被《现代教育报》作为经验予以报道;《教育部简报》(增刊)2007第16期也以“西南交通大学从‘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报道了我们实施新方案的经验。 四.获奖成果参编省统编教材《法律基础》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1部专著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教学成果分别获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份教案获省教育厅优秀教案一等奖;一份研究报告获四川省教育委员会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篇论文获国家级学会优秀论文奖。刘咏梅、饶世权分别获得省讲课比赛二等奖和优秀奖。最近几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2000年、2005年获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另外许义文、刘建萍、蒋秀华、杨子均、刘咏梅、张利民、习洁等同志还先后获得成都市金牛区“九五普法优秀工作者”称号以及学校 “优秀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等称号。 思政部全体员工将在校党委、校行政支持下、鼓足干劲、开拓进取,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