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
释义 |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先后培养各类学生1万多人,这些同志在各自岗位上为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中文名: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外文名: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简称:农生院 校训:追梦求实 创办时间:1950 类别:大学学院 现任校长:何光华 知名校友:袁隆平、孟安明、罗泽伟 所属地区:重庆北碚 主要院系:农学系、生物科学和区域发展系 学院概述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先后培养各类学生1万多人,这些同志在各自岗位上为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其中,有国家一、二层次人选1名,部级专家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名,重庆市名师1名。 学院介绍学院设有3个系、 9个研究所(室),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招收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农学、生物技术和农村区域发展3个本科专业。现有研究生180余人,本科学生1000余人。 研究方向学院拥有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市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重庆市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等,拥有1500多万元的科研设施设备,可以开展作物育种、品质分析、生理生化、细胞遗传、分子标记、基因克隆、设施栽培、耕作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先后选育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产生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30多项。十五期间,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到位经费1500多万元。目前在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历史沿革现任领导学院行政名誉院长:袁隆平 院长:何光华 主持学院全面行政工作,分管学科建设、科研工作。 副院长:卢跃进 分管学院行政管理。 副院长:唐章林 分管学院教学管理工作。 学院党委党委书记:卢跃进 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兼统战委员;分管宣传、纪检、政保工作。 党委副书记:方凤玲 负责学院学生工作,兼青年委员;分管组织、青年、保密工作。 助理院长助理:张建奎 协助院长和主管教学副院长工作。负责本科生教学日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院长助理:戴秀梅 协助院长工作。负责重庆烟科所有关工作、学术与科研日常管理工作。 知名教授原颂周(1886-1975)男,广东番禹县人。1911年毕业于美国爱沃华农业大学,中国近代运用遗传学原理开展水稻育种的首创者之一,早年撰写出版的《中国作物论》的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作物栽培生长发育的理论基础书籍。1951年调任西南农学院教授,讲授《作物栽培学》课程,从事红苕、玉米、豆类等研究。 陈兆畦(1895-1986),男,汉,广东省新会县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24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硕士。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上海中华工业化学研究所主任,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主任等职。1953年任西南农学院教授,兼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担任过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名誉理事,重庆市生化学会名誉理事长等。长期从事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生物化学,农业生化及同位素在农业上的应用都有较深造诣。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有《放射化学》、《植物生物化学》等专著。 陈让卿(1901-1989)男,汉族,四川渠县人。1926年南京中央大学毕业,193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硕士,1950年参加筹建西南农学院,历任教授、教务长。对四川省甘蔗发展贡献卓著,著有《甘蔗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英文)、《四川沱江流域蔗糖业调查报告》、《中国甘蔗栽培学》、《西南地区作物栽培学》等。 管相桓(1907-1966)男,汉族,四川营山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曾经留学于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博士。先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教授。1950年调至西南农学院,讲授《进化论》、《达尔文主义》、《遗传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毕生致力于四川农业建设和水稻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果。 易明晖(1912-2005)男,四川富顺县人。1933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历任重庆大学、四川教育教院、四川大学教授。为国内知名气象学家。1953年9月调任西南农学院教授。1963 年任农业部高等农业院校气象学教材编审组长,主编有《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一书,发表论文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翊金(1912-1962)男,汉,江苏省东台县人。1935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大学后留校任教。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大学、贵州大学、四川教育学院、中央大学、相辉学院、西北农学院任教,1952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任教授。讲授《棉作学》《作物栽培》、《生物统计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棉花的科学研究工作,成果突出,编著有《棉花栽培学》等多部教材;撰写了“棉花纤维品质测定”等多篇论文。 刘明钊(1915-2002)男,四川乐山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后留校任教,1952年到西南农学院,任教授、院长、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市作物学会理事长等职。曾编写《细胞遗传学》教材和《英汉生命科学词典》,主编《农业科学技术自学丛书》。主持“棉花多抗育种及其理论基础研究”,成果突出,达国内外先进水平。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所属系别农学系(37人)主任:唐章林 副主任:张正圣 成员: 唐章林、张建奎、易泽林、阮仁武、冯丽、张毅、李加纳、谌利、张正圣、罗云佳、黄顺礼、何光华、杨正林、邢宝莲、王瑞、赵芳明、何凤发、殷家明、廖宇静、戴秀梅、左蕾、周清元、林呐、黄远新、钟秉强、张健、管健、凌英华、徐新福、赵勇、王晓雯、钱伟、李祥洪、陈子平、桑贤春、卢坤、张洪博 生物科学系(20人)主任:王三根 副主任:朱利泉 成员: 王三根、朱利泉、刘大军、梁颖、李关荣、胡奎、宗学凤、黄爱缨、倪郁、滕中华、吕俊、李帮秀、刘文清、柴友荣、刘列钊、高洁、杨昆、万华方 、李云峰、张凯 区域发展系(21人)主任:王龙昌 副主任:崔翠 成员: 郑钦玉、王季春、隗溟、张兴翠、崔翠、唐道彬、蔡一林、孙海燕、王久光、陈国惠、王国强、吕长文、杨瑞吉、王卫卫、王龙昌、谢小玉、许秀川 、孔立、袁晓辉、刘志斋、为王胜 知名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罗泽伟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马正强 原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 原云南省副省长——李铮友 原陕西省副省长——林季周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加纳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裴炎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农业生物高技术与育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懋群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管科研副院长、北京遗传学会和北京作物学会理事——晏月明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代会主任、工会主席、重庆遗传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蔡一林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三根 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副主任、并兼任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网首席专家、国际花生研究与发展协会理事、湖北省遗传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廖伯寿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贵学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泽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再云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华春 重庆市荣昌县政协常委、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系副主任、重庆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元明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生物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蔡应繁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正圣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何光华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宁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