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林村 |
释义 | 1 广东五华县华城镇下辖村西林村;村名,主要有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西林村、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西林村、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洪濑镇西林村、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板桥镇西林村、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赤岗镇西林村、江西省兴国县枫边乡西林村 西林村,又称西林坝,是广东省五华县北部重镇华城的一个自然村,人口大约1万,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村,以前是叫西林乡(乡、镇是同级的),足见它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西林村离华城镇区不足三公里,靠近五华河,华城-潭下公路线横穿该村,交通方便。 西林村上村(靠北)主要姓氏是卓氏,下村还有钟氏,张氏等。 村内自然环境较好,人们安居乐业。不过近年来,很多人搬到镇区去了。所以有些生产队冷冷清清,过年时还好点。 经济:村内主要以耕作农作物以及一些零星的饲养家禽为主要生产。不过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出外打工赚取外快,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到全市各地奔波做生意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来源。这也是客家人勤劳致富的体现。 2 广东潮安县沙溪镇下辖村语言(方言) 潮州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邮政编码 515642 电话区号 0768上西林村也称西林孙,全村孙姓。南宋初年(公元1128--1142年),始祖从福建省莆 田县月潭村迁来此定居,取名西林,后因在村南创新村,故有上、下西林之分。 上西林村属潮州市沙溪镇,建国前属东莆区,建国后至1961年先后属第七区,第十区、 金石区、沙溪乡、金石公社等。1961年以后,属沙溪公社,称上西林大队,1983年属沙溪区,改称上西林乡,1987年后属沙溪镇称上西林村。 上西林村居镇之东,距镇治4里,东与金石镇之潘厝(也称西林潘)村接壤,北与金石 镇湖美村相连,南是本镇下西林村,西北接本镇前陇二村,金石至贾里交通要道贯通经此,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灌溉自流。全村有756户,4040人,耕地924亩,山地470亩,以种植业为主,主种生柑,育柑苗。育柑苗起于十六世纪后期,有400多年历史,是潮州柑柑苗的主要产地,也是汕头地区育柑苗的唯一发源地。1958年,定为汕头地区重点苗圃场。至1985年,全村有生柑660亩,种梢专业户546户,占总户数72.2%,是本镇生柑、育柑苗的专业村。1985年全村纯收入340余万元,人平收入852.80元,是本镇收入最多的村。目前,全村有120多人到外省、外县当生柑育苗技术员。 上西林村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镇办联中一所,医疗站一所。 上西林村是革命老区,]926年建立农会,是潮安乡村第一个农会所在地。孙戊昌、孙应彩,大革命时钟是潮安县农协委员。 3 福建南安市洪濑镇下辖村西林村位于洪濑镇政府驻地西1公里处。聚落在东溪西畔,东与镇区隔水相连,西与康美镇、雪峰经济开发区为邻,南与扬美一水相隔,北与前峰相邻。巍峨的杨梅山屹立于村西北,像慈母般拥护着这个美丽的村庄,清清的东溪水环绕村东南,宛如玉带般装点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是南安市最大的村落之一。南距泉州市区20公里,西距南安市区18公里。全村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四横三纵、路面宽敞、井井有条。305县道东西贯穿中部,307省道从东边而过。洪濑旧大桥、洪濑新大桥、扬西大桥与镇区紧紧相连。水利设施完善。解放初建设了南安第一抽水机站,并建有磨内水库一个,水电站一座,全村灌溉水渠纵横交错。杨梅山上有本官岩寺和千年古刹雪峰寺,境内有恭俸三王府和杨元帅的湖尾豪林庙,闻名海内外,香客遍布台湾及东南亚等地。 洪濑镇辖区东溪两岸部分村落,濒临东岸的称东林,濒临西岸的称西林,西林村因村落位于东溪西岸,因而得名。旧属南安十九都,民国年间为湖尾保,官路保。解放后成立西林乡,1957年称洪西高级社。1958年命名为西林大队,1984年改为洪濑镇西林村委会。 全村面积约3.2平方公里。分西湖、西林(小路),南集三大片,辖美生、东生、新生、建生、伏生、锦生、(洋顶东片、西片)、顶角、新厝、双生、明生、下路、玉路、棋盘、集生、新集、南生、连生、新连、沙田等2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658户11677人。有耕地7994亩,山地5099亩。西林村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多雨、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500~1800mm左右,地势平坦,是洪濑镇的小平原,主种水稻、小麦、蔬菜,果林有龙眼、荔枝、香蕉、桃等。 全村海外侨胞有7000多人,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越南、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与港澳台。他们身居异地,心系故土。五十年代至今,不断为家乡建设倾尽心力,先后捐资数百万元,捐建西林村合作医疗诊所大楼、兴建和我小学、兴建西林村路、隘门等等。 如今西林村已被纳入镇区建设范围,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北部有洪濑供电所,东南工厂林立,有汇达针织、中天妇幼、两益包袋厂、辉达鞋业等规模厂家,还有西林鞋厂、美丰、美达、红太阳办公家私,村办水电站已并入电网。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洪新中学现代化教学大楼,屹立西林东边,全村有小学三座:西林中心小学、玉路小学、和我小学。并设立专门的奖学助学基金。 4 云南石林县板桥镇下辖村西林村隶属于板桥镇矣马伴村委会 ,属于半山区。位于板桥镇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政府7公里。国土面积1.95平方公里,海拔1658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928毫米,适宜种植粮烟等农作物。有耕地387.4亩,其中人均耕地0.84亩;有林地132.9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1户,有乡村人口468人,其中农业人口460人,劳动力3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50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殖业、养殖业为主。 5 广东普宁市赤岗镇下辖村西林村位于赤岗镇的东北部,人口10008人,由7个自然村组成。党员总数162人,其中女党员21人。村两委干部11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各经联社集资。由于各社经济不平衡,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长期负债,经济落后,现有进村道路还是泥沙路,路面长期坑坑洼洼,交通极不方便。西林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只有一家小工厂,几家珠绣厂,农民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以前久负盛名的潮洲柑,由于柑树老化,全面败园。 6 江西兴国县枫边乡下辖村◎ 西林村简介西林村,地处枫边乡的西北部边沿山区,东北与吉安青原区,东固乡丰岭村龙家圹村相邻,南与本乡山下村,西与茅坪村相接,距乡政府7公里,全村分两片即西林、土固片,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0户,人口600人,现有村干部4人、党员18人。全村组组通公路,水电站两座,新建小学教学点两所。 ◎ 西林村特产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山地面积11141亩盛产着杉木、毛竹、茶油等是枫边的主要林产品基地;有耕地498亩,主产水稻,有传统养殖胡鸭的习惯,富含钨矿等开发资源。 7 福建漳浦县古雷镇下辖村西林村是古雷镇最北的一村,北与杜浔镇北坂村交界,南与港口村为邻,东临浮头湾,西临东山湾,旧杜古线公路从村境通过。? 政区沿革? 西林民国时期属杜浔镇西林保,新中国成立之初属杜浔区北坂乡,1958年10月属杜浔公社古雷管理区西林大队,1961年7月属古雷公社西林大队。1984年8月改为古雷乡(后改为镇)西林村,辖西林、汕尾、马湖、因前、崎厝、松脚、后湖7个自然村,全村716户,3074人。? 姓氏源流? 西林社,又称西林大社,有265户,1170人。刘姓,祖祠明德堂。其祖于清代自杜浔北坂前来开基。? 汕尾社,为村部所在地,有167户,664人,以刘姓为主,由西林社分衍。? 马湖社,55户,230人,刘姓,源同西林。? 因前社,71户,290人,刘姓,源同西林。? 崎厝社,65户,260人,刘姓,源同西林。? 松脚社,51户,259人,刘姓,源同西林。? 后湖社,42户,201人,刘姓,源同西林。? 经济状况? 有浅海涂滩4800亩,原以养殖翡翠贻贝为主,已改为以吊养牡蛎为主,养殖面积2000亩,此外有对虾、泥蚶等。耕地1317亩,其中水田100亩,农地1217亩,沙滩林地3000亩。农作物有番薯、花生和芦笋、葱蒜等各类蔬菜。? 家家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75%。1994年通程控电话,现有电话机500多部,普及率达80%以上。摩托车普及率50%,燃气普及率80%,养殖船76只。? 教育设施? 西林小学新校舍于1997年建成,校园面积4000平方米,教学楼三层,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有篮球场、乒乓球室等。设10个班级,教师20人,学生514人。? 古代人物? 刘友仁,明正德九年进士,历官湖广、河南、浙江参政。? 刘友德,友仁弟,正德八年举人,官太平知县。 8 福建平和县小溪镇下辖村中国官溪蜜柚之乡、中国官溪蜜柚发源地、中国琯溪蜜柚第一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平和一中的西侧,地处花山溪流域的河谷盆地中。东北距镇政府0.9千米,距平和县城约1.5千米。西林村是琯溪蜜柚的发源地,种植琯溪蜜柚已有400多年历史,从而使平和县成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琯溪蜜柚交易市场。 侯山二李: 候山,平和古地名,在今平和县城西郊西林村,俗名“西山”,因明正德九年,著名书法家凡允临为是西山族居民“西山李氏”修筑西候山,风景秀丽,风光旖旎,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李氏居民筚路蓝缕,肇基西林后,蓬勃发展,迅速成为“琯溪望族”。明、清两朝,这个千把人口的村庄书风相袭,人才荟萃,居然出了“九举(人)七进士七十二生员(秀才)”。这在当时可谓是声名显赫,威震八方。不过,这些举人、进士、生员等,尽管在当时可能威风十足,但他们留给历史的只是背影,早被人们所遗忘,偶尔有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要查证他们的名字只能在故纸堆里艰难寻找,甚至连名字都被遗忘了,成为尘烟往事里曾经辉煌的传说,只有两个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的人被人记住了,而且被人们尊称为“候山二李”。 侯山宫 历史悠久,庙宇文化源远流长。明宣德十一年,侯山李氏(“西山李”)第三世祖李峤举人,赴京赶考,夜宿贡院,入夜考场失火,幸得神人相助,得以免难。李峤回家时带回托梦神明玄坛元帅(赵公明)金身神像,在西山红厝仑建坛奉祀,取名“敦和宫”。改名侯山宫后,一直奉祀文武财神赵光明和关帝君,每年正月15这天是玄坛爷的千秋圣日,天色微暗的时候,信徒们早已准备好了撞玄坛的行头,将神像用红绿线绑在竹椅上,前后由四位赤裸的壮汉抬与绕境,后面跟随八音锣鼓队、弄龙弄狮队、彩车队等,扛“龙艺”撞玄坛、踩大街游小巷,炮仗阵阵,热闹空前。 随着侯山李氏(“西山李”)的不断壮大,侯山宫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及闽南粤东,远播新马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在台湾省就有18座从侯山宫香火所传播的庙宇。改革开放以来,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民众往来及群众性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自1988年以来,侯山宫接待台胞进香团20多个,有近2000多名台湾信士前来侯山宫谒祖朝拜。他们认祖归宗,情系故里,回报故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台李氏宗亲捐赠给祖地的资金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用于建造西林小学教学楼和其他设施,维修侯山宫庙宇和道路交通建设等公益事业。 特别是台湾敦和宫、台中玉阙朝仁宫、斗六市南仁寺、彰化通天宫等每年均组团到西山侯山宫进香,寻亲谒祖。1990年4月17日,台湾彰化通天宫进香团一行,来侯山宫进香谒祖。据台湾彰化通天宫“西山李”宗亲介绍,他们的祖先是因“大水流新庵”而渡台的,祖宫叫做“柴极宫”,而有关大水流新庵的传说与平和的传说完全一致,同样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大水流新庵”故事大意是: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山獐,山獐逃入新庵社里,村民用一只公鸡换下,入夜放归山林。后又一日山獐跑入社里,用角将一小孩连同轿椅挑起,直跑上山。村民为救小孩子前往追赶,及到山顶,山獐放下小孩,向人们点头三下潜入林中。忽然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山洪倾泻而下,新庵社里突成汪洋……人们始觉这是山獐报恩,救下一社之人。 这一传说也与道光年间《平和县志》手抄本记载完全相符。且该宫门联“通悟玄机凛冽金鞭堪伏虎,天留神德雄威铁面尽除邪”与侯山宫的“凛冽金鞭堪伏虎,威是灵铁面镇侯山”更是一脉相承。因此,进香团认定,侯山宫就是他们的祖宫。 历史总是会抛却和遗忘许多的人和事,同时历史也如实记录着许多的人和事。侯山人文和历史告示我们: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台湾的许多人民根在大陆,台湾的许多民间信仰也是源于大陆。昔日候山人文荟萃源远流长,今日候山和谐建设灿烂辉煌。山城题匾曰“侯山玉壁”,故“西山”又称“候山”。 9 广东饶平县高堂镇下辖村◎ 简介:西林村是高堂镇一个自然村、紧挨高南村、院前村,环境幽美,人勤物丰,茂林成荫,山明水秀 ◎ 村内企业:塑料包装制品厂、金属制品厂、机砖厂 ◎ 主要农产品:油桃、洋蓟、黄绿苹果、大树菠萝、香菇、羽衣甘蓝、香蕉、通菜、美洲南瓜 ◎ 村内资源:碲银矿、蓝铜矿 ◎ 村里单位:西林村粮站,村委会,村广播站,村小学 ,卫生院 。 10.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西林村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西林村位于青白江工业园区里.由14个村民小组组成,面积达2.35平方公里,总户数1244户, 总人口2977人,人均收入达8288元,因工业园区征地90%村民在外租用房,其中分布在大弯、大同、祥福、城厢、弥牟等乡镇。西林村主要负责民政、残联、计生、劳动保障、综合类等各项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