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吉县
释义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东距固原市63公里,北距宁夏首府银川市391公里。西吉县建于民国31年(1942年),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全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400米,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旅游资源丰富,有战国秦长城遗址,有扫竹岭、蝉佛寺、石城等自然景观,有西北地区少有的喀斯特地貌和南北朝时建造的石窟群。

中文名称:西吉县

别名:西吉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吉强镇、兴隆镇、平峰镇

电话区号:0954

邮政区码:756200

面积:3985平方公里

人口:46万人(2003年)

著名景点:月亮山、火石寨、扫竹岭、蝉佛寺、石城

西吉简介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东距固原市63公里,北距宁夏首府银川市391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吉强镇,邮政编码:756200。代码:640422。电话区号:0954。拼音:Xiji Xian。

行政区划

西吉县辖3个镇、16个乡:

镇:吉强镇、兴隆镇、平峰镇

乡: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马建乡、震湖乡、兴平乡、西滩乡、王民乡、什字乡、马莲乡、将台乡、硝河乡、偏城乡、沙沟乡、白崖乡、火石寨乡。

历史沿革

县境曾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1942年始立县建制。西吉县建于民国31年(1942年),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

夏商时为“雍州之城”。秦属北地郡,汉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现西吉县地域属安定郡。三国时今县境南部属曹魏雍州安定郡,西北部被羌胡占领。两晋时仍属安定郡。隋时先属原州,后属平凉郡。唐属原州。北宋时属秦凤路,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金时升隆德寨为隆德县,今县境东、南及西南部属其管辖,县属德顺州。今县境西北部属西夏的西安州。元代至元年间,隆德县迁治于今隆德县城,今县境西南部属其管辖,隶陕西行中书省静宁州,今县境东北部属开城府。明时属陕西布政使司关西道平凉府固原州隆德县管辖。县境沐家营一带为朱元璋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新营、旧营一带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清初属陕西,后归甘肃省,属固原、海原、隆德三县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民国初年隶甘肃省泾源道。

新中国成立后,属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5月改属平凉专区。1953年9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属其管辖。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

1938年—1941年,固海地区三次爆发回民起义,国民党为加强其统治,于1942年置西吉县。当时全县辖3镇6乡63保(城关镇辖10保,新营镇辖7保,三合镇辖6保,白崖乡辖7保,硝河乡辖8保,将台乡辖7保,兴平乡辖7保,平峰乡辖6保,蒙宣乡辖5保)。

1949年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全县分为6区52乡。第一区驻穆家营,辖夏寨、大滩、穆营、万崖、水泉、袁河、马营、小川、大坪、高同、大岔、西滩等12乡;第二区驻新营,辖新营、新克、白城、二府营、红耀、碱滩等6乡;第三区驻党家岔,辖全合、业集、赵坪、田坪、马建、苏堡、羊路、三合等8乡;第四区驻平峰,辖平峰、金塘、民和、高洼、陈滩、兴平、关川、王民等8乡;第五区驻将台,辖将台、东坡、牟谢、张堡、马莲、贯泰、新堡、硝河、隆堡等9乡;第六区驻白崖,辖白崖、沙沟、小坡、旧堡、窑庄、大庄、偏城、鹞川、陶堡等9乡。

1952年7月,划出平峰区(第四区)的兴平、王民、关川3乡,城关区(第一区)的大坪、西滩、大岔3乡,组建为兴平区,排序为第五区,驻兴平;划出将台区(第五区)的隆堡、新堡、硝河3乡,白崖区(原第六区)的大庄、窑庄2乡,城关区(第一区)的夏寨乡,组建为硝河区,驻硝河,排序为第七区;原第五区改为第六区;原第六区改为第八区。

1953年12月,将隆德县的兴隆区划归西吉县,置为第九区(辖兴隆、新店、公易、高城、杨河、玉河、四合、北台、张程、杨茂等10乡),驻兴隆;将静宁县单民区所辖的单民、河东、河西3个乡划归西吉县,置为第十区,驻单民。同年兴隆区的张程、杨茂、高城3乡划归单民区(第十区)。

1954年5月,固原县张易区的什字、官堡2乡划归西吉县。将官堡乡划分为官堡、玉湾2乡,又将兴隆区辖的北台、四合2乡划出,置为第十一区,驻什字。

1955年6月,撤销城关区的穆营乡,改置为穆营镇。

1956年,撤销平峰、硝河、单民3个区。原平峰区所属的金塘、民和、高洼、陈滩4乡撤销,辖地并入平峰乡,划归兴平区;原硝河区所属的夏寨乡划归城关区管辖,硝河、大庄、隆堡、窑庄、新堡5个乡划归将台区;原单民区的杨茂乡撤销,并入单民乡,河东、河西、高城3个乡撤销,改置为团结乡,连同张程乡划归兴隆区管辖。城关区撤销大泉乡,并入小川乡;撤销万崖、马营2乡,并入袁河乡;撤销大滩乡,并入夏寨乡。新营区撤销碱滩乡,并入新营乡。蒙宣区撤销张堡乡,并入马莲乡;撤销东坡、牟谢2乡,其所属川区村,划归将台乡,所属的山区村与马莲乡的南坡、北坡、朱家湾村合置为海原乡。白崖区撤销小坡乡,并入白崖乡。什字区撤销四合、玉湾2乡,分别并入什字乡、官堡乡。

1958年3月,撤销什字区,所辖3乡划归兴隆区;撤销城关区,所属1镇4乡由县直管。10月,人民公社化,区乡建制撤销。原兴隆区所辖的杨河、张程、官堡3个乡划归隆德县组建公社。全县的42个乡组建了政社合一的16个人民公社。8月,公社名称按驻地改名。1961年和1962年调整公社规模,先后增置了7个人民公社。最初组建的16个公社为:城关(原名东风)公社,驻县城,辖15个大队;火石寨(原名卫星)公社,驻火石寨,辖9个大队;新营(原名跃进)公社,驻新营街,辖12个大队;田坪(原名上游)公社,驻田坪,辖8个大队;蒙宣(原名前进)公社,驻蒙宣街,辖10个大队;大坪(原名友爱)公社,驻马建街,辖10个大队;平峰(原名和平)公社,驻平峰街,辖11个大队;兴平(原名前锋)公社,驻兴平街,辖8个大队;王民(原名红光)公社,驻王民,辖10个大队;兴隆(原名五星)公社,驻兴隆街,辖11个大队;什字(原名星光)公社,驻什字街,辖13个大队;将台(原名先锋)公社,驻将台街,辖15个大队;硝河(原名红旗)公社,驻硝河街,辖11个大队;偏城(原名团结)公社,驻偏城街,辖11个大队;白崖(原名红星)公社,驻白崖街,辖13个大队;西滩(原名胜利)公社,驻西滩,辖5个大队。1961年,新组建了马莲(驻马莲街,辖12个大队)、三合(驻三合镇,辖7个公社)、公易(驻公易镇,辖9个大队)、沙沟(驻沙沟,辖8个大队)4个公社。1962年,成立了玉桥(驻玉桥,辖7个大队)、红耀(驻南坪,辖6个大队)、夏寨(驻夏寨街,辖8个大队)3个公社。

1963年3月,设置兴隆区,辖兴隆、玉桥、公易、什字、将台、马莲、王民7个公社;设置苏堡区,辖蒙宣、田坪、大坪、平峰、红耀、三合6个公社。1964年5月,成立白崖区,辖白崖、偏城、沙沟、火石寨4个公社。未划归区管理的城关、夏寨、硝河、西滩、兴平、新营6个公社由县直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23个公社名称又变为革命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但时过不久都恢复了原名;3个区机构撤销。

1981年6月,析新营公社北部组建白城公社,驻下城子;析夏寨、偏城、白崖、硝河4个公社的部分大队成立下堡公社,驻下堡。

1982年1月,析城关公社置城关镇。

1983年6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郊公社;大坪公社更名为马建公社;蒙宣公社更名为苏堡公社。12月,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86年兴隆乡改置为兴隆镇。至此,全县共辖城关、兴隆2镇和城郊、玉桥、公易、王民、将台、什字、马莲、硝河、西滩、夏寨、下堡、偏城、沙沟、白崖、火石寨、白城、新营、红耀、田坪、马建、苏堡、三合、平峰、兴平等24乡。(*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西吉县辖2个镇、24个乡。总人口403209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21730 兴隆镇 17380 城郊乡 27859 新营乡 17687 白城乡 12622 红耀乡 11152 田坪乡 14040 马建乡 20514 苏堡乡 20551 三合乡 11729 平峰乡 15486 兴平乡 19619 西滩乡 12027 王民乡 10204 公易乡 8719 玉桥乡 12293 什字乡 18119 马莲乡 16599 将台乡 21805 硝河乡 15325 夏寨乡 9297 下堡乡 9855 偏城乡 15315 沙沟乡 14625 白崖乡 14398 火石寨乡 142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10年4月16日,根据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西吉县苏堡乡更名为震湖乡的批复》(固政函〔2010〕51号),现将苏堡乡更名为震湖乡,其管辖范围和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地理水文

全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400米,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区三类地貌,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

经济状况

资源特点

农副产品众多,主要有马铃薯、白豌豆、胡麻、芸芥(元元)等;矿产资源有油页岩、铜、石膏、泥灰岩等。

工业

县、乡、村三级工业同步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淀粉、粉丝、建材、皮革、磷肥、骨粉、地毯、制糖、粮油加工等工业体系,1998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315家。

农牧业

西吉县是旱作农业县,现有耕地110万亩,人均2.5亩,水浇地只占18%。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豆类、莜麦、荞麦、马铃薯、胡麻等。大家畜存栏93990头,羊只存栏89948只。

马铃薯产业实现了新突破。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了淀粉加工、鲜薯外销、种薯繁育三大基地和科技推广、窖藏建设、中介组织、市场建设等关键环节,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大关,达到113.4万亩,比上年净增40万亩,跃居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超过600元,在大旱之年实现了减产不减收。组建了306个村级马铃薯销售协会,新建了将台马铃薯市场,新建10吨以上贮藏窖5034座,60吨以上贮藏窖1028座,鲜薯贮藏能力达35万吨以上,争取自治区贮藏窖建设补助资金1503万元。成功承办了中国西部(宁夏·固原)马铃薯节,有力打造了“中国马铃薯之乡”品牌。草畜产业稳步发展。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的路子,大力实施百村肉牛养殖工程、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科技养殖示范工程,建立了18个肉牛养殖示范点、38个养殖示范村、8个千亩紫花苜蓿种植示范点,种植牧草53.57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6万头、32.5万只,农民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230元。劳务产业成效显著。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小秋杂粮、优质胡麻、冷凉型蔬菜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0.3万亩。

旅游业

完成了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改(扩)建和单家集革命旧址修缮工程,建成了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园,完成了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南、北门和主、副碑及展览馆部分建设任务。党家岔震湖被列为国家级“地震滑坡堰塞湖遗址”保护区。

基础设施

县内公路纵横交错,累计通车里程达606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55公里;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达到88.6%。通讯事业较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与国内数字直拨,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

文化教育

县内建有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1998年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县已有闭路电视用户1.5万家,家庭电视普及率65%以上。有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现有各类学校479所,在校学生7.73万人。其中成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部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0.6%,教育完成率72.9%。

2009年有4位西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这是西吉教育历史的一刻,而夺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考状元更是西吉人的骄傲!

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43名,其中中高级职称1180名,西吉中学的语文教师赵柄庭是县唯一的高级教师,也是拿着国务院津贴的教育工作者。1978—1998年共有4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地奖励,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7项。地厅级奖11项。

县博物馆收藏历代古钱币和近代革命文物,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

特色产业

西吉淀粉、粉丝、裘皮制品和荞麦保健方便面等产品闻名遐迩,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伊玉牌粉丝1993年荣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傻傻牌荞麦保健方便面被中国美食家营养学会确认为推荐产品。

畜牧生产

顺应农民群众饲养禽畜的积极性,西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稳农业、抓畜牧、增收入”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县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扩大养殖量,号召广大群众进行规模养殖。在鼓励养殖业发展过场中,西吉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扶助,帮助联系贷款;对各专业户或养殖大户实行优惠;聘请养殖业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户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吉县的家庭肉鸽、暖棚养鸡、獭兔养殖优良品种的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兴隆镇单家集畜产品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牛羊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在3700万元以上,居西北地区村级畜产品市场之首。

旅游资源

西吉旅游资源丰富,有战国秦长城遗址,有扫竹岭、蝉佛寺、石城等自然景观,有西北地区少有的喀斯特地貌和南北朝时建造的石窟群,景致壮观,巧夺天工。将台堡有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有征集的十分丰富的古钱币和近现代革命文物。

西吉东南部距县城20多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西吉县人民政府重点保护的原古遗迹。北部土石山区的火石寨乡部分地带,林木葱茏,草原植被好,流水清澈,山峦迭障,奇峰高耸。扫竹岭(亦称云台山、西武当)、蝉佛寺、石寺山、石城等,山势险峻,景致壮观。南北朝时建有石窟群,佛像造型功力深厚。火石寨的自然景观如画,是夏日理想的旅游地。自然景观还有海原大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党家岔震湖等。另外,西吉县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单家集毛主席纪念碑,被誉为华夏古钱币收藏第一县的西吉钱币馆,好水之战遗址,石城之战遗址等。

回乡风情

简介

西吉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2010年末总人口50.8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8.76万人,占总人口的56.61%。汉族人口22.06万人,占总人口的43.3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不足百人。千百年来,西吉回族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与各族人民同生存,共命运,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回族的风俗文化,因其民族的形成特点,既有对阿拉伯风俗的传承,也有对其他民族风俗的汲取,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上恪守与保留了民族个性的原则性以及入乡随俗的灵活性,彰显出鲜明的回族特色。

回族迁入

据《西吉县志》记载,明代以前,西吉就有回族人民繁衍生息。明洪武二年,沐英南调时,留其二子沐昕及兰、马二姓回族共18户定居于此,随后,不断有外地回族迁居这里,到1942年西吉建县时,全县总人口4.53万人,到1947年注册户籍时,总人口为7.08万人,其中:回族3.43万人,占总人口的48.4%。

回族节庆

西吉回族每年主要有三大节庆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回乡民俗

一、服饰:西吉回族男子一般常戴平顶无沿白帽或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回族妇女一般多穿白色,月白色蓝、黑色右衽大襟衣裳、大裆裤子。老年妇女大多用布带束扎裤角。青年妇女和姑娘喜欢穿较艳丽的花衣裳、裤子;同时还爱穿自己绣的花缠腰、肚兜兜。回族已婚妇女,头发都要按照风俗习惯,收拢挽起,不让外露。妇女除包头外,还佩带“盖头”。“盖头”一般分绿、黑、白三种颜色,少女和年轻媳妇戴绿色,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

二、饮食:牛羊肉是西吉回族的主要肉食品。回族只吃经阿訇、满拉或有经学知识、会宰牲者宰的牛、羊、骆驼、兔子等反刍动物和鸡、鸭、鹅。禁忌猪、马、骡、驴等不反刍动物及一切凶禽猛兽和任何自死动物的肉,不食用任何动物的血液。西吉回族的馓子、麻花(用面粉经过加工后的油炸食品)是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

三、忌讳:西吉当地回族有许多忌讳。忌用一只手瓣馍馍,囫囵吞食馒头或络饼;忌蹲在炕上、板凳上就餐;晚辈坐下与长者说话时,忌跷“二郎腿”;为客人倒茶后,茶壶嘴一定要向外放,不能把壶嘴对客人。回族家中忌用任何管弦乐器吹拉弹唱。忌在挂有阿文字画或藏放经典房内吸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