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释义 | 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金属材料系,组建于1984年,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校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系之一。目前有材料类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覆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具有“材料领域工程硕士”和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是四川省政府批准的“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名称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院概述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并拥有集教学、科研、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为一体的“四川省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有“模具研究所”、“焊接研究所”、“铸造研究所”、“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所”和“功能材料及表面技术研究所”等五个代表学院科研与办学特色的产、学、研机构。 学院的科研成果多年来一直位居学校前列,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十余项。2004年以来,学院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近100项。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0余篇。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1名,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人员35名,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1人。同时学院还聘有两院院士为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100余人。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的一次签约率和就业率均列学校前茅。 历史沿革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金属材料系,组建于1984年,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校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系之一。 学院师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6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8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名,硕士学位人员21名,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24人。同时学院还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 材料学科专任教师总人数:53人 学院内专任教师人数:48人 机关部门专任教师:5人 人才培养研究生方向
硕士点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领域工程硕士点 导师情况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职称 导师类别 遴选时间 1 罗德福 1965.07 大学毕业 在读博士 正高工 博士生导师 2007年引进 2 王 苓 1955.08 研究生毕业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7年引进 3 栾道成 1964.11 研究生毕业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1 4 傅 建 1955.02 大学毕业 硕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1 5 吴 卫 1947.12 研究生毕业 硕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1 6 赵 平 1954.01 研究生毕业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1 7 魏晓伟 1963.09 研究生毕业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4 8 屈金山 1958.05 研究生毕业 在读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4 9 金应荣 1965.09 研究生毕业 博士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3.04 10 张崇才 1952.06 大学普通班 11 曾 明 1965.01 研究生毕业 在读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4 12 刘锦云 1963.05 研究生毕业 硕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4 13 刘晓烈 1956.02 大学毕业 学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3.04 14 赵广彬 1962.08 大学毕业 硕士 正高工 硕士生导师 2004.06 15 查五生 1963.04 研究生毕业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4.06 16 魏 刚 1971.1 研究生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4.06 17 贺 毅 1969.04 研究生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4.06 18 丁士华 1963.01 研究生毕业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06 19 彭启才 1962.04 研究生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06 20 张勤勇 1972.08 研究生毕业 博士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6.06 21 彭 娅 1975.12 研究生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06 22 周廷栋 1972.05 研究生毕业 博士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8.06 23 王 艳 1970.08 大学毕业 在读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9.07附1:《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从全面提高素质及能力出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加工硕士学位研究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业务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动向;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和一定科技外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加强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现有研究基础,其研究方向设有: l、新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功能材料制备及成形;b.复合材料制备研究;c.表面改性及理论;d.特种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成形 2、特种成形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特种铸造技术;b.精密成形技术;c.轻合金成形技术;d.粉末冶金成形技术 3、材料加工CAD/CAE 研究内容包括:a. 铸件成形过程中计算机模拟与控制; b.塑性成形计算机模拟与控制;c.塑料成形计算机模拟与控制;d.快速原型技术 4、模具CAD/CAM 研究内容包括:a.模具CAD/CAM; b.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反求技术;c. 材料成型并行工程。 5、材料先进连接方法及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a.焊缝金属性能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b.模糊控制技术在焊缝跟踪系统中的应用;c.焊接缺陷的图像处理技术;d.先进材料焊接工艺的优化设计 三、学习年限 本硕士点研究生学习年限制定为: 1、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 2、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3、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学术报告在一年半内完成,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2、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知识面的扩大和新兴边缘学科的学习。 3、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保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4、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明能力,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及安排见附表。 六、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开始,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完成;开题报告需经院学术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 2、论文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应有具体论文工作研究时间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论文工作进行方式以及研究内容是否具备一定创新性。 3、论文工作阶段检查。指导教师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定期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工作内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必须达到一年以上。 4、论文撰写工作。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撰写应在论文主要工作完成之后,经指导教师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审查同意后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应在提交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完成。 5、论文评阅。论文撰写工作完成后,及时将论文送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1名及指导教师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6、论文答辩。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并由指导教师建议委员会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参加。 附2:《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从全面提高素质及能力出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业务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动向;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和一定科技外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加强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现有研究基础,其研究方向设有: l、功能材料及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稀土功能材料;b、陶瓷功能材料;c.高分子功能材料;d.电子薄膜材料。 2、复合材料及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高分子复合材料:b、抗磨、抗蚀复合材料:c、陶瓷基复合材料;d、金属基复合材料。 3、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金属纳米粉体材料;b、高性能纳米陶瓷、硬质合金;c、纳米润滑材料;d、纳米功能材料。 4、高性能结构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新一代高性能的钢铁材料;b、高强、高韧镁合金;c、高性能、环境友好的新型复合材料;d、块状纳米结构材料;e、高性能耐磨材料。 三、学习年限 本硕士点研究生学习年限制定为: 1、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 2、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3、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学术报告在一年半内完成,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2.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知识面的扩大和新兴边缘学科的学习。 3.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保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4.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明能力,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及安排见附表。 六、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开始,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完成;开题报告需经院学术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 2、论文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应有具体论文工作研究时间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论文工作进行方式以及研究内容是否具备一定创新性。 3、论文工作阶段检查。指导教师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定期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工作内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必须达到一年以上。 4、论文撰写工作。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撰写应在论文主要工作完成之后,经指导教师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审查同意后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应在提交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完成。 5、论文评阅。论文撰写工作完成后,及时将论文送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1名及指导教师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6、论文答辩。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并由指导教师建议委员会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参加。 附3:《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从全面提高素质及能力出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业务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动向;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和一定科技外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加强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 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现有研究基础,其研究方向设有: 1、 电子薄膜材料与物理 2、 纳米电子信息材料 3、 磁性材料与元器件 4、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三、 学习年限 本硕士点研究生学习年限制定为: 1、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 2、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3、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学术报告在一年半内完成,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 四、 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2、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知识面的扩大和新兴边缘学科的学习。 3、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保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4、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明能力,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极安排见附表。 六、 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开始,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完成;开题报告需经院学术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 2、论文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应有具体论文工作研究时间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论文工作进行方式以及研究内容是否具备一定创新性。 3、论文工作阶段检查。指导教师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定期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工作内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必须达到一年以上。 4、论文撰写工作。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撰写应在论文主要工作完成之后,经指导教师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审查同意后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应在提交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完成。 5、论文评阅。论文撰写工作完成后,及时将论文送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1名及指导教师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6、论文答辩。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并由指导教师建议委员会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参加。 本科方面专业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主要课程:工程化学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近代研究方法、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专业方向1: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金属材料工程、表面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材料研究、设计、开发、制备、加工、热处理,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在材料的制备、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课:材料学、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表面工程、材料性能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失效分析、无机材料学、复合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学等 专业方向2:高分子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高分子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材料研究、设计、开发、制备、加工、改性,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课:有机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塑料成型工艺、塑料成型模具等 专业方向3:电子材料及元器件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叉领域内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从事电子材料、功能元器件及其应用电子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课: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电子材料制备技术及工艺、半导体物理、电子元器件概论、电子材料概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就读校区:校本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9年专业调整后的大类热加工专业,涉及传统的铸、锻、焊及压力加工、热处理等专业。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原铸造、焊接、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的基础上整合而成,2006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塑料成型设备、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控制及自动化、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材料成型CAD/CAM、焊接方法与设备、现代模具加工技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铸造机械及自动化、微机原理及应用 专业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工艺及设备、铸造工艺及设备、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集材料、机械、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具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现代制造业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及生产管理、企业经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就业范围: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材料、机械、模具、航天航空、计算机、轻工、环保等行业,以及商业、科研、教学、部队、技术管理和技术贸易等部门。 实验设备材料实验中心的前身是原四川工业学院材料系的材料制备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西华大学材料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占地面积约3500m2,有专职实验教学人员8名,其中副高级4名,中级4名,兼职教师5名。中心下设材料工程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模具实验室、焊接实验室、铸造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七个专业实验室。现有实验仪器设备资产近1000万元,总计640台(套)。 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和软件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价格 国别 扫描电子显微镜 S3400N $30万 日本 扫描探针显微镜 STA-300HV $12万 日本 热分析仪 SDTQ600 ¥39万 美国 X射线衍射仪 DX-2500 ¥32万 中国 三坐标激光测量机 LSH800 ¥35万 中国 金属纳米粉连续生产装置 MNM500 ¥70万 中国 高温万能材料试验机 WAW-300 ¥22万 中国 真空感应电炉 ZGJL0.025 ¥18万 中国 CAE软件 Moldflow,DYNAFORM等 ¥37万 美国 实验中心主要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实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近机类相关专业的《工程材料》课程实验。同时也是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实验中心实验开出率和综合实验率逐年提高。通过一系列实验体系的研究,最终确定以下几个方向的综合实验模块:1、电子材料方向实验模块;2、高分子材料方向实验模块;3、材料工程方向实验模块;4、模具方向实验模块;5、焊接方向实验模块;6、铸造方向实验模块。 近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有“95”攻关项目、“863”、“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等高水平国家级项目和四川省各类基金项目、企业项目等80余项,总经费1200余万元。 主要实验成果: 1、成果名称:室温磁制冷材料及室温磁制冷样机研制(国家十五“863”),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申报专利一项。 2、成果名称:高速准高速(提速)铁路辙叉心轨耐磨材料及制备技术 该成果为国内发明专利,2002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 3、成果名称:热阴极离子镀设备与技术 国内领先水平,国家经贸委重点推广产品,现已向多家单位转让了设备与技术。 4、成果名称:铝基特种滑动轴承合金及其在液压工业中的应用 国际先进水平,获200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成果名称:铁路道岔(辙叉)心轨新一代高性能耐磨材料研究 获200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材料工程实验室 材料工程实验室创建于1980年,实验室面积约1500m2。其主要仪器设备包括万能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磨损试验机、各种硬度试验机和激光粒度测试仪;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以及各种热处理炉和盐浴炉等设备。该实验室能够开展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等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磨损性能、疲劳性能等方面的教学、测试、分析和试验工作,各种宏微观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以及材料失效检验。 本科生可在该实验室内从事“材料性能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组织设计与控制”、“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学”、“材料近代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实验,有“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钢的热处理操作”、“热处理对合金结构钢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拉伸试验”、“用 X射线衍射仪进行多相物质的相分析”等29个实验项目。同时还进行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实践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 高分子材料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创建于1999年,实验室面积约400m2。其主要仪器设备有:转矩流变仪、热机分析仪、塑料洛氏硬度计、氧指数仪、偏光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维卡软化点测试仪、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平板硫化机等。该实验室能够开展高分子材料研究、成型工艺和性能测试等教学科研工作。 本科生可在该实验室内从事“材料学”、 “高分子材料学”、“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塑料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学”和“高分子材料测试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有“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测定”、“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形态”、“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絮凝实验”、“塑料拉伸实验”、“塑料硬度实验”。同时也进行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实践等工作。 电子材料实验室 电子材料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实验室面积约400m2。主要设备有:热分析仪、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高阻计、磁测仪、压电常数测试仪、电滞回线测试仪、小型离子溅射仪、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程控高阻炉等设备。该实验室能够开展电子材料的研究、制备和性能测试等教学科研工作。 学生在实验室可进行“电介质物理”、“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电子材料制备技术及工艺”、“微电子器件封装技术”、“电子材料制备综合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实验,有“介电常数与损耗的测量”、“低阻的测量”、“电子陶瓷粉体的化学制备”、“铁电材料铁电性能测量”、“电子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等20个实验项目。同时也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实践等工作。 模具实验室 模具实验室创建于1990年,实验室面积约300 m2。其主要仪器设备有:精密注塑机、高速混料机、冷等静压机、液压机、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铣床、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和相应的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制造软件包等。该实验室能够开展材料制备、成型工艺、质量控制和模具设计制造CAD/CAM等教学科研工作。 本科生可在实验室进行“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基础”、“材料成型CAD/CAM”、“现代模具加工技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成型设备”、“机械制造基础B(冷加工)”、“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理论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A”等课程的教学实验,有“冲压模具结构实验”、“冲压模具拆装实验”、“塑料注射机结构与操作实验”、“数控加工操作实验”、“典型挤压模具结构测绘”、“塑料成型模具拆装实验”、“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等26个实验项目。同时也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方向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创新实践的工作。 焊接实验室 焊接实验室创建于1990年,实验室面积约200 m2。主要仪器设备有:等离子微束弧焊机、CO2保护焊机、埋弧焊机、氩弧焊机、固定点焊机、各种交直流手工焊机以及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甘油测氢仪和专用焊条烘箱等。 焊接实验室为本科生开展“焊接检验”、“焊接结构与夹具”、“弧焊电源”、“焊接冶金及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材料成型理论及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如“超声波探伤操作实验”、“晶闸管弧焊整流器实验”、“斜Y坡口焊接裂纹实验”、“CO2气体保护焊操作实验”等14个实验项目。同时,为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质量检测和新型焊接材料研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承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需要的试验以及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支持等。 铸造实验室 铸造实验室创建于1980年,实验室面积约400 m2。其主要设备有:钨极磁控电弧炉、中频感应熔炼炉、高温真空烧结炉、红外熔炼炉以及多种规格的坩埚型电阻炉和箱式热处理炉等。该实验室能够开展多种金属材料的熔炼、中间合金的配制、型砂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工作。 本科生可在该实验室进行“铸造工艺”、“铸造机械化自动化”、“现代铸造技术”和“合金熔炼与质量控制”、 “特种材料成型技术”、“造型材料”等课程的教学实验,有“原砂性能测试”、“型砂性能测试”、“混砂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铝硅合金精炼效果检验”、“灰口铸铁的孕育处理”、“蜡模压型结构分析”、“铸造用膨润土和普通粘土的实验”等15个项目。同时,也进行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实践等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实验室面积150 m2。主要设备有:计算机90台,打印机、绘图仪等。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教学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包括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材料成型CAD/CAM”、“计算机辅助绘图”、“文献检索”、“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集成电路CAD基础”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有“圆柱形正拉延件的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C环境和程序设计初步”、“Visual Basic 环境和程序设计初步”、“项目管理器的使用”、“Internet 网络基础实验”、“电路图的绘制”等45个实验项目。同时也承担材料学院两个专业有关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实践以及本科生论文的打印等工作。 科研机构铸造研究所 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铸造研究所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赵平教授(所长)、魏晓伟教授(副所长)、栾道成教授、吴卫教授、曾明教授等9人。研究所具有25Kg真空感应电炉、500Kg中频感应炉25Kg中频感应炉 5g~500g钨极电弧炉以及电阻炉等熔炼设备;相应的力学性能、型砂性能、常用金属化学成份分析设备。实验室面积达640mm2 铸造研究所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和材料加工方向硕士生的教学工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数百名铸造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已经完成的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数十项,如: 1. 新型高碳硅锰系低合金奥-贝组织高韧性廉价耐磨钢及其磨损特性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机理及应用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高速、准高速铁路道岔(辙叉心轨)高性能耐磨钢。(发明专利) 4. 铁路道岔心轨新一代高性能耐磨材料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鉴定) 5. 镧镨铈混合稀土在冶金和机械行业的应用研究(四川省计委重点项目) 6. 富镧镨低铈无钕混合稀土有色中间合金系列(发明专利) 7. 高性能超高锰钢新材料机理及应用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8. 单燃料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缸盖球墨铸钢耐热新材料研究(四川省重点攻关项目) 9. 节能型内燃机缸套金属型覆砂铸造工艺研究(四川省重点攻关项目) 10. 压力状态下过共晶铝硅合金的铸造性能研究 11. 双金属压铸冲头的研究 12. 新型金属型铸造保温涂料 13. 491缸体,493缸盖铸造工艺及设计 14. 四川省德阳监狱4500T铸铁车间技术改造 15. 冷却速度对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行为的影响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 新型镁合金压铸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重点攻关项目) 2. 镧镨铈-镁合金研究(四川省稀土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3. 新型稀土-镁合金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 4. 镁合金压铸件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 焊接研究所 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焊接研究所是在原来焊接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材料焊接工艺、新型焊接材料、焊接接头性能、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特别是开展了不锈钢焊接接头高温蠕变行为的研究工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前列,并率先开展了以Cryo-Cracking试验方法进行的研究工作。 焊接研究所多年来与社会各界(特别是电焊机制造厂、以焊接为主要加工工艺的厂矿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开展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模具研究所 模具研究所以四川省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下属材料成型及模具CAD/CAE/CAM研究室为支撑,从事材料成型过程(包括大型汽车覆盖件和各种精密冲压件、塑料注射件、塑封件、气辅成型件,以及有色金属压铸件、砂型和金属型铸铁铸钢件等)数值模拟、模具结构优化设计、模具零件表面强化、模具失效分析、模具新材料应用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研究所目前拥有高性能计算机工作站20余台(套)、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1台、加工中心1台、数控铣和线切割机床若干台,以及其它辅助仪器设备若干台(件)。配置有多套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制造CAD、CAE、CAM软件(如:UG、ProE、MDT、SolidWorks、Moldflow、Dynaform、InteCast、ProCAST、CAXA和MasterCAM等),可以对外开展技术培训。 研究所成员年富力强,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同时,还与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汽车模具中心)、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星光压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有密切联系,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完全能够胜任从材料成型研究、模具设计制造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的各个环节。 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所主要研究及应用:各种金属材料纳米粉及其氧化物制备技术研究;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聚氨酯弹性体/无机纳米抗菌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利用纳米技术研究超大容量赝电容器;开展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研究。研究所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博士(后)2人,所长:栾道成教授。 目前研究工作如下: 1、 金属纳米粉体材料及应用研究,目前重点制备金属纳米Ni、Cu、Fe、Cr、Co 并开展 1)利用纳米Ni、Cu、Fe,开展纳米润滑材料的应用研究 2)利用纳米Ni、Cu,开展纳米新型导电浆料,替代钯、银等贵重金属。 3)利用纳米Ni、Fe与Fe2O3的烧结体,代替贵金属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剂。 2、 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重点制备金属纳米WCu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作各种集成电路、可控硅等大功率微波器件的电子封装、热沉材料;在雷达、各种微电子应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热沉、封装电子材料 3、 聚氨酯弹性体/无机纳米炕菌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重点制备聚氨酯纳米抗菌复合材料利用有关纳米材料,研究具有抗菌去臭、防霉的鞋用聚氨酯功能材料(鞋垫或鞋底材料),就可防止脚气。同样利用纳米材料及技术,研制具有抗菌消毒功能的医用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人工器官、医用手套、节育用品)。 4、利用碳纳米管技术研究当前电动汽车的能源材料—超大容量赝电容器的研究,为电动车辆新型绿色能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无论在掺杂对氧化镁电极的研究,或是对碳纳米管的研究,均作出了出色的工作。“基于碳纳米管/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5、同时,现积极与自贡硬自合金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合作,开展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研究,重点开展超细(纳米)WC-CO复合粉生产技术及其刀具成型、制备工艺的研究;超细(纳米)金属陶瓷制备技术研究。 功能材料及表面技术研究所 表面改性技术主要是利用离子束、激光束和电子束改善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表面获得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的独特性能。该技术在机械、冶金、化工、微电子和航天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所主要从事电子束的物理气相技术的设备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能提供刀具、模具的超硬膜如TiC、TiV、TiCN、CrN、TiAlN、DCC等单质或多元多层复合膜的全套设备和技术,大幅度提高其应用范围和寿命;能提供钟表、五金行业的各类装饰膜如TiN、TiC、TiN+Au等的全套设备和技术;能提供各种耐蚀膜如TiN、CrN、CrC等全套设备与技术。 本所有多名教授、专家多年从事表面改性技术设备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向多家单位转让了成套设备与技术。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以及良好的后续高技术支持,为我们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的部分纵向科研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级别 1 氢化锆表面氢阻挡层制备工艺研究 国家级 国家级 2 基于碳纳米管/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超大容量离子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 3 室温磁制冷材料及室温磁制冷样机研制 863 国家级 4 室温磁制冷样机及磁制冷材料的研究 国家级 国家级 5 铁电薄膜用Pt/Ti/SiO2/Si电极特性研究 973 国家级 6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省科技厅重点 省部级 7 CoO2/Ca2CoO3超晶格热电材料的界面稳定性研究 省部级 省部级 8 钠米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 省人事厅学科带头人 省部级 9 医用介入导管材料表面润滑改性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10 钒钛铌多元合金强化耐热耐磨材料及应用的开发 省科技厅攻关 省部级 11 镁合金压铸件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省科技厅重点 省部级 12 镁合金快速成膜技术及电磁功能膜制备技术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13 聚氨酯弹性体/无机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研究 省部级 省部级 14 铝型材挤压模具工作状况的数值分析与模拟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15 Ti合金氢脆及形成机理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16 新型镁合金压铸关键技术研究 省科技厅重点 省部级 17 清洁能源型内燃机缸套金属型覆砂铸造工艺研究 省科技厅重点 省部级 18 强韧铸铁的断裂韧性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19 新型稀土——镁合金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20 碳化物团球化机制及新型抗磨材料的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21 铁路道岔心轨新——高性能耐磨材料研究(自筹) 省科技厅重点 省部级 22 TZS888合金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省科技厅应用 省部级 23 稀土金属镨纳米晶快淬粘结永磁材料的应用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重点 厅市级 24 大功率发动机活塞表面陶瓷化处理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重点 厅市级 25 高性能水性聚氨酯弹性体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青基 厅市级 26 低温烧结微波陶瓷介电性能研究 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厅市级 27 异种金属连接技术及其应用 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专 厅市级 28 优质碘化铅单晶体生长及碘化铅探测器研制 省教育厅自然重点 厅市级 29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预研 厅市级 30 纳米陶瓷表面耐磨热障层强韧性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重点 科研成果近三年科研情况: ·项目 在研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厅级项目22项,横向项目56项 ·经费 共到位纵、横向经费632.4万元 ·论文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0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 ·奖励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专利 申请受理7项,已获授权专利5项(发明3项)部分科研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铁路道岔(辙叉)心轨新一代高性能耐磨材料研究项目来源: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项目简介:本研究利用发明新型奥-贝耐磨钢,成功地代替高锰钢材质开发应用提速组合辙叉,其使用寿命及通载量比高锰钢材质至少提高1-2倍,寿命达2-5年,通载量达2-3亿吨。 项目成果:本项目于2001年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2002年获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2007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发明发明专利两项。项目成果在全国铁路系统广泛推广应用,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本科教学中。 项目名称:硬质阳极氧化新技术及成套设备 项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 项目简介:在研究认识氧化陶瓷膜的生长机制的基础上,研制出与陶瓷膜的生长机制相适应的“硬质氧化新技术及计算机控制的恒流脉冲多功能自动化及成套设备”。特点是低能耗、效率高、工艺稳定性好,并有利于环保。该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 项目成果:成果已被全国各地企业、高校及研究所采用,生产出口产品或进行科学实验,并为本科生提供课程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和教师的科研支持。 项目名称:室温磁制冷样机及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 项目简介:1、采用国产原材料研制出室温磁制冷材料Gd-Si-Ge,材料达到美国Ames实验室的技术指标并用于室温磁制冷样机中;2、开发了新型室温磁制冷材料;3、开发了自动检测材料的绝热温变系统;4、制作了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室温磁制冷材料上溅射薄膜以进行材料保护。 项目成果:在Journal of Rare Earths,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9篇被SCI及EI收录,多篇被CA收录。申请发明专利1项, 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 项目名称:精密硬质合金成形刀具离子镀设备与技术 项目来源: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项目简介: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广泛使用,普通的硬质合金刀具已不能满足要求,现在普遍采用表面改性技术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寿命与效率。西华大学研制的热阴极离子镀设备与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利用热阴极电子发射,形成高能的电子束,实现对工件的加热、刻蚀,并使坩埚中的材料熔化、气化、离化,在电磁场作用下在工件表面生成高硬度的化合物,如:TiC、TiN、TiCN、CrN等,从而大幅度提高硬质合金刀具与耐磨件的性能。 项目成果: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经贸委重点新产品。先后向重庆工具厂、贵阳工具厂、创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转让设备与技术,实现科研经费近300万元。 科研名称:氢化锆表面氢阻挡层制备工艺研究 项目来源: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 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了电镀方法在氢化锆表面制备采用电镀氢渗透阻挡层所需要解决的镀液组成、电镀工艺参数、预处理工艺、氧化工艺等,建立了用于氢化锆试样表面制备Cr-C-O 氢渗透阻挡层的工艺;对所制备的氢渗透阻挡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和在650-750℃工作温度内阻挡氢渗透的能力进行了评价;对所制备的氢渗透阻挡层阻挡氢渗透的机理做出了初步的解释。 项目成果:项目于2007年8月通过验收。在核动力工程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EI收 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项目名称:铁电薄膜用Pt/Ti/SiO2/Si电极特性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子项目经费 项目简介:研究Pt/Ti/SiO2/Si电极制备工艺及结构、电性能研究,考察制备工艺对微观结构、形貌、层间界面及性能的影响;研究Ti层厚度对层间扩散的影响、Pt层厚度和取向对铁电薄膜生长取向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采用各种晶化手段控制铁电薄膜晶粒大小、择优取向、表面形貌、层间扩散等的方法和效果。 项目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了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项目名称:易碎结构材料 项目来源:“十一五”军品配套研制项目 项目简介:微波着陆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着陆系统,在复杂的气象、场地条件下能够保障飞机安全着陆。飞机起飞或着陆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XX地面设备能尽可能地保护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在连接天线和外场监测杆的结合部使用了“易碎结构材料”,当发生碰撞时,它们能够粉碎成碎片。 项目成果:本项目研制的易碎材料将广泛运用于机场,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已开发出螺栓、平板等易碎结构件。 学院领导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屈金山 负责学院党总支全面工作, 分管党建、宣传、组织、政治思想及档案工作 院长:魏晓伟 负责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人事、学科建设及学院经费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谢君 分管学生工作 副院长:金应荣 分管研究生、科研工作 副院长:丁士华 分管本科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学生工作分团委学生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在学院党总支、校团委的共同领导下,学院分团委的亲切指导下的一个完全由本学院同学组成并服务于广大同学的具有高素质的学生组织。在这里,我们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工作宗旨;以创建学生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为工作目标;以想同学之所想,及同学之所及为工作原则,热情、主动、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学生会在主席团的领导下,下设七个部:组织部、宣传部、文娱部、体育部、生活部、学习部、实践部、外联部。目前,学生会共有成员80余人,均是各年级骨干,不但有工作的能力,更有为广大同学服务的热情和愿望。 科技活动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共500多人次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获奖达69人次。近三年申报获准的课外科技项目13项,获西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奖5项并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及“挑战杯”赛等,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四川省二、三等奖6人次。开创了“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建模大赛” ,并连续举办了7届。 社会实践近年来学院组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42次,参加人数达600人次,获得省、市优秀团队3次,省、市先进个人6人次。 知名校友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任志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华明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导师:吴树森教授 重庆市纪委副书记:徐海云 成都市工商管理局办证处处长:吕志军 四川省雅安市监狱政委:王兴平 四川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副处级:王勇 眉山市东坡区委书记:付康 重点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简况:该系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从铸造教研室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从铸造专业到铸造、模具、焊接三个专业,再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模具、焊接三个方向),已培养硕士、本科及专科毕业生近3000名。现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600余名,在职教师1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师资结构较合理,有一定的特色优势,社会声誉较好,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该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有3个专业方向;材料加工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本系从1985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有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有硕士导师10人。 该系有较好的办学软硬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优良的教风学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列,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踏实肯干,受到社会好评。本系的科研实力较强,近年来承担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数十项,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材料成型、加工(铸造、焊接、模具)资源和平台依托我校“四川省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材料学院中心试验室,材料成型系拥有25Kg真空感应电炉、500Kg中频感应炉、25Kg中频感应炉、 5g~500g钨极电弧炉以及电阻炉等熔炼设备;各种规格热处理炉;力学性能、型砂性能、化学成份分析设备等,可用于铸造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服务;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可用于材料组织、物相、成分等的检测分析;拥有摩擦试验机、数控线切割机、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加工中心、数控铣和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配置有多套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制造CAD、CAE、CAM软件(如:UG、ProE、MDT、SolidWorks、Moldflow、Dynaform、InteCast、ProCAST、CAXA和MasterCAM等),可开展模具设计制造,模具成型等研究及技术服务;拥有各种规格焊接设备,可用于焊接工艺设计、焊接检验、焊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研究工作及技术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