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藏岩蜥 |
释义 | 西藏岩蜥(学名:Laudakia papenfussi)为鬣蜥科岩蜥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藏等地,其标本采集自河谷山岩石堆上以及海拔3300m,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扎达。 生物标签中文学名:西藏岩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属名:岩蜥属 拉丁文名:Laudakin papenfussi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hao,1998 西藏岩蜥(学名:Laudakia papenfussi)为鬣蜥科岩蜥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藏等地,其标本采集自河谷山岩石堆上以及海拔3300m,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扎达。 发现过程西藏岩蜥 1995—1996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撰写《中国动物志·蜥蜴亚目》卷鬣蜥科岩蜥属(Lau dakia)时,曾详细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收藏的岩蜥属全部标本,发现其中采自西藏自治区扎达县的1号雄性标本是未经描述的新种,将其订名为西藏岩蜥(Laudakia papenfussi)。其种名取自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脊椎动物学博物馆Theodore J.Papenfuss先生的姓氏。Papenfuss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该所合作进行中国西部两栖爬行动物分类与生态的研究,曾数次到西藏野外工作。 相关比较西藏岩蜥(学名:Laudakia papenfussi)为鬣蜥科岩蜥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藏等地,其标本采集自河谷山岩石堆上以及海拔3300m,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扎达。 西藏岩蜥与南亚岩蜥(Laudakia tuberculata)相近,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前者鼻鳞椭圆形,鼻孔开口于其中央;后者鼻鳞梨形,鼻孔开口于其膨大部。 (2) 前者上鼻鳞1枚;后者上鼻鳞2枚。 (3) 前者上睫脊较不发达,脊缘钝且不上翘;后者上睫脊发达,脊缘锐利且向上翘。 (4) 前者体背及体侧分散有多数较小浅色点斑,点斑处为普通小鳞片,体背及体侧分散的若干较大锥鳞都不位于浅色点斑处;后者体背及体侧分散有若干橘黄色圆斑,圆斑所在或为1枚大的锥鳞,或为数枚较大刺鳞,或为中央1枚大的锥鳞围以一圈小鳞,圆斑之外无刺鳞或锥鳞。 价值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hao,1998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