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藏红豆杉 |
释义 | 简介拉丁名 Taxus wallichiana Zucc. 中文名 喜马拉雅红豆杉 拉丁科名 Taxaceae 中文科名 红豆杉科 拉丁属名 Enpcontent 中文属名 红豆杉属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西藏红豆杉又称喜马拉雅红豆杉,是我国4种1变种的红豆杉之一,是西藏特有树种。其他3种1变种为:云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本或灌木,具开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条;树皮淡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不规则互生,淡绿色,后变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芽鳞覆瓦状,基部的芽鳞通常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背面稍具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基部。叶螺旋状着生,不规则二列,线形。通常直,Kl.5一3.5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锐尖头,上面光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较绿色边带宽2倍的淡黄色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几无梗,上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基部围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柱状长圆形,生于肉质、红色、杯状假种皮中,长约6.5毫米,直径4.5-5毫米,微扁,下部两侧有钝脊,先端具短尖,种脐椭圆形。 生物学特性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雪覆盖,年平均温10℃左右,最高温16一18℃,最低温0℃,年降水社800一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50一60%。能耐寒,并有较强的耐阴性,生长期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多生于河谷和沟边较湿润地段的林中,主要群落树种为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喜马拉雅长叶松P.roxburghii Sarg.、喜马拉雅铁杉Tsuga dumosa (D.Don) Eichler和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等。花期5月,种子9—10月成熟。 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藏,春季播种,发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经济用途西藏红豆杉是中国分布区最小,也是资源蕴藏量最小的种类,但资源基本未遭破坏。主要用于医药、观赏、科研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