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
释义 |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在1946年创办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基础上,于1999年由由原西北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与原西北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合并组建而成 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由原西北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与原西北林学院林产工程学院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学院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工业设计四个系,现已成为我国及西北地区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农业机械化专业始建于1946年,1956年恢复重建为农业机械化系,是我国建立最早的7个农业机械化专业之一;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1960年创办的森林工程专业。新组建的学院在学科上得到了拓宽与加强,为教学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学院现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3个博士点及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学科专业,还设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5个博士点;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等7个本科专业。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5000余名。 师资力量学院有教职工126人,博士点,有博士生导师14人,其中本院5人;有教授研究员1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1人,硕导27人,其中本院18人。设有精细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机具研究所、生物材料工程研究室、工业设计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设有农业部西北农村能源技术培训中心、农业部西北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站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等机构,正在筹建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对外交流学院重视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积极发展国内外的友好关系,近年来先后承办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20余次,邀请国外教授、专家访问教学40余人次,接受培养国外留学生5名,派往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和访问教师30多人次。 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力求在工程技术及产业化方面有所成就,先后与国内十几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已与兰州军区雨林基地、黄河工程集团公司、宝鸡烽火无线电厂、西安联合收割机厂、北京光明家具厂及杨凌天工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 科研情况学院在收获机械、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精细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开展农业机械化,机电一体化,畜牧机械、木材加工与林业机械的研究,科研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综合农业开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十五”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科技部农业科技转化资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获得国家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陕西省专利奖2项,出版著作,教材等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三大文献检索收录论文40余篇。 以“985”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契机,学院将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域特点,重点开拓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力争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农林工程装备的研发中心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学院领导院 长:何东健 何东健,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2000年7月至2002年12月任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智能化检测与控制、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研究。指导博士、硕士生95名,59名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主持和承担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8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的“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2003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建设”2004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2004年获陕西省精品课程。2003年度、2006年度两次评为校教学名师。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图像处理》等教材著作8本,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20篇。 党委书记:张军厂 张军厂,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农学学士及法学第二学士学位。1986年7月工作以来先后任原西北林学院政治辅导员、校团委副书记、木材工业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1997年7月—1999年8月,由林业部选派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扶贫工作,任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1999年9月至2004年5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办事处副主任。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任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书记。在工作中,认真钻研理论,发表管理与教育、党建及学生工作等方面论文26篇以上,编著书2本。 专业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系统掌握数学、力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机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机械工程的创新设计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教学等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理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4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深造,也可以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机械与电子工程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机电控制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系统掌握数学、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制造基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设计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机电系统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我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电子信息工程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级人才。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制造、开发应用、以及技术管理与企业管理等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我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作业工艺设计、机械装备的设计、使用、维修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后能从事机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维修、鉴定和推广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我院农业机械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理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深造,或推荐农业机械化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专业进行硕博连读,也可以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工业设计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工业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工业设计基础、美学原理、设计理论、人机工程、工程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机电与轻工产品设计。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以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以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包装工程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包装系统设计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熟悉包装基础理论、包装设计原理和方法、包装材料、包装印刷、包装测试、包装艺术设计包装设备等基础知识。毕业后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包装、科研、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以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木材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掌握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利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现代信息;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木材加工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加工、利用、生产技术领域及科学研究、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学生具有扎实的木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木材科学、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室内装饰工程等领域从事木材科学研究、木材加工、家具制造、装修工程与管理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以推荐或报考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以推荐与国内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熟悉木材物理化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造型艺术等反的理论知识。具有木材加工和室内装修工程、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的基本技能及经营、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在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室内装修工程等领域从事木材加工、家具设计制造、室内装修、装修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以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 专业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坚实基础、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毕业后可在有关企事业单位 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研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机械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获得初步的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能在以下几方面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有较强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3D设计技术,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液压与气压、自动控制等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能力。 2.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技术和装备,能够制定机械产品的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正确选择和设计工艺装备,具有加工质量及产品性能的检测、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 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熟悉数控技术,初步具有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运行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与管理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电气工程 农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共43周,包括:军训、劳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工程图学测绘、工程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程综合实习、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工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必要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农业机械化教学、科研、生产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2.农业装备信息测控与管理 3.机械自动化技术 三、学习年限 非在职学习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的最低年限为3年。在职学习研究生最低学习研究的年限为4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学业的申请报告,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批,报告批准方可延期毕业。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获得32学分,一般不超过40学分。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修满20学分。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必要的实验能力和生产实践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应具有从事机械设计的教学、科研、开发或独立承担本专业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现代设计方法 2.机电一体化工程 3.机械性能测试与控制 三、学习年限 非在职学习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的最低年限为3年。在职学习研究生最低学习研究的年限为4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学业的申请报告,报告批准方可延期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修满20学分。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全部课程学习至少应获得30学分,一般不超过40学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