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释义 | 概述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89年组建的西安矿业学院矿产研究所和1958年组建的西安矿业学院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学院现有4个系(化学系、化工系、应用化学系和矿物加工系),2个实验中心(陕西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实验中心),3个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矿产研究所和高分子研究所),1 个陕西省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现有教职工52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8名,高级工程师6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目前,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和“矿物加工工程”3个本科专业;“化学工艺学“、“矿物加工工程”、“应用化学”和“材料学”4个硕士学科,以及“矿物加工工程”博士学科。 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国家大中型骨干企业、设计院、研究所、高等学校、部队和政府机关等,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特色,理工相融,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并在煤化工、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化工、化工新材料、洁净煤技术、矿物精细加工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国内多家大中型化工、矿物加工类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了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际交流基金,以及陕西省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并参与了国家973项目和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获国家级奖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百余篇,多项技术已向企业转移,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和学术交流关系。 历史沿革1994年: 新材料工程系成立 1996年:新材料工程系实验中心(含:化学实验室、化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矿物加工实验室)成立;“矿物加工工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 1997年: 煤炭部煤科教高函字(97)41号文件的批复同意“化工工艺”本科专业 1998年: 院系调整,由原新材料工程系和地质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合并组建材料工程系,同时“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在材料工程系招生。教育部专业结构调整,“化工工艺”调整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经申请转为引导性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0年: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权点,同时“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成为博士授权点和陕西省重点学科。 2003年: 经学校批准在原材料工程系化学教研室、化工教研室和矿物加工工程教研室基础上成立化学与化工系成立。“应用化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 2005年: 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6年: “化学工艺学”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陕西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 举办“西安科技大学首届化学实验大赛” 2008年: 化学与化工学院成立;“工科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优势专业。 学院领导分党委书记:杜文渊 院长:周安宁 分党委副书记:杨宝华 副院长:李侃社 副院长:蔡会武 专业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四年) 本专业毕业生是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在化工、材料、轻工、炼油、医药、能源、冶金、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及质量监督等工作。 一、专业内容及特色方向 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学和化工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工艺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并在煤化工与洁净煤技术、高分子化工和工业催化等某一方面有所特长。 ①煤化工与洁净煤技术 掌握煤化学、煤化工和洁净煤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煤炭转化的国际国内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煤制油和一碳化学等方面有所特长。 ②高分子化工 掌握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合成和聚合物改性技术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加工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并在高分子化工新产品研发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二、课程设置 ①主要专业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与统计力学基础;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机械基础、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计算机在化学与化工中的应用;煤化学、洁净煤技术概论、煤化工工艺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等课程。 ②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军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或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 应用化学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必备的化工工程技术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有强烈应用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化工、轻工、能源、冶金、机械、医药卫生、农业、环境、商品检验等部门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研制、商品检验、分析测试、电化学应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 一、专业内容及特色方向 本专业的特点是化学与化工并重,主要学习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仪器分析、应用电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精细化学品研发、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及科技管理等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具有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的模拟优化及革新改造、产品的理化性能分析等基本技能,并在精细化学品、应用电化学、化学分析及产品质量检验等领域形成办学特色。 ①精细化学品 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分子设计、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合成原理、工业制备及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精细化学品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生物、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应用的前沿知识。 ②应用电化学 掌握近代电化学关于电子和离子两类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效应和电荷传递动力学规律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测量技术和研究方法;掌握电解、电镀、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防护等电化学应用科学技术;了解电化学科学和技术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 ③商品检验与质量管理 掌握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现代商品学原理、商品检验的现代技术与方法和商品质量管理理论解决商品检验与质量管理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在化工和能源产品、食品、药品等的品质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所特长。 各方向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均结合我校几十年来形成的地矿学科特色,融入能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矿山开采等领域的化学问题,并在此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课程设置 ①主要专业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精细化学品化学、商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仪器分析、催化原理、色谱与荧光分析、化学电源、应用电化学、功能材料、天然产物化学、绿色化学等课程。 ②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文献检索、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精细化学合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应用电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电路电子与自控实验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