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安工业大学数理系 |
释义 | 概述数理系的前身是1965年组建的基础课教学研究部,由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组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学科门类的增加,自1985年以来,基础部所属一些专业教研室相继独立成为学校的二级院、系。 1999年,为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原基础部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数理系,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生。数理系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光学”硕士点。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及在读硕士37人,目前,数理系下属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物理实验室,四个专业教研室(实验室)以及建模中心和计算机房。 多年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历任系领导一班人的率领和组织下,数理系已从一个仅承担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基础课教学部,发展成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理学院系,数学、物理两大学科已成为学校提升学术层次、走向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点。多年来基础课教师形成的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是全校基础课教学工作稳定运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可靠保证。 下属机构数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室拥有专、兼职教师四十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20人,组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数学教研室是数理系的主干教研室之一,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学历层次和专业要求,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微积分》、《管理数学》等课程,其中工科数学课群为我校重点课群。 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结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我们在总结多年教学教研实际,我们在总结多年教学教科心得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近三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多篇,并编写了富有特色的教材6部。 物理教研室物理教研室现有教师十多人,高级职称教师教师约占1/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约占1/2。教研室承担全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并开设了“建筑物理”、“数学物理方程”、“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有光学信息处理、固体物理、表面物理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研究室拥有专职教师十多名,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构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研室承担我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应用物理学专业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 教研室专职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数值计算、多值逻辑与近似推理、小波分析及其应用、微分方程、量子计算、图像处理等,近三年来发表各类教学科研文章60余篇。近年来,教研室各位专职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外,利用专业及自身特点协助有关单位面向全校、全系开展了JAVA活动周、编程设计大赛,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物理实验室西安工业大学物理实验室承担着全校理工本、专科学生的普通物理试验,是校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院、系两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实验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物理实验室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斐成绩。 物理实验室现有面积800多平方米,试验仪器760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300万元,设有八个试验教学组,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室每学年承担全校本科、专科及继续教育学院的近3000名学生的大学物理试验任务。同时,物理实验室还为数理系教师提供了科学研究平台,为数理系科研水平的进步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普通物理实验内容涉及热力学、光学、电学及近代试验等四大部分,可开设近30个试验项目。随着学校对物理实验室投入的加大以及物理实验室教师的共同努力,近代试验和综合应用性试验的比例逐年增加。 科研方向一、数学-应用数学 (1)小波分析与应用 研究方向: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主要课题之一小波分析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特色:改进模式识别中的传统方法以提高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主要带头人:张国华(1943,6),教授,应用数学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小波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 (2)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 研究方向: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几何理论与应用。特色:不通过微分方程的求解,而运用几何方法从方程本身研究相轨迹几何性质。本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中的无线电技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主要带头人:杨力(1957,6),教授,主要从事微分多项式值分析理论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专著一部。 (3)密码学与应用 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与保密。 特色: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别是组合数学,研究与已有的保密技术不同的新的保密技术,重点是将信息安全问题作为信息系统整体来研究,在理论上研究信息安全机制。主要带头人:刘长安(1946,5),教授,主要研究密码学与组合数学,公开发表论文25篇,教材2部。 二、物理学-光学 (1)信息光学与光电检测 已形成的特色: 1. 线性系统分析、衍射理论、相干光理论、光学变换、光全息和信息处理。 2.高精度检测。精度是光学检测的核心,探求新的检测方法,制造高质量的传·感器件,谋求测量误差的补偿办法,以提高测量精度。 3.高可靠性的实时检测。这也是光学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是被研制的仪器实用、好用的必要条件。采用高可靠性器件,努力解决好仪器的关键技术,是保证这一特色的前提。有侍服系统、数据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实现微机控制(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采集、滤波、显示以及控制)。 4.高精度电路系统。集成放大器、锁相技术等。 5.抗干扰技术。电路系统的抗干扰技术以及数字滤波数据处理技术等。光的强度以及偏振特性的检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