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物理学概论
释义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大学物理学知识,内容涉及从经典物理学到近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和进展,覆盖20世纪以来近代物理学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微观、宏观、宇观这三个领域中的物理学基本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同济大学出版社图书

基本信息

书名:物理学概论

图书编号:2145630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定价:29.0

ISBN:756083433

作者:王晓鸥

出版日期:2007-01-01

版次: 1

开本:16开

目录

品味创新拥抱自然——审阅《物理学概论》的一些随想(代序)

前 言

第一章 人类社会为什么变化这么快?——物理学改变世界

第一节 物理学在改变着世界

一、物理学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物理学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物理学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第二节 什么是物理学?

一、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二、时间和空间

三、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四、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一、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二、物理学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三、物理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第四节 物理学的分支学科

思考题与问答题(一)

第二章 对物体运动规律的思考——经典力学的建立

第一节 人类宇宙观的发展

一、古代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

二、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三、伽利略与经典力学的诞生

第二节 经典力学对运动的描述:

一、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

二、运动叠加原理

三、抛体运动

四、曲线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五、圆周运动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及其成就

二、牛顿运动三定律

三、几种常见的力

四、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

思考题与问答题(二)

第三章 守恒定律与对称性

第一节 三大守恒定律

一、能量守恒定律——一切自然现象所遵循的规律

二、动量守恒定律人造卫星的发射

三、角动量守恒定律行星运行轨道

第二节 守恒定律与对称性

一、对称性与对称操作

二、物理定律的对称性

三、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四、守恒定律与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对称性破缺

一、对称性的自发破缺

二、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

思考题与问答题(三)

第四章 周期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第一节 简谐运动及其描述

一、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表达式

二、简谐运动的能量

三、描述简谐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第二节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一、阻尼振动

二、受迫振动 共振

第三节 机械波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二、横波与纵波

三、波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

第四节 平面简谐波波的能量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二、波动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元振动的相位差

四、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能流密度

第五节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一、惠更斯原理

二、波的衍射

三、波的反射

四、波的折射

第六节 波的干涉

一、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 相干条件 相干波

三、相干波的干涉加强与减弱

第七节 多普勒效应

一、声源不动、观察者相对于媒质以速度运动

二、观察者不动,声源相对于介质以速度运动

思考题与问答题(四)

第五章 “永动机”带来的启示——热力学熵

第一节 蒸汽机带来的学问——热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热是什么——热运动说和热质说

二、放之四海皆准——能量守恒

三、来自实践——瓦特与蒸汽机

四、第二类永动机之梦的破灭——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节 宏观不可逆性与熵的概念

一、宏观不可逆性

二、熵概念的引入

三、对熵本质的认识

四、熵恒增===能贬值(能“质”的衰退)

第三节 妖精的启示——熵与信息

一、热力学概率与熵

二、麦克斯韦妖

三、熵与信息

第四节 熵概念的拓展

一、不可逆与自组织

二、熵与生命

三、热寂说

四、熵与经济和社会

五、地球系统——Gaia假设与自然观

思考题与问答题(五)

第六章 电磁学理论简介信息传播

第一节 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

一、人类对电和磁的认识

二、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引入磁感线与场的概念

三、静电场与稳恒磁场

第二节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二、亨利和楞次的贡献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三节 电磁波

一、一场伟大的变革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

三、电磁场理论建立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四、预言电磁波 光的电磁理论

五、赫兹实验

第四节 信息的载体——无线电波

一、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

二、无线电通讯

三、雷达、微波通讯和光纤通讯

思考题与问答题(六)

第七章 是波还是粒子?——光本性的研究

第一节 几何光学简介

一、光的直进定律

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全反射

三、透 镜

四、光的色散和吸收现象

第二节 光的波动理论的崛起

一、光的干涉

二、光的衍射

三、光的偏振

第三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 光的波动说遇到的困难

二、黑体辐射“能量子”概念的提出

三、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光电效应方程

四、康普顿效应

五、光的波粒二象性

思考题与问答题(七)

第八章 时间与空间交融——相对论简介

第一节 狭义相对论基础

一、伽利略变换 绝对时空观

二、狭义相对论原理 洛仑兹变换

三、狭义相对论力学的一些重要的结论

四、改变世界的方程——质能关系

五、核 能

第二节 广义相对论简介

一、广义相对论产生的背景

二、光线在空中拐弯了

三、弯曲的时空

四、引力红移 引力时间延缓

五、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

六、引力波

七、相对论遇到的挑战

思考题与问答题(八)

第九章 微观世界探秘——物质结构

第一节 开启微观世界研究的门户——奇葩怒放的三大发现

一、X射线的发现

二、放射性的发现

三、电子的发现

四、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第二节 原子核的奥秘

一、中子的发现

二、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力——核力

三、核子结构

四、神秘的反物质

第三节 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近代技术

一、电子显微镜

二、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四节 神奇的同步辐射

一、同步辐射

二、我国的同步辐射事业

思考题与问答题(九)

第十章 量子风云录——量子物理基础

第一节 玻尔的贡献

一、玻尔模型的建立

二、玻尔模型的贡献与困难

三、哥本哈根精神

第二节 德布罗意波

一、“狮身人面像”——实物粒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二、物质走向微小时行踪的诡秘——不确定关系

三、物质波的提出

第三节 描写物质波的波动方程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一、波函数及其统计意义

二、薛定谔方程

思考题与问答题(十)

第十一章 物理学家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问题——物理学发现之源

一、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二、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第二节 极端思维——物理学家的重要创新思维

第三节 类比思维——物理学家创新的钥匙

一、类比是提出假设的重要途径

二、类比推理能有效激发科学家的想象

三、类比可导致技术上的发明创造

思考题与问答题(十一)

结束语 物理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物理学的认识论

二、物理学的方法论

三、科学是柄双刃剑

专题选读I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专题选读Ⅱ 激光

专题选读Ⅲ 超导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

图书信息

书名:物理学概论

ISBN:9787302214809

作者:刘凤英

定价:29元

出版日期:2010-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

作者在多年的教学试点和文科类教学的实践基础上编写了本教材。作者认为,不论授课对象是何专业的学生,教材都必须展示物理学的体系和内容,即物理学揭示的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必须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全貌和体系。物理课必须诠释物理,只不过授课对象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而已。本书按运动形式分类安排内容,包括概述篇、力学篇、波动篇、电磁篇和统计量子篇5篇共10章。

由于本教材包括了大学物理中的基本内容,故也可作为非物理类的其他学科的物理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教师参考。

前言

本教材的概述篇为读者展示物理学的全貌及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共同思路,力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视点,使其感觉到物理学的脉络,纵览物理学。

力学篇以运动和时空关系为线索展开运动学;动力学则以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的关系展开。波动篇以机械波为切入点阐明波的普遍性质;以应用说明光的波动性。电磁篇以静电场为例说明研究场的一般方法,通过相对论关系完整地展示电磁学的美。统计量子篇中以气体分子动理论为载体介绍统计物理的基本思想,从经典物理学遇到的困难引入量子概念,以量子力学的几个重要假设为基础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并给出量子力学的重要结果。最后,我们首次尝试在大学物理教程中探讨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的途径。本书加*部分为选讲内容。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结构紧凑,用较少的篇幅展示了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第二,针对文科类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在习题的选取上以基本概念题目为主,辅以少许灵活应用的题目;并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检验文科学生阅读科技书籍的能力。第三,本教材在耗散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若以耗散结构为基本物理模型,可以探讨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的途径。这一章是郭继华教授近10年的研究结果,首次引入物理教材,以期逐渐发展和完善。

第1~7章是在刘凤英、陈惟蓉编写的力学、波动和电磁学讲义的基础上由刘凤英执笔修改,第8、9章由刘凤英执笔,第10章由郭继华执笔。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博士生潘江陵给出了部分习题解答。该教材2009年2-6月在清华大学经管7、社科8、新闻8、法律8大班(134人)运用,效果良好,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做了补充和修改。全书由刘凤英统稿,由戴松涛进行了总校对。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不当之处和错误恳请读者指正。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类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学科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从而对高等教育中物理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各种层次的需求;近年来非理工类的学科也意识到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于是逐步形成了适应不同类别学科需求、不同学时、不同要求层次的多类型的系列课程。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其中,文科类及工科少学时的大学物理课程对教材的要求尤为迫切。作者在多年的教学试点和文科类教学的实践基础上为文科类学生编写了这套大学物理教程。本书力图用最佳的教学体系、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篇幅向这类学生展示物理学的精髓。

作者认为,不论授课对象是哪类学生,教材都必须展示物理学的体系和内容,即物理学揭示的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必须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全貌和体系。物理课必须诠释物理,只不过,授课对象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而已。本书采用按运动形式分类按排内容的方式。本书包括概述篇、力学篇、波动篇、电磁篇、统计量子篇共五篇11章。

概述篇展示物理学的全貌及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共同思路,使学生站得高,将来才能看得远。

力学篇以运动和时空关系为线索展开运动学;动力学则以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的关系展开。从而使学生在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有理工基础的大学生可以在中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提高;无理工基础的大学生也可以尽快进入角色,摸到物理学的脉搏。

波动篇以机械波为切入点阐明波的普遍性质;以应用说明光的波动性。

电磁篇以静电场为例说明研究场的一般方法,然后扩展到其他原因的场,如稳恒电流的电场和磁场;感生电场、感生磁场。通过场量的相对论关系完整地展示电磁学的美。

统计量子篇中以气体分子动理论为载体介绍统计物理的基本思想,从经典物理学遇到的困难开始引入量子概念,以量子力学的几个重要假设为基础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给出量子力学的重要结果。在耗散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若以耗散结构为基本物理模型,可以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这一章是郭继华教授近10年的研究结果,第一次引入物理教材,以期逐渐发展完善。

考虑到文科类和工科少学时学生的实际,习题选取的原则是以基本概念题目为主,辅以少许灵活应用的题目;并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检验文科学生阅读科技书籍的能力。

物理学概论 编者的话 本教程也可作为非物理类的其他学科的物理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教师参考。

本教程除第10章由郭继华教授撰写外,其余均由刘凤英统稿完成。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不当之处和错误恳请读者指正。

目录

概 述 篇

第0章 概述物理学3

0.1 物理学和物质世界3

0.1.1 物质世界3

0.1.2 关于两个前沿的基本理论3

0.1.3 物理学使人们深刻认识物质世界4

0.2 物理学与科学思维5

0.2.1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5

0.2.2 物理学家的科学态度6

0.3 物理学与其他的学科发展6

0.3.1 物理学为其他学科创立原理和技术6

0.3.2 物理学为一切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手段和基本研究方法6

0.3.3 物理知识是促进各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6

0.4 物理学中的基本研究思路7

0.4.1 物理学的分支7

0.4.2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共同思路7力 学 篇

第1章 牛顿运动定律11

1.1 理想模型 自由度11

1.1.1 质点 刚体11

1.1.2 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由度11

1.2 质点运动的描述12

1.2.1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2

1.2.2 运动的坐标表述13

1.3 质点运动学问题举例15

1.3.1 直线运动151.3.2 抛体运动16

1.3.3 圆周运动16

1.4 牛顿运动定律17

1.4.1 牛顿运动定律17

1.4.2 牛顿运动定律与惯性参考系18

1.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举例18

目录目录??1.6 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20

1.6.1 加速平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20

1.6.2 均匀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惯性离心力、科里奥利力20

1.6.3 地球因公转、自转引起的力学现象21

习题23

教学参考1-1 矢量的基本运算和单位矢量的变化率24

教学参考1-2 常见力26

教学参考1-3 科里奥利力27

第2章 运动与时空31

2.1 相对性原理和变换31

2.1.1 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31

2.1.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2

2.1.3 爱因斯坦-洛伦兹变换34

2.2 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效应36

2.2.1 时间膨胀(运动时钟变慢)36

2.2.2 长度缩短(运动尺度收缩)37

2.2.3 时空不变量37

2.3 相对论速度变换38

2.4 狭义相对论质量和动量39

2.4.1 相对论性质量和动量39

??2.4.2 狭义相对论运动方程39

2.4.3 相对论性动能和能量40

2.4.4 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41

2.5 广义相对论简介42

2.5.1 等效原理42

2.5.2 广义相对性原理43

??2.5.3 史瓦西场中固有时与真实距离43

??2.5.4 史瓦西半径和黑洞45

??2.5.5 广义相对论的可观测效应45

习题46

教学参考2-1 洛伦兹变换的导出47

第3章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50

3.1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50

3.1.1 质点的动量定理50

3.1.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51

3.1.3 动量守恒定律 52

3.2 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54

3.2.1 质点对定点的角动量54

3.2.2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质点的角动量守恒54

3.2.3 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55

3.3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56

3.3.1 功和功率56

3.3.2 质点的动能定理57

3.3.3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58

3.3.4 一对内力的功58

3.3.5 保守力58

3.3.6 势能60

3.3.7 机械能守恒定律61

3.4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63

3.4.1 对称性和对称操作(变换)64

3.4.2 对称性和因果律--对称性原理64

3.4.3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65

??3.5 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65

3.5.1 质心65

3.5.2 质心的速度66

3.5.3 质心运动定理67

??3.6 质心参考系67

3.6.1 质心参考系67

3.6.2 质心系中的动力学规律68

??3.7 刚体的定轴转动69

3.7.1 刚体的定轴转动69

3.7.2 定轴转动的基本方程69

3.7.3 转动惯量及其计算70

3.7.4 转动动能和力矩的功72

3.7.5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73

3.8 牛顿力学的内在随机性74

习题75

教学参考3-1 定轴转动定律和力矩的功77

教学参考3-2 旋进78波 动 篇

第4章 振动85

4.1 简谐振动的描述85

4.1.1 简谐振动的特征85

4.1.2 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示86

4.1.3 谐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87

4.1.4 谐振动的能量90

4.2 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90

4.3 垂直方向谐振动的合成93

习题94

教学参考4-1 阻尼振动96

教学参考4-2 受迫振动96

第5章 波动99

5.1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99

5.1.1 波的产生100

5.1.2 平面简谐波的传播100

5.1.3 平面简谐波的余弦表达式(波函数)101

??5.1.4 简谐波的复数表示 复振幅103

5.1.5 波的能量103

5.2 波的衍射106

5.2.1 惠更斯原理106

5.2.2 惠更斯原理给出所有波都具有衍射现象107

5.2.3 惠更斯作图法的应用举例107

5.3 波的干涉108

5.3.1 波的叠加原理和线性方程108

5.3.2 波的干涉现象109

5.3.3 驻波110

5.4 多普勒效应113

5.4.1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113

5.4.2 光波的多普勒效应116

5.5 光的横波性与偏振现象117

5.5.1 平面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和表达式117

5.5.2 基本偏振态118

5.5.3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表面反射折射时的偏振现象120

5.5.4 散射光的偏振现象120

5.5.5 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121

5.6 光的干涉123

5.6.1 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则123

5.6.2 光程124

5.6.3 典型干涉实验124

5.6.4 椭圆偏振光 圆偏振光 134

5.7 光的衍射135

5.7.1 光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35

5.7.2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136

5.7.3 光栅的夫琅禾费衍射139

5.7.4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140

5.7.5 X射线的衍射142

习题143电 磁 篇

第6章 恒定电场和恒定磁场147

6.1 真空中的静电场147

6.1.1 电荷量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147

6.1.2 电场和电场强度148

6.1.3 电场强度的计算149

6.1.4 静电场的性质方程之一--高斯定理150

6.1.5 静电场的性质方程之二--环路定理155

6.1.6 电势的计算156

6.1.7 等势面与电力线157

6.2 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157

6.2.1 金属导体的静电平衡158

6.2.2 导体的应用之一--静电屏蔽161

6.2.3 导体的应用之二--电容器的电容162

6.3 有电介质时的静电场164

6.3.1 电介质的极化可改变场的分布164

6.3.2 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共同产生电场 165

6.3.3 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168

6.3.4 电场能量密度169

6.4 恒定电流的电场171

6.4.1 电流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171

6.4.2 恒定电流的电场性质172

6.4.3 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关系 172

6.4.4 电动势 电源的作用174

6.5 真空中的稳恒磁场175

6.5.1 基本磁现象 磁性的起源175

6.5.2 磁场 磁感应强度176

6.5.3 磁感强度的计算176

6.5.4 稳恒磁场的性质方程178

6.5.5 应用安培环路定理求典型电流的磁场179

6.5.6 洛伦兹(磁)力的应用182

6.5.7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安培力184

6.6 磁介质185

6.6.1 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185

6.6.2 有介质时的磁场性质方程186

习题187

第7章 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193

7.1 感生电场193

7.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93

7.1.2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195

7.1.3 实际电路中的感生电场196

7.1.4 磁场能量197

7.2 感生磁场198

7.2.1 电流概念的推广 全电流定理198

7.2.2 感生磁场200

7.3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201

7.3.1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积分形式201

??7.3.2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微分形式202

7.3.3 麦克斯韦方程组与宏观电磁理论202

7.4 电磁场的物质性 统一性 相对性203

7.4.1 电磁场的物质性203

7.4.2 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204

7.4.3 电磁场量的相对论变换204

习题205统计量子篇

第8章 热学基础概念209

8.1 概述209

8.1.1 热学的研究对象209

8.1.2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209

8.1.3 系统的理想特征210

8.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10

8.2 分子动理论的理想气体压强公式211

8.2.1 平衡态下气体分子微观量分布的等概率假设211

8.2.2 理想气体的微观图像211

8.2.3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压强公式211

8.2.4 温度的本质212

8.2.5 理想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213

8.3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213

8.3.1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213

8.3.2 分子的平均动能214

8.3.3 理想气体的内能214

8.4 分布函数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215

8.4.1 分布函数215

8.4.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16

8.4.3 平均速率(速率的算术平均值)和方均根速率216

8.4.4 玻耳兹曼粒子密度分布律217

8.5 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次数218

8.6 范德瓦耳斯气体方程220

8.7 热力学第一定律221

8.7.1 热力学第一定律221

8.7.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应用222

8.7.3 自由膨胀223

8.7.4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223

8.8 热力学第二定律225

8.8.1 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225

8.8.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宏观表述225

8.8.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225

8.8.4 熵增加原理226

8.8.5 克劳修斯熵公式226

习题227

第9章 量子物理基础229

9.1 量子概念的形成 229

9.1.1 黑体辐射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229

9.1.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231

9.1.3 氢光谱 玻尔的量子论232

9.2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233

9.2.1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33

9.2.2 玻恩的统计假设 概率波234

9.2.3 不确定关系 力学量的统计不确定性235

9.2.4 薛定谔方程236

9.2.5 定态薛定谔方程237

9.3 量子力学重要结果举例238

9.3.1 体会量子力学解题过程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239

9.3.2 隧道效应 扫描隧道显微镜240

9.3.3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结果242

9.3.4 电子自旋角动量 四个量子数243

9.3.5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43

9.4 量子力学仍在发展244

习题244

?*第10章 耗散结构和社会科学245

10.1 耗散结构及其意义246

10.1.1 自组织现象246

10.1.2 开放系统的熵变246

10.1.3 研究耗散结构的意义246

10.1.4 西方和东方文化传统247

10.2 耗散结构的基元248

10.3 耗散结构的结构特征250

10.3.1 结构的层次性和自相似性250

10.3.2 耗散结构的开放特性250

10.3.3 耗散结构基元间的相互作用251

10.3.4 耗散结构和超循环251

10.3.5 耗散结构的时间响应特征252

10.4 耗散结构的状态特征253

10.4.1 耗散结构状态分类253

10.4.2 耗散结构稳态的特征254

10.4.3 耗散结构的混沌状态特征255

10.4.4 位垒和位垒参数256

10.4.5 耗散结构的稳定度256

10.4.6 混沌边缘状态256

10.5 耗散结构的演化特性257

10.5.1 量子跃迁257

10.5.2 耗散结构的突变257

10.5.3 耗散结构的渐变258

10.5.4 小结构突变对结构的影响258

10.5.5 耗散结构突变对内部结构和环境的影响259

10.5.6 渐变的积累导致突变的发生260

10.5.7 耗散结构演化的结构性、层次性、自相似性260

10.5.8 耗散结构演化的可预测性261

10.6 耗散结构的生成、变异和解体261

10.6.1 耗散结构形成的过程262

10.6.2 耗散结构生成过程的结构性、层次性、自相似性262

10.6.3 涌现性及耗散结构特征的结构性、层次性、自相似性263

10.6.4 耗散结构的变异263

10.6.5 耗散结构的解体264

10.6.6 创生的宇宙、创生的规律、没有终极意义的科学探索265

10.7 类比分析当今经济学266

10.7.1 经济学基元分析266

10.7.2 广义帕累托均衡267

10.7.3 新的人性269

10.7.4 有形手无形手272

10.7.5 做事方法,做人道理273

习题276

附录I 数值表277附录II 部分题解2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5: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