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伍中豪
释义

伍中豪(1903-1930),名昭茀,湖南衡阳耒阳市区伍家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与领导人之一,开辟了赣南根据地、闽西根据地,建立夏幽根据地,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毛泽东为红四军党代表)、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军军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央军委委员,毛泽东为主席)。与林彪、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生平简介

1922年到1927年

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学,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冬,耒阳建立3个中共支部,伍中豪任第三支部书记。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任宣传委员,其妻段凤翔任妇运委员。

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考官,与毛泽东结识。1926年7月参加北伐,随军进入湖南,被中共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阳县团防局长、农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转入武汉,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十连连长。

1927年9月,伍中豪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率部首攻白沙告捷。起义失败,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伍中豪坚决支持毛泽东转兵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转兵途中,敌人前堵后追,形势非常严重。毛泽东采用了伍中豪“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建议,甩掉了敌人,使部队顺利到达三湾。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

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伍中豪参加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他英勇善战,打了许多胜仗。1927年11月,在茶陵击溃国民军吴尚的一个师的包围后,团长陈浩与副团长韩庄剑企图率部投敌,时为营长的伍中豪识破了陈浩阴谋,及时派人报告了毛泽东,挽救了革命军队。1928年2月,伍中豪率一个营战士,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解放宁冈新城,歼敌一个团,俘县长张开阳,取得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以来第一次全歼敌人的胜利。6月,伍中豪率第三营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夏幽成了根据地一面旗帜,为毛泽东写《永新调查》提供了资料。毛泽东多次在根据地干部会上,表扬伍中豪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文武全才。

1928年12月,蒋介石调集6个旅团“围剿”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的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突围的红军向何处去发展,成了会议争论的焦点。有的主张向赣北去,有的主张向赣东发展,也有的主张到湘南去。三十一团团长伍中豪参加了这次会议,深刻地分析了井冈山周围地区的形势,力主向赣南发展,他指出,赣南地域广阔,高山多,有回旋余地;敌人力量薄弱,不难对付;物产丰富,易筹给养;有中共组织和地方革命武装,群众觉悟高,活动多助,向赣南突围才是上策。毛泽东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14日,率领红军主力冲出敌人的包围,向赣南挺进。1930年春,毛泽东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曾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3月20日,红四军改编,伍中豪任第三纵队司令。

扩大革命根据地

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命令伍中豪攻打闽西龙岩,发动农民起义。龙岩,是闽西重镇,驻有国民军一旅。5月18日,伍中豪率领红军第三纵队,再次进入闽西,5月23日至6月9日,先后三次攻克龙岩,全歼陈国辉旅2000多人,发动龙岩地区七县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开辟闽西根据地的基础。6月中旬,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伍中豪任军长,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下旬,伍中豪患肺炎住院治疗,没有随毛泽东去打长沙。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到医院去与伍中豪道别,伍中豪对毛泽东说:“中央取长沙,攻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气候不对,以长途跋涉之孤军攻打大城市不妥,望多保重!”8月,红军第二十军军长胡少军牺牲,伍中豪改任二十军军长、前敌委员。8月底,毛泽东从浏阳、长沙两次写信给中共闽西特委和伍中豪,要求补充兵员,并指定由伍中豪率领,克期到达长沙。伍中豪接信后,立即从闽西长汀赶到江西吉安,时攻长沙已失败回师。9月,伍中豪参加打吉安。10月初,伍中豪带领一排警卫,从吉水出发,到横江渡去调集赣西南各县独立团,途经安福县城,突遭安福靖卫团袭击,仓促应战,战士死伤过半,突围至城郊亮家山,弹尽援绝,伍中豪牺牲。

毛泽东第一位爱将

黄埔军校一次军人大会上作演讲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湘东地区的农民自卫军,江西的工人,以及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共5000余人,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捣团防,打平江,象一股狂飚袭卷神州大地。

9月19日,毛泽东率部攻克平江后来到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集结,召集营以上干部讨论队伍进军的方向问题,毛根据当前敌我形势,极力主张向敌人防守薄弱的罗霄山脉进军,却遭到师长余洒度直取浏阳,进攻长沙的冒险军事行动的反对,两种观念一直相持不下。

“你是领导前委,还是前委领导你?”一支驳壳枪的枪口直指余洒度的脑门,持枪的汉子与毛一样魁梧,浑身上下焕发着一股英气,毛一直称他豪子。

豪子名叫伍中豪,湖南耒阳伍家村人。1923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又于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与后来随朱德上井冈山来的林彪是同期同班同学。1926年5月,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并结识了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毛泽东,并结为知已,还认识了赫赫有名的周恩来,恽代英、彭湃等。毛还与他搭铺,同睡一张床。伍中豪十分佩服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对中国前途的推算,诚恳地对毛说:“我这一生就跟定了你!”

伍中豪曾在黄埔军校一次军人大会上作了一次演讲,博得当时总教官兼教导一团团长何应钦的一直钦佩,还说伍中豪一毕业便请他作自己的副官。然而,伍中豪还是听从了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的教导,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当一名连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伍中豪随军进入湖南,任耒阳团防局局长。

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10连连长

“马日事变”爆发,伍中豪转入湖北,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10连连长。

担任起义部队军事总指挥的卢德铭站出来,支持赞同毛泽东的主张,马上下达了向罗霄山脉进发的命令。

随后不久,卢德铭壮烈牺牲,余洒度变节投敌。

1927年9月28日,毛泽东亲自率领张子清第1营和伍中豪第3营,冒着倾盆大雨攻克莲花县城,给队伍补给一批生活用品和枪支弹药,随后继续出发,第二天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毛在此召开了前委会,把队伍进行整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听人常说,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有72弟子,就包括伍中豪,始终如一地跟着毛泽东打江山,大部分都在前前后后的战斗中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时任特务连党代表的罗荣桓成为共和国元帅。

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建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权。但是,新生的革命政权刚刚建立,国民党反动派的吴尚师就将茶陵县城团团围住,视机把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扼杀在摇篮里。时任工农革命军1团团长陈浩和副团长韩庆剑,正在毛泽东组织突围的前夕,陈、韩起了投敌之意,派手下去联糸吴尚师,准备阵前倒戈。

这天下午,第3营营长伍中豪见陈的卫兵急匆匆出来往外走,觉得有些异常,于是带上三名战士随紧其后,见陈卫兵正要出城,伍中豪一挥手,几名战士扑上去堵住去路,将其擒获,并从身上搜出陈、韩二人的联名密信。伍中豪立即将此交到毛泽东。

毛泽东一接到密信,和悦的脸庞变得异常冷峻,接着又沉静下来,不惊不慌,马上布置人通知陈、韩,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突围事宜,待陈、韩一到,毛一拍桌子,埋伏在外的一班战士冲了进来,下了他俩的枪,喝令推出秘密处决。

入夜,毛泽东率领所属人马,乘着夜色,一声不响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将队伍拉到井冈山北麓的茅坪村。毛看到自己的队伍安全地宿营,才长长地舒一口气。

随后不久,毛泽东就在茅坪村八角楼的油灯下,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篇章,给广大工农红军指明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的方向。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到达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朱、毛两支队伍会师后,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师长由朱德、毛泽东、陈毅兼任,共9个团8000余人,伍中豪任31团团长,战士900人,枪械最多,是当时的第一主力团。

1929年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由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与红四军32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第28团、第31团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但是,突围红军向哪一个方向发展,成了会议的焦点。有的主张向赣东,有的主张向赣北,有时主张湘南。

31团团长伍中豪深刻地分析井冈山周边敌我态势,主张向赣南发展,却遭到接替王尔琢28团团长的林彪的极力反对(王尔琢于1928年9月牺牲),林彪主张向赣东发展。伍,林二人争得面红耳赤,还拍着桌子。

高瞻远瞩的毛泽东面对两部下争执,异常冷静,经过周密考虑,最后采纳了伍中豪的提出的意见,亲自率领红四军主力突出敌人的包围,向赣南挺进。

2月29日,伍中豪率部抵达瑞金城北的大柏地,抓住了敌刘士毅第15旅孤军作战的弱点,并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围堵伏击的战术,用全团4个营把敌人赶进“口袋”,一阵强攻猛打,歼敌两个团800余人,生俘敌团长,取得了进入赣南第一个胜利。

3月20日,红四军重新整编,下辖3个纵队(相当于师),伍中豪担任第三纵队司令。

同年5月,为了进一步扩大红色根据地,伍中豪率第3纵队5000名红军,秘密挺进闽西,出其不意攻打闽西重镇龙岩。龙岩当时驻国民党省防军第一混成旅。前后不到一个月,伍中豪率部三次攻克龙岩,又两次把敌人引进龙岩来歼灭,把毛泽东的作战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运用得炉火纯青,带动了闽西7县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闽西根据地的基础。

独具慧眼的毛泽东对朱德说:“军长呀,豪子现在就可以指挥三十万人马了,看来你我得多给他招兵买马哟。”

“是啊,以后你仍是他政委嘛,我就打算给他当后勤司令啦。”纯朴敦厚的朱德带着浓厚的川音应答毛泽东。

1930年6月,战功卓著的第3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12军,伍中豪任军长(兼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谭震林任政委。

井岗山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当中,要数最能下象棋的只有伍中豪,当时红军里还没有一个下赢得过他。福建长汀县有个长角圩,一位叫刘天良的老人精于象棋,然而,当时红军还没有攻占长角圩。

一天晚上,伍中豪带上手枪排,夜间摸进了这位老人家里,与老人连走了五盘棋,谁知两赢三输,他一把推倒棋子,说三个月后再来战。

受到朱德的严厉批评

就为下棋之事,伍中豪受到朱德的严厉批评,也是他投身革命以来第一次批评。

1930年8月,由于中央错误执行左倾冒险军事路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一军团进攻长沙,贺龙率领红二军团进攻武汉。敌人在长沙集结了31个整团,工事坚固,装备差的红军尽管英勇善战,但仍久攻不克,每攻击一次,勇敢的战士却要倒下一批,还面临被敌反包围聚歼的危险,毛泽东心急如焚,又痛心疾首。

面对当前军事上的挫折,毛泽东和朱德多次聚在一起商讨对策,中央的命令不能违抗,此时的毛泽东已排挤出中央领导地位。为了早日攻克长沙,毛泽东两次给没有随他进攻长沙的伍中豪写信,要他尽快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兵员补充,还要他亲自率领,马上赶到长沙助自己和朱德一臂之力。

赞同支持毛泽东的军事主张

身为红12军军长的伍中豪因患肺炎,此时正躺在瑞金傅连璋任院长的中央红色医院,他一接到毛泽东的信,不顾病未愈痊,拖着虚弱的身体,立即从长汀赶到吉安,组织5000多名红军和赤卫队员,准备开赴长沙增援,但此时的红一军团进攻长沙已告失败,回师到了井冈山。

毛泽东一见到伍中豪,一把抱住他说:“豪子呀,中央进攻长沙和武汉的决策不对头呀!”

“是啊,我们要向敌人力量薄弱地区发展才是上上策!”伍中豪赞同支持毛泽东的军事主张。

1930年10月,根据红一军团的命令,伍中豪带领一个警卫排,经横江渡调集赣西各县的独立团,准备向漳州进军,途经安福县城时,突遭安福县靖卫团的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伍中豪率部突围至亮家山,子弹打光又无后援,被靖卫团团长罗汉苟开枪杀害,陨年25岁。

听到伍中豪牺牲的消息,红12军全体官兵失声痛哭。毛泽东红着眼眶,咬着一条毛巾,豆大的泪珠直往下滴,几天没有出门,这是坚毅的毛泽东从未有过的。性格暴烈的红三军团长彭德怀,红着双眼,抄起驳壳枪亲自率领5000多名红军,把安福县靖卫团团团围住,并一举歼灭,还将杀害伍中豪的凶手罗汉苟活捉,押赴到伍中豪遇害的亮家山。彭德怀监斩,红12军政委谭震林操刀,只听到彭德旱雷般的吼声震天响,血债要用血来还,谭震林手起刀落,罗汉苟人头落地,红20军军长曾炳春双手捧起罗汉苟的污血,洒在伍中豪的墓穴里……

上个世纪末,几位从井冈山走过来老将军常聚在起,一提起井冈山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马上就要谈到一个叫豪子的红军高级将领,牺牲时正值风华正茂,倘若他不被反动派杀害,一定是和林彪平起起坐的元帅(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语),毛泽东主席也绝对不会如此器重林彪,更不会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语)。

文武全才的红军指挥员

朱毛红军的“三骁将”

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与林彪、彭德怀、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红军的“四骁将”。朱德曾有意自己进军委后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个文武全才,却未及立下丰功伟业便告牺牲,以下此人尤为令人感叹。

他“围城打伏击”的作战方式在中共的革命历史中被复制了无数次,“三大战役”对此都有发挥;“时东时西,时分时合”,这是中共处于逆境时的救命稻草,长征的基本思想正是它;

开辟赣南根据地反对攻打长沙,这两件事所体现的战略眼光不输于中共的任何其它将领;建立夏幽根据地的成功事例凸现其政治能力;

毛泽东对他的倚重说明了他在革命队伍中的影响力。

此人不死,中共的历史会有多大的变化!

在王明等人到根据地时,如有他支持毛泽东,结果会怎样?

当时毛泽东正是因为军队不发言才失去实权的。

以毛对他的倚重和他的战略眼光,中共历史上的几次内部清洗恐怕都会受到控制。长征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革命的进程会推进多少年?伟人不能改变历史,但却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历程,这样一个人正是能发挥如此作用的人。

然而他死了。此后的一切无法虚构。

伍中豪(1903 - 1930),名昭茀,衡阳耒阳市城内伍家村人。

1905年3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伍中豪出生于耒阳,其父系清末秀才。3岁丧父,受母教识字、学习诗文,后入县立第一高小读书。

1920年毕业于长沙岳云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在李大钊教诲下,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在北京大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冬回到耒阳,与刘泰等人筹建了耒阳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发展团员60多人。

1923年冬,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4年春同陈芬等组建了中共耒阳支部,后扩建为3个支部,他任第三支部书记。其妻段凤翔在耒阳女子职业学校任教,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当选为执委会宣传委员,其妻当选为执委会妇运委员。

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考官,与毛泽东结识。

1926年7月参加北伐,随军进入湖南,被中共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阳县团防局长、农军独立团团长。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转入武汉,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十连连长。

1927年9月,伍中豪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率部首攻白沙告捷。起义失败,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伍中豪坚决支持毛泽东转兵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转兵途中,敌人前堵后追,形势非常严重。毛泽东采用了伍中豪“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建议,甩掉了敌人,使部队顺利到达三湾。

在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中,伍中豪参加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他英勇善战,打了许多胜仗。

1927年11月,在茶陵击溃国民军吴尚的一个师的包围后,团长陈浩与副团长韩庄剑企图率部投敌,时为营长的伍中豪识破了陈浩阴谋,及时派人报告了毛泽东,挽救了革命军队。

1928年2月,伍中豪率一个营战士,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解放宁冈新城,歼敌一个团,俘县长张开阳,取得井岗山根据地开创以来第一次全歼敌人的胜利。

6月,伍中豪率第三营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夏幽成了根据地一面旗帜,为毛泽东写《永新调查》提供了资料。毛泽东多次在根据地干部会上,表扬伍中豪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文武全才。

1928年12月,蒋介石调集6个旅团“围剿”井冈山根据地。

1929年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的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突围的红军向何处去发展,成了会议争论的焦点。有的主张向赣北去,有的主张向赣东发展,也有的主张到湘南去。三十一团团长伍中豪参加了这次会议,深刻地分析了井冈山周围地区的形势,力主向赣南发展,他指出,赣南地域广阔,高山多,有回旋余地;敌人力量薄弱,不难对付;物产丰富,易筹给养;有中共组织和地方革命武装,群众觉悟高,活动多助,向赣南突围才是上策。

毛泽东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

14日,率领红军主力冲出敌人的包围,向赣南挺进。

1930年春,毛泽东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曾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3月20日,红四军改编,伍中豪任第三纵队司令。

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命令伍中豪攻打闽西龙岩,发动农民起义。龙岩,是闽西重镇,驻有国民军一旅。

5月18日,伍中豪率领红军第三纵队,再次进入闽西,

5月23日至6月9日,先后三次攻克龙岩,全歼陈国辉旅2000多人,发动龙岩地区七县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开辟闽西根据地的基础。

6月中旬,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发展起来的),伍中豪任军长(军政委:谭震林),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6月下旬,伍中豪患肺炎住院治疗,没有随毛泽东去打长沙。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到医院去与伍中豪道别,伍中豪对毛泽东说:“中央取长沙,攻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气候不对,以长途跋涉之孤军攻打大城市不妥,望多保重!”

8月,红军第二十军军长胡少军牺牲,伍中豪改任二十军军长、前敌委员。

8月底,毛泽东从浏阳、长沙两次写信给中共闽西特委和伍中豪,要求补充兵员,并指定由伍中豪率领,克期到达长沙。伍中豪接信后,立即从闽西长汀赶到江西吉安,时攻长沙已失败回师。

9月,伍中豪参加打吉安。

10月初,伍中豪带领一排警卫,从吉水出发,到横江渡去调集赣西南各县独立团,途经安福县城,突遭安福靖卫团袭击,仓促应战,战士死伤过半,突围至城郊亮家山,弹尽援绝,伍中豪牺牲。

朱德曾在自己进军委后有意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只是不久他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1930年10月24日,彭德怀听此消息后怒火冲天,怀率部攻下安福县城,将此民团剿灭,彭德怀在城内召开悼念伍中豪军长的万人大会,并由谭震林亲手操刀将杀害伍中豪的凶手刘日升斩首。全国解放后,耒阳、安福两县政府多次派人查找他的墓地,均未找到。

伍中豪与林彪、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曾担任红十二军政委的谭震林(建国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多次在一些场合上讲:伍中豪如果不牺牲,他绝对是我们军队中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

井冈山时期红十二军军长

志向非凡,一身正气

“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首诗作于1929年5月,是伍中豪生前的铮铮誓言,也是伍中豪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秋收起义,还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中央苏区,伍中豪无不战功赫赫,是毛泽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曾与林彪、黄公略并称井冈三骁将。

伍中豪,又名昭福,1905年出生在耒阳市城南伍家村,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受李大钊的直接影响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加入GCD。

伍中豪志向非凡,一身正气。时任北大文科代理学长的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新文化运动,还跑到故宫向宣统皇帝磕头称臣。伍中豪奋笔疾书,痛斥胡适是“用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用革命手段解放中国社会政治问题。是资产阶级用利禄收买了的可怜的应声虫,是封建主义的贤臣,是帝国主义的奴才!”

1924年春,伍中豪与刘泰、陈芬等组建了中共耒阳党支部,并发展了大批党员。在伍中豪的影响下,其妻段凤翔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县女界联合会会长。

1925年5月,经党组织批准,伍中豪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四期步兵科学员。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农运讲习所任军事教官,并在广东结识了毛泽东。

1926年7月,伍中豪参加了北伐,进入湖南后,受党指派,在耒阳组建工农自卫军总队,促进了耒阳工农运动的蓬勃开展。

1927年4月,蒋介石发运“四·一二”政变,5月,许克祥在湖南军阀何健的支持下发动“马日事变”,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右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受到了残酷镇压。《湖南民报》刊出通缉伍中豪的命令,伍中豪不得不四处躲藏。6月,伍中豪只身潜入武汉寻找党组织,后经卢德铭介绍,留在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任十连连长。

7月30日,警卫团团部召开连长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会议开得极其秘密、短暂而又古怪,团长卢德铭只宣布三条纪律就散了会。这三条纪律是:一、晚饭后,以连为单位整装待命;二、停止外出、会客、通讯;三、命令不作解释,也不准询问。

全团笼罩在一片疑云中

晚上9点,警卫团全体官兵突然接到命令:朝长江跑步前进,迅速登上停泊在长江中的一艘大轮船。10点钟,团部下达秘密通知,这时大家才知道,武汉政府已经叛变革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警卫团奉上级指示,立即开赴南昌,与二十四师会合,举行起义。

由于敌强我弱,“八一”南昌起义失败,警卫团转移到湘赣边界的江西修水山口镇,与二十军独立团会合。

两个团会合不久,毛泽东来到部队,传达了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宣布秋收起义计划,同时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伍中豪任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

武装暴动成功

1927年9月11日,暴动的时刻到了,毛泽东指挥第三团高举镰刀斧头的红旗,在铜鼓举行武装起义,县城周围农民手持梭镖、大刀、扁担、木棒,纷纷赶来为工农革命军助威。起义后,第三团分三路向白沙进军。伍中豪率三营为前锋,对白沙守敌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守敌向浏阳溃逃。白沙是铜鼓去浏阳的必经之道,攻下白沙,毛泽东非常高兴,亲自到三营慰问,称赞三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起义初期,工农革命军连获胜利,震动了全国,在湘赣边的辽阔地区,武装暴动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由于国民党正规军集中优势兵力反攻,起义部队损失惨重,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由原来的五千人锐减到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

部队被失败的阴霾笼罩着,士气非常低落。加上给养困难,余洒度、苏先骏这些不坚定分子不断向指战员吹冷风,在战士中散布悲观情绪,逃亡现象时有发生。但伍中豪始终支持毛泽东,团结大多数指战员,耐心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部队决定在三湾进行改编。一天早晨,毛泽东站在钟家祠堂门口枫树坪的一个土坎上对部队讲话,申明不愿意跟自己走的站到右边去,有愿意跟自己走的站到左边来。伍中豪毫不犹豫地站到毛泽东一边。

三湾改编任三营副营长

三湾改编后,部队由一个师紧缩为一个团,团以下暂编两个营,伍中豪任三营副营长,跟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10月11日,工农革命军向遂川发展,筹集供给,在大汾遭到靖卫团肖家壁匪部的袭击,突围中,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三营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被敌分割,失去联系。张子清、伍中豪只得率领三营在桂东的崇山峻岭之间与敌周旋。

1927年11月,朱德率部到达赣南崇义,听说有一支毛泽东的部队就在附近,非常高兴,要陈毅前去探听情况。

陈毅化装成老百姓,在鹅形圩找到了张子清与伍中豪。通过朱德的关系,张子清与伍中豪带领三营在范石生的十六军隐蔽休整。

11月25日,张子清与伍中豪率三营向井冈山挺进,恰遇湘敌吴尚部第八军一个团猛扑茶陵县城,与工农革命军第一营激战。伍中豪立即指挥三营投入战斗,从敌后猛插一刀,里外夹击敌人,黄昏时分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解了一营的围。

由于团长陈浩、副团长韩庄剑、参谋长徐庶叛变革命,下令将茶陵城东河面上通往井冈山的浮桥拆了,借口无法过河,企图改变行军路线,把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带往湘南投靠国民党十三军方鼎英。伍中豪发现情况异常,立即与张子清、何挺颖交换意见,一起去质问陈浩,双方发生激烈争议,部队在通往桂东与酃县的三叉路口停下来。情况非常危险,毛泽东闻讯,急忙赶至茶陵湖口,截住了部队,逮捕了陈浩等三人。第二天,升任张子清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伍中豪为副团长兼任三营营长。

声誉遍播井冈,威震敌胆

1928年1月,井冈山大雪纷飞,部队供给极端困难,为了筹集物资和声援万安的农民暴动,毛泽东决定攻打遂川。1月4日,伍中豪率领三营打前阵突袭大坑,一举端掉了遂川肖家壁靖卫团的老巢,顺利占领遂川县城。

1928年2月中旬,赣敌二十七师乘工农革命军后方空虚之机,出动一个营在靖卫团的配合下抢占了宁冈新城。宁冈东部的新城,既是宁冈县城,也是井冈山的北大门,敌人占领新城,对井冈山构成严重威胁。毛泽东闻讯,立即率一团赶回茅坪,于2月18日,悄悄将新城包围,利用晨雾发起突袭。伍中豪率三营攻打南门和北门,敌人此时还以为工农革命军主力仍在遂川,毫无戒备,大摇大摆开出南门操练。伍中豪指挥埋伏在南门的八、九连一齐开火,当场击毙击伤40余敌。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敌人抱头鼠窜,逃回城内紧闭城门,凭借牢固的城墙负隅顽抗。当时工农革命军还没有大炮等重型武器,攻城用的是土办法。九连战士在罗荣桓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顺着竹梯往城墙上爬。眼看战士们接近墙垛,又被敌人猛烈的火力压了下来。伍中豪大怒,将手往后一伸,警卫员知道他的习惯,赶快将酒壶递过去。伍中豪接过酒壶,一仰脖子把酒全倒了下去,然后猛虎般窜上梯子,闪电似的冲上城墙。敌人尚未见到如此勇猛之人,吓得腿杆子打颤,两手发抖。就在敌人惊慌之际,伍中豪接连扔出几颗手榴弹,大喊:“冲啊!”战士们蜂拥而上,一举拿下了南城门。城门一破,敌人慌做一团,纷纷举枪投降。这次战斗,毙敌300多,生俘100多,敌营长王国桢、靖卫团团长李树滋均被击毙,同时活捉县长张开阳。

5月4日,朱毛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为中国红军第四军)。伍中豪任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

朱毛井冈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敌人惶惶不可终日,蒋介石接连电令湘粤赣三省军阀“克日会剿”井冈山。湖南军阀吴尚带三个团,从西面向宁冈进犯;绰号“两只羊”的江西国民党军第九师杨池生、第二十七师杨如轩率五个团,从东面向永新扑来,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里。

红军决定避强就弱,主动出击,在龙源口附近的新老七溪岭迎击敌人。毛泽东和伍中豪率三十一团三营,在永新龙田、潞江一带担任阻敌和牵制任务。

6月23日,恰逢端午佳节,龙源口战斗打响了。新、老七溪岭上空,枪声如麻,弹雨纷飞,硝烟滚滚,杀声震天。

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打垮江西“两只羊”,取得龙源口大捷。伍中豪率三营击溃敌七二九团一个营,并乘胜追至永新县城。

7月中旬,红四军二十八、二十九团远离根据地去攻打郴州,赣敌11个团进犯永新。当时,留守永新的只有三十一团一个团。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毛泽东将三十一团分散,组成南北中三路行动委员会。伍中豪率一、七、八连为北路行动委员会,在小屋岭、虚皇岭、高东岭一带抗敌。他们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把粮食、牲畜、用具藏匿起来,把水源堵死,把河水弄脏,把大小道挖断,把空村、空城留给敌人。男的按军事组织编成4个赤暴团,6000余人,配合正规部队,白天到山头上挥动红旗、梭镖,晚上满山遍野举火把、燃篝火,时而西边喊杀声不断,时而东边枪声爆起,时而组织小部队偷袭敌人驻地,敌人惶惶不可终日,龟缩县城不敢乱动。就这样,把赣敌11个团困在永新达25天之久。

朱德攻打郴州受挫,二十九团溃散,毛泽东闻讯,立即和伍中豪率领三营连夜赶往湘南接应朱德部队,朱德非常感动。9月13日,伍中豪又指挥三营与二十八团在遂川黄垇伏击追兵刘士毅部第七师5个营,俘敌官兵200余人,缴枪250支,并攻占遂川县城。

9月底,赣敌周浑元旅第二十七团进犯茅坪,红军大部队外出游击,只剩下三营和团部。伍中豪以“出兵要奇,冲锋要猛,追敌要快”的战术突发袭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仓惶北逃,伍中豪又指挥三营乘胜收复宁冈全境。

从此,伍中豪骁将的声誉遍播井冈,威震敌胆。

1928年冬,井冈山迎来了一场大雪,困守在井冈山的数千名红军面临饥寒和缺医少药的严峻考验。而恰在这时,国民党又兵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进攻。总前委紧急召开柏露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柏露会议后,伍中豪任三十一团团长。1929年1月14日,他率领三十一团跟着毛泽东和朱德踏上了新的征程。敌人沿途围追堵截,红军险象环生,伍中豪率领全团战士血战大柏地,解放汀州,然后三打龙岩,横扫上杭,克永丰、取于都、战河坝,开辟中央苏区屡立奇功。红四军在汀州改编为三个纵队,伍中豪担任三纵队司令员,并被选为红四军总前委委员(毛泽东为书记)。后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伍中豪任军长,被选为中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因红军第二十军军长胡少军牺牲,伍中豪改任红二十军军长。

突遭敌人伏击,不幸被害

伍中豪身经百战,最后积劳成疾。1930年,李立三企图实现自己“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构想,命令红军攻打长沙。毛泽东出发前,亲临医院看望伍中豪。

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红军屡攻长沙不下,毛泽东于8月19日、8月24日两次写信,要伍中豪组织三万人马急赴前线支援。伍中豪接到毛泽东的信,心急火燎,立即四处联络,催促各县独立团迅速集中。一天黄昏,伍中豪带着警卫排途经安福城郊,突遭敌人伏击,不幸被害。

王运朝写的《井冈风云录》摘录

朱德从房里走出来,乐呵呵地说:“总政委回来了。各军的领导都在,你还有啥子要强调的?”

毛泽东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告诉他以往讲得很多啰,今天就不讲了。他兴奋地说:“古柏这人办事很认真。来、来,我有好消息告诉你哩!”

朱德随毛泽东坐在树下,很感兴趣地问:“啥子好消息?”

毛泽东神秘地说:“扩红的布告一贴出去,参军的伢子涌跃得很哩。十二军军长伍中豪带病到安福去催促新兵集中了。”

原来,伍中豪在1930年初,因积劳成疾患了急性肺炎,住进了长汀福音医院。毛泽东曾多次去看他。6月间,奉命西征之前,毛泽东专门去看过他,并留下了“有事写信给你”的便条。

1930年的8月,毛泽东在西进途中,派人送信给伍中豪,要他征集新兵补充。事隔几日,他又接到毛泽东的第二次来信,要他在一个月内征集2万新兵,第一批由他亲自送去,第二批由陈毅送去。这时的陈毅,没有随军行动,而是留在赣南组建了红二十二军,并积极开展地方的武装工作。伍中豪接到毛泽东的来信,拖着带病的身子,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到安福催促新兵的征集工作。

深夜,毛泽东正在整理调查得到的情况,警卫员吴吉清打来洗脚水。毛泽东收拾、整理好案头上的东西,准备休息,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警卫员吴吉清前去开门,朱德、朱云卿满脸严肃地走进来。毛泽东见他俩人面色不对,开玩笑地说:

“你二人演得是哪出戏?”

朱云卿心情沉重地说:“刚刚接到报告,伍中豪同志……”毛泽东惊问:“他怎么了?”

朱德简明厄要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伍军长带警卫排到了安福县城郊,突然遇到了地方武装的偷袭……”

毛泽东急问:“报告的人呢?”这时进来一个满身伤痕的年轻战士。毛泽东走上前去,帮他揩除脸上的血迹,说:“你讲讲经过。”

战士悲痛地说:“我们行至安福县城郊,天都黑了……”

事情是这样的。伍中豪带领警卫排正在山林相掩的路上行进,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伍中豪情知有变,大喊一声:“卧倒!”

敌人密集的枪弹把他们压在山下,红军战士虽然迅速还击,还是死了不少的人,他的警卫员也中弹身亡。山头上打他们伏击的是安福县地主武装靖卫团团长刘日新。

刘日新40多岁,过早的发福使他中等身材的体形显得行动不便。他居高临下指挥,大声地喊道:“弟兄们,狠狠地打!”

树林中的红军战士在弹雨中,又有几个牺牲。伍中豪见事态严重,让警卫排长带人突围。警卫排长坚持要军长带人冲出去,他来掩护。伍中豪要警卫排长服从命令,快撤。这时,枪声愈来愈密集,有些树枝被打成两截,有的小树被拦腰截断。警卫排长还要坚持留下,伍中豪意已决,威严地说:

“别管我,快执行命令!”

警卫排长只好带人后撤。伍中豪带领留下的战士向敌人射击,掩护他们安全撤退。这时山头上的敌人开始喊话。

“你们被包围了,快快投降吧!”

“不投降死路一条!”

山头上,喊话的敌兵刚说完“快投降”三个字,被一名红军战士击毙。敌人的机枪更加发疯地射击。这时,有人喊“军长”,刘日新听到后,大喜过望,不由手舞足蹈起来,大声叫道:“弟兄们,听到了吧,山下小股共匪中,有一位军长,谁打死他,我赏他五百大洋!谁抓活的,我赏他一千大洋。弟兄们,冲啊!”

敌兵在金钱的诱惑下,不顾一切地向山下冲来。树林中的伍中豪已受重伤。此时,他的身边仅剩下两个战士。他们一边搀扶着伍军长,一边还枪射击,一边撤退。突然,又有一颗子弹击中伍中豪的胸部,同时又有一名战士中弹身亡。

“军长。”活着的战士声泪俱下地大叫一声,背起伍中豪往山下撤。这时,山上的敌人见林中无人还击,也呼叫着冲下山来。伍中豪坚持下来,让他突围。战士不肯,伍中豪用尽尚存的力气,拉住树枝挣脱战士的背。这个战士只好突出重围回来报告。

毛泽东让警卫员吴吉清将这个战士扶下休息。他心情沉痛地摸出一支烟,由于悲痛,点了几次都未能点燃,警卫员陈昌奉将油灯拿到他面前,他才俯在上面点燃。毛泽东猛吸一口,烟头燃烧处的红光,照亮了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朱德和朱云卿也告辞回去。

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仍悲痛地在院中孤身徘徊。天空划过一颗将星。毛泽东伤感地注视着流星划过天空消失处。他思绪难平,深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毛泽东这一夜,又失眠了。

伍中豪与林彪

同是黄埔四期生

伍中豪与林彪两人同是黄埔四期生。不同的是伍中豪编在步兵科第一团八连,林彪编在步兵科第二团三连。从第四期开始,黄埔军校按成绩将学生编入军官团与预备军官团。伍中豪所在的第一团是军官团,林彪所在的第二团为预备军官团。可见伍中豪在黄埔的成绩优于林彪。

成绩优于林彪

两人都是叶挺部队出身。林彪在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当排长、连长,七十三团是前身是叶挺独立团。伍中豪则在第十一军二十四师的新兵营当连长,二十四师师长就是叶挺。

林彪参加南昌起义,伍中豪参加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部队编为红四军二十八团,林彪为该团一营营长;秋收起义部队编为三十一团,伍中豪为该团三营营长。

两人又一起当团长──林彪为二十八团团长,伍中豪为三十一团团长。

两人又一同当纵队司令──林彪为第一纵队司令,伍中豪为第三纵队司令。

两人又一同当选红四军前委──1929年11月28日,红4军第9次代表大会,伍中豪与林彪选前委委员。

两人又一同当军长且同时成为第一届中央军委委员──林彪任红四军军长,伍中豪任红十二军军长。

伍中豪长林彪两岁,两人都是红军年轻优秀的指挥员。

肖克上将回忆说:伍中豪没有林彪那种架子,他是北京大学文科三年级学生,是学文学的,有较好的旧学功底,被誉为“第四军的文学家”。后来叛变的二十八团二营长袁崇全也爱好文学诗歌,与伍中豪唱和;伍中豪回信说,作诗要意境好,还要音调铿锵。伍中豪讲话从容,温文尔雅。他的军事水平也高,能把一支部队带好,训练好。任三十一团团长之后,该团战斗力有提高,能攻又能守,特别是在守的方面,比林彪的二十八团要强。二十八团能攻善战,但有时稳不住。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俩都是将才,可惜伍中豪“出师未捷身先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