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伍弟奴 |
释义 | 伍弟奴(1905年-1931年),福建省松溪县花桥乡人,松溪县路下桥苏区的主要创始人,松溪县路下桥民众会和“路下桥暴动”事件的主要领导人。在打土豪抗民团的斗争中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成为松溪县西北地区的群众领袖,在建(瓯)松(溪)政(和)边区48个村庄开辟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9月19日,不幸被捕,被敌人用火烧死,壮烈牺牲。 中文名:伍弟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松溪县花桥乡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31年9月19日 人物生平伍弟奴,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出生于松溪县花桥乡官后村,世代务农,家境清贫。由于长期在外伐木、放木排,结识不少思想进步的朋友。 1928年(民国17年)秋,参加崇安(现武夷山市)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民众会组织,并担任民众队班长。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4月,受崇安苏维埃政府的派遣,与叶林生等人返回松溪县开辟革命根据地,在路下桥一带秘密串连,宣传革命道理。不到两个月便建立了路下桥民众会,号召民众“抗官粮,抗捐税,打倒土豪劣绅,大家起来当红军”。1929年6月19日,伍弟奴带领17名民众会会员,在松溪县路下桥举行武装暴动,成立农民武装,并到路下桥庆下村捉拿税棍。1929年8月11日,又带领七名会员,夜袭浦城县水北街民团团总罗永福家,缴获手枪一支。此次事件获得了崇安苏维埃政府的表扬,并奖励步枪两支。他率领的农民队伍正式编成民众队,伍弟奴担任排长,直属崇安民众局(后改红军局)领导,在松溪地区开展革命斗争。 路下桥民众会暴动,使松溪县国民党政府惶恐不安,派祖墩民团团总张枫庭于1929年10月3日带队到路下桥镇压。伍弟奴乘张枫庭站脚未定,率队夜袭张枫庭的住处,砍伤两个团丁,缴获两支步枪后,从容转移。 伍弟奴为了壮大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加强组织和宣传工作,一年中在松(溪)、政(和)、浦(城)、水(吉)边区发展民众会员1000多人,并扩大了武装力量。花桥乡民团团总刘智有因受张枫庭的排挤,也率团丁20多人投奔民众会。至此,民众会武装力量增至300多人。1930年3月,崇安红军团将路下桥武装力量编为一个连,任命伍弟奴为连长,控制四县边境48个村。 1931年1月,国民党军一个团和松溪县保安中队共七百多名兵力,分两路向路下桥进攻,民众会被迫分散转移隐蔽。在1931年3月间,伍弟奴因购买枪支被屏南县土匪劫持,险遭不测,脱险后,毫不气馁,仍继续领导革命斗争。1931年6月在崇安苏区派员协助下,成立路下桥苏维埃政府,伍弟奴任主席。同时成立妇女队、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1931年年7月,国民党保安团纠集反动民团武装大刀会进攻路下桥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20日,伍弟奴率部在登山黄塘与大刀会的战斗中身负重伤。1931年7月22日,祖墩民团又联合浦城县和政和县的边境大刀会围攻路下桥,烧毁路下桥、塘边、中村、西溪四个村庄。民众队分散隐蔽,武装斗争转入低潮。1931年9月19日,伍弟奴伤势稍愈,即与其妻何小妹等三人往崇安团部求援,途经浦城县水北街渡头村时,被反动地主武装扣留,当地土豪认出了他,将他烧死,年仅27岁。 纪念英雄1986年6月,中共松溪县委员会、松溪县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陵园内建立了路下桥民众会暴动纪念亭,并在纪念碑上铭刻伍弟奴等先烈的革命功绩。 1999年为纪念“路下桥民众暴动”75周年,福建省、南平市老区、民政部门出资30余万元,社会各界捐资20万元,在松溪县路桥小学后山兴建了松溪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面置有伍弟奴铜像一尊。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