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汉字

伍 wǔ <1>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伍(五人)。 <2>军队:入伍。落伍(掉队)。 <3>同伴的人:羞与为伍。 <3>“五”的大写。 <4>姓。

基本信息

拼音: wǔ部首:亻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五笔86:WGG 五笔98:WGG 仓颉:OMDM

笔顺编号:321251 四角号码:21212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4F0D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 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五人)。

2、 军队:入~。落~(掉队)。

3、 同伴的人:羞与为~。

4、 “五”的大写。

5、 姓。

详细字义

〈名〉

1、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2、 同本义 [five persons]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five soldiers]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4、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5、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five families]。如:伍籍(平民的户籍);伍侯(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6、 [数]∶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 [five]。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

7、 军队[army]。由为战争而武装和训练起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大团体,主要指陆军。如:入伍

8、 同伴 [companion]。如:羞与为伍

9、 成对的组合 [pair]

八八为伍。——《汉书》

10、 姓。如:伍相(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伍相国市上复吹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动〉

1、 交互错杂 [crisscross]。如:伍参(交错参杂)

汉英互译

army

five

方言集汇

粤语:ng5

客家话:[梅县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东莞腔] ng3 [宝安腔]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潮州话:ngou2 (ngóu) ngou6(ngǒu)

相关词语

驺伍 卒伍 阵伍 贼伍 庸伍 佣伍

营伍 牙牙伍 虚伍 行伍 阎伍 行伍

行伍出身 学伍 羞与为伍 羞与哙伍 伍壮 伍胥

乡伍 伍子涛 伍人 伍什 伍胥潮 伍廷芳

伍胥涛 伍子胥 无伍 伍相 伍旋 伍弄

为伍 伍侯 伍百 退伍 伍乘 伍参

伍符 伍老 伍伯 伍潮 伍的 伍长

伍部 伍籍 伍浓 伍列 退伍军人 同伍

2 姓氏

伍姓的历史渊源

伍姓出自芈姓。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孙叔敖生气的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沿袭伍姓。

回族姓氏

回族中的伍姓,其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据《伍氏家谱》载,始祖伍儒,字德全,原籍西域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北平奉诏迁居金陵城中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自伍儒起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伍氏后裔族人繁多,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译有《归真要道》等;清中叶有中甲戌科探花的伍长华,曾任湖北巡抚与林则徐一起在武昌禁鸦销烟;清末民初有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伍崇仁,有毕生从事教育的伍崇贤,有任民国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浙江、江西教育厅厅长的教育家伍崇学(又名仲文)。解放后,伍氏家族中各科类学者。专家相当多。另外,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伍姓历史名人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伍豪:周恩来总理在五四时期用过的笔名,当时,周总理和一些热血青年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他们都不想用自己的真名,就以抓阄的形式取了些代号互相称呼,邓大姐当时抓到的是一号,就叫逸豪,总理抓到的是五号,就被称为伍豪。年轻时,周总理很喜欢伍豪这个名字,曾用它作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国民党很多人也知道伍豪就是周恩来的笔名。

伍秉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广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

伍氓,字毓圣,岭南伍氏始祖,伍钦公之四子。登宋徽宗宣和五年(1124年)进士,选殿前校尉,勅上柱国,后因忤旨,贬谪岭南十三将,镇守南恩州(阳江),卒于官。年五十有六。时二子尚幼,妣麦氏诰封一品夫人偕二子扶棺葬公于阳江县象山,后携二子朝佐、朝凯四十六世祖,择居于文章里,斗洞绿围(今旧屋村),为绿围房始迁祖。因麦氏太婆插柳围村,柳绿垂荫,故曰绿围,其子孙亦称柱国房。

伍祐:字祐之,宋代宁化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祐盐场"。

伍隆起:新会人,宋代名将。宋末,他率义军与元将张弘范力战不屈。后来,他手下的叛将谢文子杀了他,持首级投降了张弘范。当时的宋朝宰相陆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为首以葬。后又派人抓到谢文子,杀之以祭祀伍隆起。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故伍钝绝口不提仕进,一心侍奉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福:字天锡,明朝时临川人,正统年间举人,历任咸宁教喻,陕西安察副使。伍福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编著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苹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赏集》。

伍廷芳: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后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陈明叛变,忧愤而卒。

伍洪兵:仙涪伍,出生居住于涪城仙海。

伍 聚集地

堂号

"孝友堂":孝是指对父母孝,友是指对兄弟友爱。春秋时的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国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听信谗言,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杀了。伍员逃到吴国,帮助吴王伐楚,一举灭了楚国。当时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员就掘开他的坟墓,打了他的尸骨三百多鞭,报了父兄之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