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味子丸 |
释义 | 五味子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六【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组成】人参 五味子 炒补骨脂 白术各60克 炒山药 茯苓各45克 吴茱萸 巴戟天(去心) 肉豆蔻(面裹煨)各30克 煅龙骨1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 五味子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组成】五味子30克 白茯苓30克 车前子45克 巴戟30克 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罗为末)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主治】诸虚劳损,肾气不足。 五味子丸-《圣济总录》卷一八六【组成】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焙)2两,补骨脂(炒)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石斛(去根)1两,山芋1两,海桐皮(锉)1两,黄耆(细锉)1两,菟丝子6两(淘去浮者,酒浸3日,别捣取末3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功效】补虚损,益气血,壮筋骨。 【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五味子丸-《症因脉治》卷四【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益智仁。 【主治】脾肾俱虚泄泻,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尺中皆软。 五味子丸-《医方大成》卷七【来源】《医方大成》卷七。 【组成】阿胶(蚌粉炒)1两,熟地黄(洗)1两,白茯苓(去皮)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山药2两,五味子(炒)2两,贝母(炒)1两,柏子仁1两,人参1两,百部,茯神(去皮木),远志(去苗,取根上皮),防风(去芦),杜仲(去皮)2两(姜汁浸,炒去丝)。 【主治】心肝二经蕴积风邪,并肾脏虚耗,眼目昏暗,或生翳膜。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服1丸,食后姜汤嚼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