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顾鼎祥
释义

顾鼎祥,机械制造专家,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制造出首台国产梳棉机,装备了国内众多纺织厂并出口国外。接着组织科技攻关,研制金属针布和高产梳棉机。此后,又研制了多种粘胶纤维、维纶及腈纶设备,为化纤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人物简介

顾鼎祥(1901~1985),曾用名顾家骥。上海市人。

顾鼎祥1925年6月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1925年10月任唐山机车厂实习生。1927年任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1928年任北宁铁路机务处副工程师。1939年任开滦矿务局唐山机厂工程师。1945年任开滦矿务局秦皇岛机厂厂长兼工程师。1946年6月到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现青岛纺织机械厂),先后任工程师、工务科主任、副厂长、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

顾鼎祥曾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并担任过山东省机械学会理事、青岛市机械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科协常务委员、政协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青岛纺织机械厂科协主席。1972年9月退休,1979年5月改为离休。1985年2月17日病逝于天津。

个人履历

早期人生

顾鼎祥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富贵家庭。1917年进上海南洋大学附中上学,1925年6月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1925年10月至1946年6月在唐山机车厂、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宁铁路机务处,开滦矿务局唐山机厂、蓁皇岛机厂等单位任练习生、助教、课员、工务员、副工程师、工程师、厂长兼工程师等职。1946年6月至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现青岛纺织机械厂)任工程师、工务科主任、副厂长、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

组织领导梳棉机生产基地建设

青岛纺织机械厂原为敌伪时期的一个修配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组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的第一机械厂,人员不足800人。1949年解放后,中央贯彻以轻养重经济战略方针,决定自力更生由国内厂家配套生产全程棉纺织机械。在顾鼎祥的主持下,1950年5月青岛纺织机械厂成功地制造出首台国产梳棉机,经验收试用,符合质量标准,当年生产59台。接着顾鼎祥博采众长,三次造型、定型。1954年该产品被纺织部定型为1181型梳棉机,台时产量为5.5公斤,正式列为纺织部系列设备,并出口国外。

金属针布的应用是梳棉工程的一项创新。顾鼎祥带领技术人员自己动手制造设备,开展试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克服了金属针布坯条制造、冲齿、淬火、防锈等关键,于1956年成功的制造出金属针布,为新型梳棉机配套。同时也为国内棉纺厂老机改造提供了条件,金属针布是青机厂在国内首创成功的产品。

开发国产化学纤维设备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为了解决“棉粮争田”纺织原料不足的问题,发展化学纤维提到重要的位置。顾鼎祥对发展化纤机械设备十分重视。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深入车间解决技术关键,按照纺织工业部的安排,该厂承担多数粘胶纤维制浆设备的制造,在他的组织下,攻克了压力容器焊接,防腐凤机的衬胶及水析机聚氯乙稀容器管件的焊接等关键,这些技术在当时都是技术上的创新。为了完成化纤设备的生产任务,在纺织部支持下,他主持了对钣金车间的技术改造,建成了新厂房,增加了大型剪床,卷板机等,设备,为批量制造化纤设备打下基础。

设计电锭、电锭开关和变频机组

电锭、电锭开关和变频机组是粘胶纺丝机的关键配套电气设备,由我厂负责设计制造。在他的带领下,科技人员克服了资料短缺等困难,自主设计试制成功。在制造中攻克了电锭锭套高精度锥孔的加工,电锭开关接触点防腐及簧片使用寿命和变频机组高压线圈真空浸胶等技术关键。1961年青机厂完成90多种新产品的试制任务,圆满完成了粘胶纤维的机械设备及电锭,变频机组等电气设备的试制任务。为杭州、丹东、南京、新乡等化纤厂提供了装备。以后又承担了多项维纶设备和睛纶设备的制造。为了解决晴纶压泸机泸板、泸框的铝合金铸造和表面防腐的技术关键,他深入实际进行科学试验,终于利用当时的国内材料及装备条件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要求,并建成从铸造到加工再到表面防腐涂装的生产线,顺利地进入批量生产。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开发国产化学纤维设备做出了贡献。

晚年时期

顾鼎祥1972年9月1日退休,1979年5月8日改为离休,1985年2月17日病逝于天津 。

个人贡献

针布是梳棉机的重要器材,直接影响梳棉机的分梳、除杂效果和生产效率。早期梳棉机的分梳元件是弹性针布,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仅有上海远东针布厂一家生产,产量较小,满足不了全国纺织厂的需要,多数依赖进口。在顾鼎祥的主持下,当时的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开始筹备制造弹性针布,于1948年10月针布工场全部建成,使弹性针布顺利投入生产,基本满足了国内需要。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外开始研究用金属针布替代弹性针布。金属针布的应用加强了对纤维的分梳,使梳棉机的效率得以快速提高。但是金属针布齿小密度大,齿形的几何精度要求高,齿尖要求有一定的硬度以达到锐利耐磨,而齿背要求柔软以达到包覆后的平整,有很大的制造难度。要使金属针布能够在梳棉机上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自己动手研究制造。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试验小组,由工程师陈椿年等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组成,重点突破高速冲齿和齿尖淬火等技术关键,自己动手制造简易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先做出样品,然后再研制大量生产的设备。由于方法正确,措施得力,1956年12月试制出了合格的金属针布,并研制出从钢丝压延形成坯条到高速冲齿、淬火回火设备、包卷设备等一系列金属针布生产设备,成立了金属针布车间,为以后A186型高产梳棉机批量生产配套,同时也为国内众多棉纺厂老机改造创造了条件。金属针布是青纺机厂在国内首创成功的产品;后来由于棉纺厂普遍采用,又发展了甘肃白银针布厂、上海金属针布厂等多家金属针布制造厂,基本满足了新机配套、老机改造及日常维修的需要。

梳棉机在棉纺设备中,一向是配台数量较多的机种,20世纪50年代初每万锭配台达48-50台。经过不断的改型创新,产量大幅提高。此项进步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基建投资,为赶上国际水平跨前了一大步。青纺机厂对梳棉机的改进创新和顾鼎祥对产品创新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1950年制造的首台国产梳棉机为CM型,台时产量为3公斤。在此基础上,1953年1月经过改进的1181A型梳棉机投产,其后又开发了1181B型、C型、D型等多种机型,台时产量都只有5公斤左右。1958年纺织工业部组织工作组在青岛成立了梳棉机试验基地,在纺织科学研究院、青纺机厂、山东纺织研究所、青岛纺织工业局、青岛国棉四厂、五厂等的参与下,开展梳棉机高产的研究。先后研制了1181E型、1181F型梳棉机,在高产方面取得了进展。台时产量提高到10 公斤,万锭配台减少到30台,机器性能有较大提高。其后又在工作组专家的参与下,研制了A185型梳棉机,于1965年9月通过鉴定;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和提高,1966年8月A186型高产梳棉机通过鉴定,正式批量投入生产,台时产量达25公斤。此后又改进发展出A186C、A186D等多种型号梳棉机,万锭细纱配用梳棉机减少到16-18台,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顾鼎祥对发展化纤事业十分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为了解决“棉粮争田”、纺织原料不足的问题,把发展化学纤维提到重要的位置,安排青纺机厂制造粘胶纤维机械。顾鼎祥不顾年老体弱,带领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职工积极投入到粘胶纤维机械设备的制造中去。他带领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深入车间解决技术关键,1961年青机厂圆满完成了粘胶纤维中的二硫化碳设备及电锭、变频机组等电气设备的试制任务,为杭州、丹东、南京、新乡等化纤厂提供了建厂装备。以后又承担了多项维纶设备和腈纶设备的制造。为了解决腈纶压滤机的滤板、滤框的铝合金铸造和表面防腐等技术关键,他深入实际试验研究,终于利用当时的国内材料及装备条件,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要求,顺利地投入批量生产。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开发国产化学纤维设备作出了贡献。

人物简历

1901年1月5日 出生于上海闵行

1925年 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

1928-1939年 北宁铁路局机务处课员、工务员、副工程师

1939-1945年 开滦煤矿唐山机械厂中高级司员、技师、帮机师

1945-1946年 开滦煤矿秦皇岛机械厂厂长、工程师

1946-1949年 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工务课主任、工程师、副厂长

1949-1956年 青岛纺织机械厂第一副厂长、工程师

1956-1972年 青岛纺织机械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

1982年 评为高级工程师

1985年2月17日 病逝于天津

社会任职

顾鼎祥曾被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过山东省机械学会理事、青岛市机械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科协常务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纺织机械厂科协主席。

社会评价

顾鼎祥品德高尚,作风踏实,以身作则,团结进取,在青机厂的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科技人员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可敬可亲的老厂长,处事光明磊落,工作认真负责,平等待人,从不以职位资格自恃,是大家爱戴的一位一心倾注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好厂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