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七大学
释义

五七大学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通称《五七指示》。毛泽东说:

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

毛主席接着指出:工人、农民、学生也要这样做。

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王禄林认为,《五七指示》是毛泽东深思熟虑的产物,是他心目中的新世界宣言书。《五七指示》产生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砸烂旧世界”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呢?《五七指示》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

第一,一个逐步消灭分工的社会。按《五七指示》来做,每个单位都有工、有农、有兵,从而可以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社会各行业之间的专业区别将消失。很显然,这是用自然经济的思想来改造社会,同社会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背道而驰。

第二,一个逐步消灭商品的社会。《五七指示》提出的“大学校”是对把人民公社办成一个“小社会”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设想由军队带头,在各条战线搞起来。但人民公社内部工、农、商、学、兵五业俱全,而“大学校”里只有工、农、学、兵,砍掉了商业。这是毛泽东的疏忽吗?不是。这是毛泽东经过60年代初期的几年探索和研究之后,下了决心,要逐步消灭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制度。办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大学校”,是他设想出的消灭商品的途径。

第三,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提出消灭社会分工和商品制度,目的是要消灭工农、城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三大差别,实现人们在劳动、教育、物质生活方面的平等。但他不是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条件下来消灭三大差别,而是用平均主义的办法消灭三大差别。

从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初试供给制,一直到《五七指示》,毛泽东一直坚持左倾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愈演愈烈,导致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错误。(《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马立诚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基于以上指示,也是为了相应党的号召,在我国基层农村就创办了很多的“五.七”大学,我当时就读的“郭庄管区五七大学”是一个学农、学军、学工的一个全能学校。学农:你可以学到土壤改良、科学配种、牧畜选良等,学军:当然是离不开枪支了,我经常把半自动步枪带回家,就是玩一个够。学工:车床、机械维修、驾驶术等很全。文艺也学,学习戏曲,音乐等表演和演唱艺术。

我的学习生活就这样的丰富,最后还是喜欢陶瓷制作、绘画与文亭壶艺,也就这样来养活我的六口之家还有老妈妈,当然了,两个女孩子读大学一个男孩读高三我很充实!

上五七大学也有很多有趣的事,这与年龄都很有关系了,以后的日子再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