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壮公祠 |
释义 | 武壮公祠始建于光绪十年,位于庐江城东大街,坐南朝北,三阵十五间,总面积 2000平方米,清政府为表彰吴长庆生前功绩,在庐江县城建造的一座专祠,名曰:“武壮公祠”,是庐江县城内唯一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历史人物简介吴长庆(1829—1884年),字筱轩,晚清著名淮军将领,谥“武壮”,故后人尊称武壮公。庐江县沙湖山人,袭云骑尉世职。 故事背景咸丰十一年(1861年)创建淮军,吴长庆以所部500人组成“庆字营”。次年率部从李鸿章援上海,转战苏、浙、鲁、冀、豫诸省歼剿捻军,“叠克名城,嘉兴之役,战绩尤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任直隶正定镇总兵,后又相继升任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光绪六年,受命帮办山东海防并节制全省防军,率部驻登州。 光绪八年,朝鲜内乱,禁军犯王宫,杀大臣,王妃失踪,烧日本使馆。日本国伺机出兵侵略。朝鲜国王求援,清政府遂派吴长庆率部东渡,以轮船济师直抵其都(汉城),计擒乱首押送中国,击散乱党,迎复王妃,迅速平息叛乱,粉碎了日本企图侵略的阴谋。平息内乱后,吴长庆奉旨留镇汉城,帮助朝鲜建立军队,巩固和加强防御,“修治道途,救灾恤民,以示恩信”,深受朝鲜人民的爱戴。 吴长庆治军严明,与士卒“患难乐与相从”,且“不私货财”,他所率领的部队极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如此,军务之外,他还带领军队帮驻地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如在扬州疏盐河,江浦治黑水、玉带河等。他虽一生戎马生涯,转战南北,但他始终不忘故里,曾数次出资置办庐江文庙礼乐器,建万仞宫墙,置义庄济危扶贫,捐修庐城(东门)捧檄桥和(西门)绣溪桥。与此同时,他还捐田两千亩,兴办三乐堂,后又捐银数千两,在南京购置房产百余间,创设庐江试馆,专为本县参加南闱乡试庠生,提供备课和住宿的场所。 吴长庆于1884年奉命回国,当年7月13日病逝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终年56岁。 公祠建立吴长庆病逝后,清光绪皇帝“诏优恤,谥武壮”,“该战功事绩宣付史馆立传,加思予谥,准予立功地建专祠”。是年,棂归故里,清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拔银两兴建专祠,名“武壮公祠”(据资料记载:吴长庆病逝后,朝鲜国王派使团专程奔赴庐江参加葬礼,捐资与清政府共同修建吴长庆故居,并在平壤和汉城建造纪念馆和祀祠)。 武壮公祠坐落在庐江县城东大街,落成于清光绪二十年。该祠坐南朝北,通体结构为大木殿式,3进两庭院,每进5开间。由照壁、门楼、庭院、廊庑、厢房、寝室、祭殿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达2千多平方米。专祠布局井然,匀称严谨,蔚为壮观。祠内集徽派木、砖、石雕和江南苏式浮雕彩绘之大成,以木雕最为精湛。其梁枋、斗拱、平盘斗、隔扇、梁脐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中进大厅,巨柱驮梁,设计巧妙,气势恢宏。墙基、廊檐及庭院天井地面,均铺设着石板、石条,凿工精细,平整如切,柱基全为雕凿精美的石鼓。专祠内,前堂陈列着吴长庆生前遗物;中进大厅是祭殿,正中是武壮公画像,两则有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亲笔书写的对联:“袍泽渐凋零,仗剑有谁怜我老;鼓鼙太悲壮,登坛犹悔用公迟。”后厅摆设有明清宫庭器具,以及名人字画和文房四宝,均具有极高的文史和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价值该祠自建成至今,已整整110年。当时,除地方政府每年一次的公祭及其家族后裔的一些祭祀活动外,多为关闭。后历经战乱,几经变革,当年的恢宏气势早已荡然无存。门前照壁全被拆除,祠内物品等件有的被其后裔收藏、变卖,有的被盗、被毁,祠内空旷如野。尤其是“文革”期间,祠内所有精美的石雕木刻,全被列为“四旧”,或砸碎、或铲除,惨遭毁坏。但所幸的是,其青砖小瓦、3进两庭院以及徽式风火墙等主体结构尚保存完整,祠内建筑的木构件除雕刻的图案被破坏外,其他基本较为齐全。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保护历史名人及文化遗产工作又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武壮公祠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武壮公祠通体结构为大木殿式,布局井然,殿室内外的天花、地板和柱、椽、四壁均刻有江南苏式浮雕彩绘,建造考究。堂前、厅后陈列着吴长庆生前遗物、明清宫廷器具、历史名人字画和文房四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1987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武壮公祠产权归县邮政局。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曾多次联名呼吁要求县人民政府,为了我县旅游开发和对外开展文化、经济交流的需要,将该古建筑产权收归县文物管理部门修复管理。 地理位置武壮公祠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城东大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