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 |
释义 | 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是为了展现和纪念广西武宣县光辉的革命历史而建设的一个纪念陵园,目的是让人(特别是新一代人)牢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该陵园始建于1991年9月,坐落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城马鞍山公园内。从该陵园中,游客可以感受到革命事业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确立为未来生活而奋斗的目标。 简介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城马鞍山公园内,是为了纪念武宣县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武宣县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献身238名烈士而建,是武宣县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陵园特点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中心建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平台、基座、碑体及雕像四部分组成。主体建筑高18.3米,纪念碑的雕塑由6个人物塑像和一面犁头旗组成,用麻花色花岗岩石制作。犁头旗是武宣县早期农民革命斗争的标志。6个人物塑像象征武宣县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整个图案宏伟壮观。基座刻着碑文和写着革命烈士的姓名。平台由大理石铺面,外有栏杆、台阶、石凳,栏杆外建有花池。 建立与发展历程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始于1991年9月筹建,1993年4月5日落成,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工程总投资36万元。因公园扩建成今貌(注:指2011年陵园的面貌),陵园地处马鞍公园正中,四周林木葱郁。二十一世纪初以来,随着公园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园内道路四通八达,陵园与公园融为一体,成为武宣县群众锻炼、休闲之地。 历史事迹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武宣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的成立、保卫祖国、捍卫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据统计,有160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如刘月高、彭功甫、潘业俊、陈义光、刘铁民、韦天强、江明彬、江明郎等优秀儿女,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现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守敏、黄小克等革命烈士,为了保家卫国、捍卫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英勇献身。他们虽死犹存,得到武宣县人们的敬仰和纪念。 纪念意义该陵园的纪念意义在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革命传统。武宣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提供一个场所让人们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增强人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该陵园对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的教育意义也非常重大。通过组织各种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凝聚青年力量,加强孝敬美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纪念陵园的纪念活动,使年轻一代树立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报效家乡的决心,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