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山 |
释义 | 山名武山位于泰和县境中部,为上田、马市、南溪乡(镇)界山,原称武姥(一作“姆”)山。世传唐前有一武姓妇女于此修道炼丹,至老飞升成仙,故名。宋始称武山。山形似马鞍,总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365.7米,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山上原有胜迹武婆冈、风门、狮子峰、仰天湖、珍珠泉、龙王洞、虎龟洞、十八间(洞)、出水岩、东岩、南岩、西岩、北岩、望阳石、屏风石、普陀石、飞来石、鸡冠石、钓台石、礼斗石、试剑石、衣笼石、莺歌石、棋盘石、仙人迹石等38处。西南麓有汪陂村,是闻名中外的珍禽--武山鸡的发源地。历代文人墨客来游者甚众,所作诗、词、游记甚多。 县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详见“武山县”词条。 概述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部,东连甘谷,西接漳县,南通岷县、礼县,北邻陇西、通渭,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素有陇上“书画之乡”、“玉器之乡”的称誉。 武山地处渭河上游,属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0.3℃,无霜期195天,年均日照2331小时,降水量500毫米。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全县总耕地61.95万亩,人均耕地1.68亩。现辖城关、洛门、鸳鸯、滩歌、四门、马力6镇,山丹、桦林、高楼、温泉、杨河、咀头、榆盘、龙台、沿安9乡,34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总人口 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有汉、回、羌等1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9%。 历史武山建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东汉置新兴县,宋为宁远县,元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府,明属巩昌府宁远县,民国初属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民国3年(1914年)更名为武山县。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置以来,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有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其拉梢寺景区单元的摩崖浮雕高42.3米,为亚洲最大。 矿藏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年均水温39℃,是旅游休闲度假、洗浴疗养胜地。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金属矿主要有钼、铁、铜、铬、金等,其中钼矿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20万吨以上。 水资源水资源充足,渭河及其5条支流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分布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 农业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高粱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了蔬菜、洋芋、畜牧和蚕豆、中药材、全膜玉米为主导的三大三小特色产业。蔬菜是武山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25.5万亩,总产量68.9万吨,总产值6.1亿元。武山蔬菜以其品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定点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 劳务及工业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年输转劳务10万人次,创收约7亿元。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以水泥、鸳鸯玉、白酒、食醋、食品、塑编、农药等为主的生产加工配套体系逐步完善。祁连山武山鸳鸯水泥公司为全县最大的工业企业。 交通武山地处天水、定西、陇南三市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从武山县城到周边六县都有公路相连,陇海铁路、316国道和即将建成通车的天定高速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县内通乡通村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发展近年来,武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做强农业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激发商贸活力、培育旅游优势、提升科教水平、实现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紧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GDP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3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同比增长25.4%;大口径财政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50元,同比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2533元,同比增长19.8%。 现状及展望当前,武山已进入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商贸旅游进一步繁荣,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的最佳宜居大县城正在加快建设,二轮小城镇建设有力推进,城乡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和谐社会建设呈现可喜局面,武山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效益武山和谐武山奋勇拼搏,阔步前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