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经七书-中国古代军事智谋精华(绘图·故事本) |
释义 | 武经七书,是宋朝统治者以朝廷的名义钦定颁布的七部优秀兵书,作为“武举”和将领必读之书。其中包括:“兵学圣典”的《孙子》;与《孙子》齐名的《吴子》;宏廓深远的《司马法》;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的《尉缭子》;“规模阔大,本末兼该”的《六韬》;“旨远理深”的《三略》;“兵家术法”,“可垂范将来”的《李卫公问对》。 作者:金三何 ISBN:10位[7805577250]13位[9787805577258] 出版社:哈尔滨 出版日期:2006-12 定价:¥22.80元 编辑推荐中国古代兵书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光华四射。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震撼千古,影响世界,为历代统治者和军事家所重视。 武经七书,相当于军事理论上的“四书五经”。熟读武经七书,即可掌握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的精华。 目录孙子 导语 卷上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军形篇 …… 书摘【案例】春秋时期许多国家的破灭,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处地贫瘠 而国不富,因循守旧而兵不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重战和慎战两个问 题上出了毛病。例如,汉水以东的徐国有地五百里,诸侯来朝者三十六,曾 一度是个有影响的国家。但是,由于徐偃王一味标榜仁义、轻视武备,以致 国灭。长江下游的吴国则是另一种典型。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 、孙武等人的辅佐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之后,本应“不合利而止”,休养 生息,以固国力。但后来他的儿子吴王夫差倒行逆施、骄奢淫逸,孙武急流 勇退,伍子胥后被诛杀。吴王夫差自恃兵力强大,连年征战,使国力耗尽, 结果被越国乘机灭掉。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一个拥有四千多万人口、三百多万军队、五 十五万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欧洲强国,可为什么在德国军事进攻面前短短 六个星期内就迅速败亡了呢?原因是准备不足,军事思想落后,对德军的主 要突击方向判断失误,指挥错误等。但在这些表象的背后,还有一个往往容 易为人所忽视,但又是起着制约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在相对和平时期,法国 政府乃至整个民族的重战思想极度淡化,对战争可能到来缺少准备。 【案例】1949年夏,在前苏联的一次高级会议上,斯大林向他的新任 总参谋长什捷缅科提问:“为什么我们能打败法西斯德国?”什捷缅科回答 :“这是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有党的领导,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有工农业的基础,有红军的英勇善战,有高级将领高超的指挥艺术。”斯大 林道:“你说得全都对,但还没有把问题全部说透。”斯大林列举了德国在 二次大战中的动员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仅军队伤亡达一千三百万 人以上,总人口为八千万,动员率是百分之十六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德 国总人口为六千七百八十万,征兵率达百分之十六点五。接着斯大林说:“ 这样大的动员率,不是出于对战争客观规律的无知,就是出于冒险。多半是 后者。历史经验和战争的一般规律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经得住这样大的 压力。结果,工厂没人干活,庄稼没人种,没有人向人民和军队提供补充一 切必需品……德国的统治者曾两次把德国推向战争,两次都遭到失败……国 家生存能力被破坏,是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这是斯大林分析德国在两次 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原因,涉及战争与国家经济承受力的一次耐人寻味的谈话 。说明一个国家经济的承受力,特别是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承受度,将直接影 响战争的结局。 【案例】1943年的夏季,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