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释义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是湖北省一所历久悠久的重点中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的东路高等小学堂和文普通中学堂,1912年改为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后与湖北省武昌高级中学等校合并,1952年定名为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学,1955年更用现名。

简介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学校位于武昌昙华林,依凤凰山而建,省级重点高中,是湖北省的第一所公立中学,民主革命先驱者宋教仁、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陈潭秋、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著名文学家黄钢、严文井;还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等曾在这里就读。

设施

学校占地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理、化、生实验室仪器配备达Ⅰ类标准,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网络系统居全省中学领先水平。校内现有37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全校教职工178人,有一支廉政、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生、敬业、创新的教师队伍。改革开放以来,18人次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先进实验室工作者、省市劳动模范、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特级教师。

特色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高考上省线率80%以上;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蓬勃开展,《未名文学社》成员每年在省内外正式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优秀习作近百篇;校足球队获2000年“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湖北赛区冠军,学校形成了“继承传统,学有特长,多渠道成才”的办学特色,是省教改试验学校、国家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现代少年》课程实验学校和“九五”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中学劳动技术课教材实验与研究》的实验研究学校,1996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称号。

校友

民主革命先驱者宋教仁,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的董必武,陈潭秋,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国学大师黄侃,著名文学家黄钢,严文井,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沈辛荪,中科院著名物理学家赵保恒等一批杰出人才,还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等都曾在这里就读。

校史

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东路小学堂和文普通中学堂,1912年改为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校,后与湖北省武昌高级中学等校合并,1952年改为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学,1955年定名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5-60年代

五十年代 郭沫若到学校参观抗战时期“第三厅”。“第三厅”位于学校东区。

1953年 省教育厅厅长史子荣同志来学校检查工作并给学校做专题报道。1954年,史厅长又来校参加秋季运动会。

1961年 学校被列为全省十八所重点学校之一。

1961年 党一大代表,原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来校为师生做报告。

1962年 学校举办校史展览。武汉市副市长熊飞等市领导来校参观展览。

80年代

1982年秋 原长春市委书记李一平回母校参观。

1984年 著名报告文学家黄钢回母校,畅谈成长史并题词:在祖国的母亲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儿女,应不愧长江的壮丽与雄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出卓越的成绩。

1985年 为纪念“一二九”五十周年,团省委,省学联,省青联根据省委批示,在学校召开全省纪念“一二九”中心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中顾委郭述申,何功伟烈士的亲密战友许云,省委委员何界生,武汉市委书记黎智,副市长高顺龄等中央省市区领导人和当年参加“一二九”的老校友密加凡等百余人。

1986年 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博士美籍华人姜东明回母校参观。

1987年4月 胡克实同志回母校参观并题词:“实现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

1987年 第三届教师节,赵宝江市长,高顺龄副市长来学校慰问老师。

1988年3月 伍修权同志为学校题词:“教育为建国之本”。

1988年7月11日 美国民间生物教育代表团一行40余人访问市十四中学。

1988年10月 抗战时期的抗敌演剧队二百余人重访故地——“第三厅”旧址,张光年同志为学校书写了“继承并发扬革命文化的光荣传统”的题词。

90年代

1990年12月23日 在学校举行“省高”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省人大副主任黄正夏,省顾委委员密加凡,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泽民,省教委副主任周春华,省政协副秘书长雷万春,武昌区副区长杨向玲等同志参加了纪念活动。

1991年9月10日 省人大副主任黄正夏,副省长韩南鹏,省政协副主席参加了教师节庆祝会。省人大副主任黄正夏,副省长韩南鹏,副政协副主席剪天聪,省政府孙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泽民,省政协副秘书长雷万春,省教委李副主任,市政协常委彭义智,武昌区副区长杨向玲等到会并讲话,到会的还有省教委袁希树处长等。

1991年10月24日 老校友武端卿(国民党陆军中将)从台湾回来看母校。30年代的老校长94岁高龄的郑万选,校友会负责人雷万春,高士粹,陆德茂,区教委党委副书记钟国强以及区政府外经委德同志参加会见

1992年 教师节庆祝会,省政协副秘书长,校友会负责人雷万春代表校友向母校赠送四通打字机一部及校友著作数十种。

1993年2月 高顺龄副市长来校视察,研究学校总体规划;同年8月1日李昌禄副市长,市教委副主任朱木廷,基建处处长张其兴来校视察并到教工宿舍看望老师。

1993年10月 学校举行建校90周年庆典,老校友,原武汉市市长黎智,省人大副主任黄正夏,省顾委委员密加凡,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泽民,原武汉科学院院长谢文生,省人大常委赵家驹,个旧市长朱崇仁,前哈尔滨市市长张德楠等回母校参加庆典活动。校友胡克实,沈辛荪,原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江文,原中顾委常委伍修权,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及省教委主任孙德华,市人大副主任高顺龄,副市长李昌禄等为校庆题词和撰写回忆录。

1994年 学校接受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在市区支持下,兴建“逸夫楼”一座,为武汉市第一所接受捐赠的中学。

1995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和区教委拨专款维修市属重要文物--“第三厅旧址”。

1996年 老校友程宝渠(何功伟同班),30年代旅美校友谢邦昌先后回母校探望。

1995年4月 “逸夫教学楼”落成。国家教委港澳台办副主任丁雨秋,省市区领导朱定昌,魏华强,杨向玲,张岱黎,卢本立及来宾,校友会负责人等出席剪彩仪式。

1996年4月 “三厅”旧址维修竣工及“三厅”陈列室开馆典礼在我校举行。省市区领导邓泽民,黎智,陈华芳,邓铁生,杨向玲,吴健等出席典礼。

1996年11月 学校通过区市两级教育督导检查,被评为武汉市普通中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1997年 学校荣获“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 学校实行高,初中分离,停招对口初一新生,协助开办武汉市第十四初级中学(公办民助)。

1999年 在武昌区创“四名工程”中,我校被评为“武昌名校”,校长郑戎生被评为“名校长”,代英丽老师被评为“名教师”。

1999年 三十年代校友韩绍琦先生(台湾)与同窗好友访问母校。

21世纪

2000年4月 我校教师代英丽,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1年 经中央,省市区台办安排,台湾原“检察院院长”,1938年毕业校友王作荣先生回母校访问。

2001年 我校召开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及科技综合楼竣工典礼,省市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莅临。《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

2002年 经市教育督导评估,我校被评为普通中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区共管十所示范高中之一。

2002年 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麦克艾伦教授来校访问。

2003年年春季 全校行动防“非典”,学校后来被评为武昌区教育系统防“非典”先进单位。

2003年4日 尼泊尔王国悉多达瓦纳斯塔利学院代表团来校访问。

2003年11月18日 教育部为我校百年校庆发来贺信。

2008年 著名词曲家方文山来我校进行讲座。

2009年 新学期开学典礼全国劳模吴天祥来校发表国旗下的讲话。

2010年7月 在荷兰海梦基金会和AIESEC武汉分部的指导下,我校的海梦俱乐部经过校方两个月的考核之后,于7月12日正式成立。

2010年7月13日 在2010年国际青少年保护长江策划赛中,武汉十四中还梦俱乐部为我校赢得“绿色力量城市奖”。

附录

校长汪适中

校长汪适中:

汪适中,物理高级教师,武昌区物理学科带头人,武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8年9月获武汉市优秀校长荣誉称号。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二十四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法娴熟,教学个性鲜明,深受学生欢迎,曾获高中物理优质课比赛武汉市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物理奥赛获省一、二等奖多人,主编、参编过《高中物理典型错例讲练》、《高中物理重难点手册(第二册)》等参考书籍。曾获武昌区教坛新秀、武昌区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04年春,作为武汉市首批骨干校长赴美教育考察团成员在美国加州大学接受教育哲学及教育管理培训,获加州大学教育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2005年夏,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第二十九期省级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培训,获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副校长冯爱龙

副校长冯爱龙:

冯爱龙老师,199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从事中学数学教学10年,熟悉从初中到高中的教学,连续三年带高三毕业班,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方式灵活,所获主要荣誉如下:

2001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师”

2003年被评为“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

2004年所带高三(9)班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2005年被评为“武昌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被聘为“武昌区数学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并破格晋升为武汉市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余心红

副校长余心红:男,1964年2月出生,湖北省钟祥市人,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武昌区化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高中优秀化学教师,湖北省中学化学学会会员,武汉市教育学会会员,武汉市中学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武昌区中学德育学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学论硕士生导师。是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代表团(访日)成员,参加了2007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对日本东京、冲绳、京都、大阪的教育考察访问。

1987年7月被分配到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学(省重点中学)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任年级组长、高中党支部组织委员。 1999年9月调入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任教,曾担任2002届年级组长、班主任,历任教导主任(曾兼任2007届高一年级时年级组长)、副校长(主管过教学、学工、后勤等部门)。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指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3月被任命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曾获得的荣誉:2000年、2005年武昌区教育战线“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2001年武昌区“优秀班主任”,2001年中共武昌区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

曾撰写的论著、论文:《高中化学知识点例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任编委),《3+X理科综合测试试题精编》(湖北人民出版社 任编委),《新港思聪》(甘肃文化出版社 任主编),《高三化学学与练》(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 负责“实验设计”部分),《金版1+1高考双测》(化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任主编),《超级考生》(化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任编委);《浅谈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的艺术》获武汉市化学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激励兴趣 活跃思维 培养能力》刊登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成果录》上并获论文评比一等奖(国家级),《课程改革之我见》刊登在《江汉论坛》上,《创新—基础教育的主题》刊登在《中国新教育》(香港教育出版社)杂志上,《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刊登在《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并享有著作权,《浅谈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浅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 探究 合作》刊登在《各界》杂志上等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有实用价值的论文、论著。

2003年4月在湖北电视台《百姓·公仆》专栏上作理科综合复习备考指导,2005年5月应《楚天都市报》的邀请赴宜昌市作理科综合化学部份复习备考指导报告,多年被聘为武汉市化学高考专家小组指导教师,在武汉市主讲研讨课、示范课、教材教法报告等,所带化学高考多年有满分学生,辅导学生(平行班)参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有湖北赛区国家一、二等奖及省一、二等奖的学生。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

总务处主任单强

单强主任简介:单强老师,1993年10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一级教师。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武昌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7月竞聘上岗担任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总务处副主任,2006年7月任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总务处主任。

在从事总务工作以来,十四中学分别获得:省、市级两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绿化先进单位;市先进食堂;市节约用水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