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释义 |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敢为人先、跨越式发展的先进集体。人文社科学院提前一年实现“专业上层次,队伍上水平,教学上质量”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被评为优秀教学单位。在实现“三上”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学科发展实现大跨越,专业建设实现大跨越,教师队伍实现大跨越,教学质量实现大跨越”的第二个五年奋斗目标。人文社科学院“自强弘毅、团结拼搏、求是创新、敢为人先”的院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曾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校先进教育单位”称号。 学院特色高水平博士、硕士化的专职教师队伍 (一)教师基础雄厚、学源优化:人文社科学院的教师队伍强强结合、优势互补,教师都是国家重点大学、重点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来自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名校。 (二)高水平博士、硕士化的专职教师队伍:教师总数55名。教师队伍由博士、硕士组成,其中博士16名(含在读博士生)占教师总数的20%、硕士37名占67%,博士、硕士达到95%,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教师学历标准。 (三)教师队伍结构优化:(1)职称结构优化,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9人,助教11人;(2)年龄结构优化,老、中、青“三结合”,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师队伍;(3)性别结构优化,其中男教师34人,女教师21人。 (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优秀教师”“省优秀‘两课'教师”、“省高校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省优秀女工”、“校师德师风标兵”、“校优秀教师”"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等。 专业特色适应信息化、市场经济的新兴专业 人文社科学院现有 “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和“法学”四个新兴专业。专业设置坚持了文科与信息科学相结合,新闻传播与高新技术相结合,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大力进行学生培养模式创新,走文科知识、理论教育,工科策划、创新训练和艺术设计实践“三结合”的培养道路。这种“1+1+1”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专门人才,2004年荣获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二等奖。 一大批优秀学生健康成长,大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国家、省以及学院奖励;一批学生在国家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国内大中型广告公司工作;很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未来展望学科建设势头强劲、后来居上 人文社科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新兴专业,大力锻造学科队伍,积极申报新的硕士点。2005年获得三个硕士点。200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学”两个学科,被省学位办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人文社科学院还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于2006年开始立项建设。 今后,人文社科学院还将创建、申报培养“新闻传播学”和“文艺学”硕士生新学科。 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多多、成果累累 (一)科研项目层次高、数量多:(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杨献珍哲学思想研究”1项;(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3)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4)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共20项。共计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28项。 (二)科研成果丰硕、影响力增大: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481篇,撰写、编著专著、教材40余部。一批论文发表在《高校理论战线》、《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视》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并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收录。 (三)获得多项重要奖励:社科系教师已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和“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奖”和其他重要奖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