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 |
释义 | 武功山坐落在中国东部江西省西部萍乡境内,跨越宜春市西南、吉安市北面;西接罗霄山脉,北连大岗山,为袁、泸、禾、缘诸水之源界,是全省境内第一高峰,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起伏绵亘120公里,面积近千平方公里,自古便为“大江西南三巨镇”之一,有“庐首衡尾武功中”之称,其山势巍峨雄伟,风光旖旎与庐山、南岳衡山齐名 历史资料概述至今已有2000年的人文历史。据史料记载,东汉葛玄、东晋葛洪先后来此修身炼丹,后因晋代武氏夫妇修炼于此而名曰“武公山”,又在南朝时期有将军在此平侯景之乱而梦见山神相助,为记其功劳,陈武帝把“武公山”更名为“武功山”,从此武功山名传千古,为道佛两家胜地。在古代,其香火之鼎盛、朝拜与游历客人之多,为江南名山之最。武功山地貌景观奇绝,以其峰之奇、岩之险、石之危、松之怪、草之袤、云之瑰、禽之珍、瀑之湍、潭之幽、洞之异而著称,不仅有黄山之松、华山之险、庐山之云、衡山之秀、泰山之峻、雁荡之瀑、、石林之奇、,更有“天然植物园”“植物基因库”美誉的生物景观。历史上的武功山声名远扬,一度与庐山、衡山并列为江南名山。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游客信徒纷至沓来在灵山秀水间留下了众多赞美武功山的不朽篇章和壮美画卷。 成立过程凭借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积累,武功山在198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列为中国生态胜境、1996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然而,无论武功山是多么的雄奇、秀丽,最终要归功于比整个人类历史漫长千百倍的地质演化所塑造的地质遗迹。因此,2005年5月,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向国家国土资源部申报“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对武功山丰富的地质遗产进行更全面的保护和开发。进入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我们将带你作一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地质旅行,去尝试揭开“武功真面目”,领略武功山独具神韵的奥秘。2005年,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三块牌子,武功山再一次成为众人诸目的焦点。 地理资料武功山地质公园面积164.3平方公里,南北长22.5公里,东西宽7.3公里。打开漫长地质历史演变之门,武功山的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出露完整的新元古代天然断面、罕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构成的地貌、花岗岩地貌、风化剥蚀地貌、流水地貌等叠加而成的复合地貌景观。这是距今约8~5.7亿年前上元古界震旦系乐昌峡群剖面,由于地质时代久远,并受地质作用影响,其岩石已发生变质作用,地学上称低角闪岩相变质岩;这是距今5.7~5亿年前下古生界寒武系八村群变质地层剖面;这是距今4.65~4.10亿年前加里东期侵入的已发生变形变质的花岗岩深成岩体地质剖面;这是距今1.80~1.12亿年前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地质剖面。 地质形成在武功山山体周边出露有华南地区较全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这些地层和花岗岩成为武功山山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在这些岩层中留下了清晰的记忆,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随处可见。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由三部分构成,即变质――岩浆核、剪切拆离带和上部未变质盖层。变质――岩浆核分布在武功山山体中部呈穹隆状,平面呈椭圆形,走向北东――南西,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深变质的岩层、加里东期变形、变质的深成花岗岩体及燕山期浅成的花岗岩体共同组成;剪切拆离带分布于穹隆内核外缘,由多条韧性剪切带构造作用,岩层几经变化,并发生塑性变形的岩石构成;未变质盖层分布在武功山山体外围,由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组成。这些原来深埋在地壳里的复杂图案,经过千百年的地质演化被带到地表,才最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千姿百态的奇岩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的另一特色是在这片得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的山林中,荟萃着50多座千姿百态的奇岩。万花岩、万松岩、千丈岩、白仙岩、观音岩、簸水岩、乌龙岩……每一处岩石都是鬼斧神工、谐趣天成,其中乌龙岩的绝壁高达100多米、绵延1000多米,堪称奇景甲天下;而发云界石林、羊狮幕石笋、棋盘石、品字石、风动石、飞来石、鳄鱼石、撑腰石、挂榜石、试剑石、卧虎石、吊马桩等几十处组合成一副妙趣横生的怪石百态图,每一块石头都能让人产生联想,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久远的掌故。羊狮幕花岗石林可与黄山媲美,有“小黄山”之称,其中穿云石笋从深谷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达190米,实为世间绝景。武功山的天然岩洞有十多处,如储云洞、珍珠仙洞、八仙洞、千福洞、风火洞等,若论奇特要数风火洞,它是由相距仅3米的上下两洞组成,下洞清风徐来,而上洞则热气熏人,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人袁皓有诗云:“一洞二仙共炼真,功成九转各神通。巽离卦判占风火,冷气刺骨热逼人。” 高山草甸景观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另一特色就是高山草甸景观。在海拔1600米以上,有九龙山、金顶、观音宕、千丈岩、黄狗冲等5处十万余亩如茵的高山草甸,让你足不出江南,就可以同样尽情领略到塞外草原的一望无际。这江南罕见的绿如玉、软如毡的高山草甸,是造物主对武功山的偏爱,是大自然创造的神奇。其“睡美人”景点宛如一位曲线玲珑的美人仰躺在九龙山山顶,卧看云卷云舒,令人叫绝不已。 水潭景观在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分布有大小瀑布水潭景观近100处,著名的有龙王潭、白龙潭、乌龙潭、仙池、小漓江、潭口瀑布、云口瀑布、白水滩瀑、天心瀑以及母子瀑、黄龙瀑、黄龙喷雾、双瀑联珠、三叠泉等,而最负盛名的就是天心瀑,其所在主峰海拔1120米,峰顶荒秃、悬崖峭立,山腰林木茂盛,有水直泻,犹如从天而降,落差70多米,形似白练,烟雾缭绕,声如沉雷,气势磅礴。此外,林立的峻峰绝壁还形成了10多处峡谷,水借山势,山因水转,山水共映,每一处皆可入名家之纸墨丹青,尤其是深江峡谷中乌龙潭上空的天然藤桥――古藤飞渡,惊险奇绝,让人叹为观止。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看,武功山整体是断块山,西侧是断层陡崖,东侧是韧性剪切带形成的悬崖,平面上呈椭圆状的穹隆构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地貌景观,正是武功山这种由断块山构成的构造地貌、花岗岩地貌、流水地貌互相叠加而成的复合地貌景观,使山与水、风与云、动与静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因此当云雾袭来时,她是如此的阴柔而秀丽,当阳光普照时,她又是那么雄伟而险峻。那么,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如此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遗迹,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让我们翻开武功山地质历史的画卷来探寻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奥秘和神奇。 地理简介基本概述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聚敛带南侧,属华南板块北缘赣中构造碰撞带,其地质发展应追溯到距今32至25亿年前,地质时代称中、晚太古代时期,华南板块最早的陆核孕育阶段,地质学家研究认为:华南板块最早的陆核可能在中、晚太古代时孕育于上扬子地区,并与扬子古陆壳联为一体,共同经历了吕梁运动。在距今大约1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早期,随同全球性裂谷活动,裂解的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间形成狭窄的华南洋;在距今18~10亿年期间,华夏、扬子两个古陆壳块体沿广丰――萍乡一线对接聚合,但在武功山都没有保留信息。在距今10~8亿年前的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早世,对接聚合不久的扬子、华夏陆块发生裂解,华夏古陆块向东南离散,沿缝合带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发生裂陷,在华夏陆块被裂解的古陆和残余陆块之间形成裂谷海盆和裂谷海槽。武功山地区处于扬子与华夏古陆之间的裂谷海槽,沉积了一套砂泥质复理石建造,此时处于陆缘活动带的武功山地区,由于海槽的强烈扩张,火山碎屑沉积极为发育。 形成猜测在距今8~5.7亿年前由于扬子与华夏陆块发生碰撞,武功山处于深海――次深海环境,在陆缘带沉积了一套含硅铁质砂泥岩石,所形成的沉积岩被埋藏在地下深处,在高温高压的联合作用下,岩石产生了强烈的变形变质,形成了震旦系乐昌峡群。在距今5.7~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由于地壳上升,海水相对较浅,并有较多水下隆起,以海盆的陆源碎屑沉积为特征,形成了寒武系八村群砂泥质变质岩。在距今5~4.10亿年前由于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古海盆褶皱闭合,武功山地区抬升露出水面,进入风化剥蚀阶段。与此同时,华南大陆受当时南海陆块向北挤压,扬子板块受华北陆块向南推挤压缩,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发生陆――陆碰撞,大致沿萍乡――广丰古缝合线经断裂带对接拼贴,构成华南的统一陆块。对接带南侧,武功山地区新元古代基底褶皱,并伴随大量花岗岩岩浆侵入,并发生全区性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在岩体边部一定范围内产生低角闪岩相的接触变质,形成变形―变质―岩浆带。在距今3.80~2.60亿年前,早期随着地壳的沉陷,受古特提斯海域的影响,海水逐渐淹没本区,沦为浅海盆地,沉积了一套砂泥岩夹碳酸盐岩;晚期地壳抬升,海水快速退出,发生了短时间的沉积简断,此时武功山地区处于低纬度热带雨林地带,,沉积了一套含煤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大约距今2.60~2.20亿年前,地壳又下沉,武功山仍旧处于浅海盆地环境,沉积了一套碳酸岩。在距今2.20亿年时期,由于华南板块向北西方向与扬子板块产生碰撞作用,致使先前形成的地层产生强烈褶皱,处于华南板块前缘的武功山地区,形成近东西向褶皱隆起,沿加里东期花岗岩基与早期变形变质岩层侵入界面产生伸展拆离,形成一系列围绕穹隆核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结束了本地区海洋环境历史,武功山地区上升为陆地,从此海水一去不复返。在距今2.20亿~6500万年前,武功山地区处于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非常活跃,伴随大量重熔型花岗岩岩浆不断侵入,致使山体断块上窿,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下,上部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的伸展拆离带,巨大的断层错位,将埋在地下6~10公里的新元古代变质岩层拉至地壳浅部,形成了武功山变质核杂岩。在上部伸展拆离的发展过程中,局部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河湖沉积环境的陆相地层。在距今6500~248万年前,由于特提斯海盆的最终封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和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致使华南陆块再度拉张裂解为一系列不同方向的不同规模的断块隆起和断裂凹陷。武功山体也再度断裂上隆,与此同时,在重力势能作用下重力滑脱应运而生,沿山体周边形成一系列与山体走向一致的滑脱构造。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山体进一步上升,形成了雄伟陡峭的断块山,从此以来,武功山山体表面主要接受风化剥蚀,结束了岩层沉积历史,并控制了山体南北两侧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逐步形成了武功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景观。武功山的地质演化和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的地学意义及科学价值。 野生动物乐园基本简介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内容丰富、突出,也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她既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又是一个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 内容概述现已发现的植物物种就有2500余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濒危树种就有十多种,如云锦杜鹃、猴头杜鹃、粗榧、香果树、观光木、夜光树、银杏、水桠木、黄山木兰、独花兰、藤檀、槭树等,其“稀世珍宝”――台湾松,亦称黄山松,从明月山直到羊角尖长达十余华里,面积约1万余亩,其面积之大、生长之好、林相之齐可谓全国仅有。三天门的千年银杏胸围七人方可环抱,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红岩谷的古榕树“一木成林”,一株树齐树脚高一米处分*出18根分枝,每一枝胸径7~22厘米,枝高10~15米,该树树冠面积达300平方米,可说天下奇观。动物资源有奇禽异兽60余种,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黄腹角雉、华南虎;属于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短尾猴、绿毛猴、猕猴、穿山甲、云豹、水鹿、白颈长尾雉;属于国家三类保护的有白鹇、大灵猫、小灵猫、獐、娃娃鱼等。武功山名胜古迹遍布十大高峰,葛仙坛、观日亭、炼丹池、看经岩、虹桥、三天门、极圈塔、白鹤峰,加上一山藏二教,既有道教丛林遗存,也有佛教墓塔群古迹,历来为游客信徒向往之地。 史料记载据《武功山志》记载称,武功山共建有三塔6亭、7阁7楼、4台和58寺庙,终年钟鼓不息,灯烛长明,素有“小南岳”之称,因而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咏诵,遗留下来的各类诗、词、碑刻、石刻文章100多篇,更有陶渊明、陆游、杨万里、徐霞客等大家名家的华美篇章,加之外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使武功山的宗教文化历史研究价值骤升。 地质构造武功山的地质构造在华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考证华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历史的典型场所。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以来,先后吸引俄、日、法、奥、英等专家学者和我国众多大专院校到此考察,其科学价值极高,也是科考与科普的代表性场所。就是这样一座颇具科考科普和旅游经济开发价值的名山,伴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兴衰变革而几度兴盛几度衰落,如今,这座千古名山又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评价纵观武功山漫漫的地质发展历史,我们看到了海陆的转换更替,地壳的缓慢沉降,气候的冷暖交替,山麓的兴衰盛亡,山体的迅速崛起,诸多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和相互叠加,把武功山塑造得雄奇险峻,加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身后悠久的历史文化,雄浑的气魄、美仑美焕的风光,使武功山不仅成为中国人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作为江西面向全国的窗口,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未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