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店 |
释义 | 安徽省凤阳县武店镇,位于凤阳县西南部,面积10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人口60392人。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63个全省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2005年列为市县培育建设的经济强镇,现城镇建成区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是周边乡镇商贸、金融、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中心。 一、武店简介一、行政概况武店镇位于安徽凤阳县西南部,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现有省县、铁路系统及驻军30多个机关单位,总人口60392人,农业人口53756人。耕地58815亩,山场3万亩。1995—1999年为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9年被省批准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以来为省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重点镇,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63个全省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2005年列为市县培育建设的经济强镇,目前,城镇建成区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是周边乡镇商贸、金融、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中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武店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紧围绕“以农稳镇,以工强镇,以商活镇”的发展思路,农业上突出发展优质粮油、大棚蔬菜、双孢蘑菇、林果、畜禽等特色经济,工业上突出发展建材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城镇建设坚持规划、改造、完备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持续增收,财政收入增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该镇有矿山开采、石灰、水泥、石料加工、粮油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等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灵泉工业区、武西路工业区、镇商贸区二、三产业发展聚集区,经济强镇开始显现。 农业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质化、农业机械化步伐明显加快。已发展5万亩优质粮、2.5万亩花生、5000亩蔬菜、4万头生猪、200万只家禽、2万头山羊和3万亩经济丰产林。2000亩大棚蔬菜、550个高架大棚双孢蘑菇基本形成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500多家,肉产品产量达5500吨。原料林、生态林面积2.3万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镇区9公里“五纵六横”街道铺水泥路面,排水、路灯、绿化配套,90%以上居民用上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村村通水泥路、通广播、通电话、通无线通讯。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室)、书店等文化卫生教育服务机构齐全。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武店镇总体规划,启动灵泉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试点。统筹兼顾和谐发展,认真落实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矿山资源保护与开发,强化环境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谐平安武店取得健康发展。 三、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特点区位优势突出。南与定远接壤,西距淮南市25公里,北离蚌埠市22公里,处于“二淮一蚌”经济圈位于凤阳县联系蚌埠、淮南的主要通道上。淮南铁路、合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车站和道口。正在建设的淮南至蚌宁高速公路连接线更是把发展中的武店镇拥进“东向发展战略”的东进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武店镇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成为凤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域。 自然资源丰富。武店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镇东15公里沿山采石经济带,石灰岩储量丰富,品位高,易开采,是水泥、石灰、石碴等建筑材料工业的主要原料。有优质的灵泉矿泉水和锰矿和大理石有待开发。有万亩以上牧场是发展养殖业的理想场所。5万亩耕地盛产粮食、油料、蔬菜等农产品。 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已形成交通方便、水电保证、邮政通讯快捷和金融机构配套齐全的良好投资环境。自来水日供水5000吨,供电能力达14.5KV,农村、城镇供电网改造完成,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万门程控电话和6座移动、联通基站,完全适应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市政道路9公里水泥路面,排水管渠全部改建扩建,140盏配套路灯亮化。行政村通水泥路35公里。全镇拥有完中、初中、小学26所,其中完中武店中学为市级示范高中,武店中心小学为省、市级示范小学,镇有中心卫生院,村有卫生室。 投资环境良好。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狠抓效能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大局意识,协调系统部门做好服务经济的各项工作,充分运用各级赋予的优惠条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组,为加快发展提供便利的服务。同时加大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镇进程,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稳定的环境。 支柱产业形成。坚持走工业强镇之路,镇域工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建材工业形成灵泉、武西路2个聚集区,实现水泥产品40万吨、石碴产品500万吨、石灰产品100万吨、粮油加工10万吨的生产能力。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建材的需求,武店镇的建材产品与道路、房地产、装潢业相关,将对武店支柱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具有本镇特色的“五大基地”:即以楼店、却巷村为中心的2000亩反季节大棚蔬菜、以前郢村、沙涧村为中心的550棚27.5万平米的双孢蘑菇种植、以却巷村为中心的100万只养鸭、以西圩村为中心的20万只蛋鸡养殖和4万亩优质高产小麦生产。 二、武店地名的来历武店,位于凤阳县西南部。距县城七十华里与定远交界。它是目前凤阳县西部较大的一个中心市镇,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集镇。有关武店的来历一般说法是以前有个叫武英的人在此地路边开了个小卖店,后来逐步形成集市,取名武店。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点原因,但无可靠依据。而明代《凤阳新书·风俗》注1文中对武店却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清洛乡注2民习近寿——尚武而少戆殆亦山川风气则然哉。乃其质俭勤,知幕孝力耕桑——以射獐博武为业,故其名曰武店。曰獐子曰打虎,盖取尔。 从以上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武店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民习和寿州近似,尚武、豪爽而强悍。明代时这里野兽很多,一些山民以打猎为生,故此取名武店。由此可见武店是民风尚武狩猎而得其名的。我认为这才是武店地名真正的由来。 注1:《凤阳新书》明代万历年间由凤阳知县袁文新修纂,共八卷,简称《凤书》 注2:清洛乡是指明代凤阳县清洛乡,那时凤阳县分为太平、永丰、广济、虹县、清洛五个乡。清洛乡位于凤阳县西南部,今刘府西至武店一带。明朝时武店属清洛乡六图。 注3:戆(zhuang壮)刚直而愚。 三、武店方言1:搞哄么的(搞什么东西)2:七屁八磨(骗人)3:捻沟沟(一点点)4:鳖户子(蝙蝠)5:吵(第四声)话,吵空(讲大话) 6:骚狗子(夏天灯光下的飞虫)7:歪歪子(河蚌)8:靠你嘎的(骗你干吗呢)9:意歪人不拉的(恶心人)10:恶厌人? 脏人(恶心人) 11:悟掉了(疯了 不得了了)12:日冈冈跑掉了(快速跑步)13:刚刚叫(第二声,声势不小)14:好盏子(什么时候)15:岗家(回家) 16:勺道、勺道经(这不用解释了)17:粑粑、死面粑粑、死面疙瘩(面食)18:易歪(恶心)19:也雄、也雄二十三(算了)20:矛缸(厕所) 21:大票车(大客车)22:各对(口头语 是的吧)23:就菜(吃菜)24.打浪一下(打扫一下)25.往后疼(四声)(后退) 26:麻叉(×)27:死面巴巴(面饼) 28:日八(说谎)29:我的光当(我的天阿)30:把水当当 (凉了喝) 31:匹匹流流(满满的 )32:带药(吃药)33:不管(不行 )34:真肉(真的慢啊)35:决儿巴(脚丫子 )勺道(爱出风头) 36:随(三声)劲:使劲61:操四(找茬)37:甩熊(笨蛋)38:耳把的(挖耳勺)39:啊咋人 糟匹人(丑化人)40:掏麻雀哈你(咯吱人) 41:屁精秧的(精力过剩)42:豁你(讨好你)43:霸霸的 霸意的(故意的)44:噶<第三声>的(怎么搞的)45:日摆(作弄) 46:把灯背掉(把灯关了)47:板掉(扔掉)48:热厌人(讨厌人)49: 高头(上面)50:低瞎(下面) 51:左榜的,右榜的(左边 右边)52: 拐的、墙拐的(角落)53:桑<第四声>(厉害)54:你败高兴(你不要高兴)55:你是乃个(你是哪个) 56:你家在哪怀(你家在哪里)57:锅井(厨房)58:这名个(等以后)59:巴着、巴望(希望的意思)60:磕七头子、磕老头(膝盖) 61:上人(长辈)条把、条走(扫帚)63:搓拨(簸箕)64:挑子、挑挑(调羹)65:无吊味(没意思、无聊) 66:靠喽(糟糕)67:歪一会、歪一觉(睡一会觉、休息一会)68:炮筒子、炮冲的(火气比较大的人)69:抽地(抽屉)70:脑袋瓜子、头脑壳子(脑袋) 71:胳肢窝 胳老肢(腋下)72:啦瓜、啦里啦瓜(不讲究)73:乌漆嘛黑、黑洞洞(夜晚漆黑或物体非常黑)74:后(这个字读第一声)、后死人(指甜得让人受不了,也有人说是咸得让人受不了)75:作孽(做了不该做的万恶的事情) 76;B罗(罗嗦)77:各管汉、各照汉(行不行)78:火、火水(水倒出去)79:辟脸扇你(要打你脸) 80:家败、家败篓子(口头语,完了的意思。) 81:代月(吃药)82:巴意(故意)83:务掉了(1.多 、乱 2.出风头,勺道)如:1.厕所里的苍蝇务掉了!2.就看你务掉了!84:扫(第四声,快)85:来来猴(蟾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