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贻弓 |
释义 | 吴贻弓,1938年12月1日生于重庆,浙江杭州人,著名导演,曾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9年开始独立执导影片, 影片《巴山夜雨》是他的成名作,《城南旧事》是他的代表作。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中文名:吴贻弓 国籍:中国浙江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1日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巴山夜雨》《城南旧事》 主要成就:《阙里人家》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妻子:张文蓉 个人简介吴贻弓1938年12月1日生于重庆,浙江杭州人。大学文化。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上海海燕电制片厂导演助理。1977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六届政协委员。1984年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全国影协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1989年1月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一级导演。中共第十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他导演的影片,能够和谐地运用电影艺术语言,深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奖(1992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用自己的创作在电影中注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他的作品重视个人情感主义历史和现代道德话语呈现,鲜明地凸显了自觉创新意识,成功地将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实现了完美结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同时,吴贻弓又是一位电影事业家,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创办了如今已然成为A级国际电影节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完成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想。他先后担任了上海电业局局长、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个人作品他导演的影片,能够和谐地运用电影艺术语言,深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巴山夜雨》(合作)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奖(1992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1989年参与电视剧《围城》的拍摄(饰演周厚卿)。 影界地位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用自己的创作在电影中注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他的作品重视个人情感主义历史和现代道德话语呈现,鲜明地凸显了自觉创新意识,成功地实现了将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实现了完美结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同时,吴贻弓又是一位电影事业家,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创办了如今已然成为A级国际电影节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完成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想。他先后担任了上海电影局局长、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从业经历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上海海燕制片厂导演助理。 1977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导演的影片《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 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六届政协委员。 吴贻弓 1984年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全国影协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 主席。《城南旧事》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1984年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1985年3月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1989年1月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 《阙里人家》获1992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一级导演。中共第十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2年4月8日,荣获2011年度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 制作电影大捷(1995) .... 编剧 海之魂 (1997) .... 导演 海之魂 (0) .... 导演 海之魂(1997) .... 编剧 吴贻弓 海之魂 (0) .... 编剧 姐姐 (1984) .... 导演 流亡大学(1985) .... 导演 阙里人家 (1992) .... 导演 巴山夜雨 (1980) .... 导演 我们的小花猫(1980) .... 导演 我们的小花猫 (1980) .... 编剧 月随人归 (1990) .... 导演 月随人归 (1990) .... 编剧 大木匠(1957) .... 导演 大木匠 (1957) .... 编剧 城南旧事 (1982) .... 导演 悲情枪手(1994) .... 出品人 超霸女郎 (1994) .... 出品人 跟我走一回 (1994) .... 出品人 九品芝麻官(1994) .... 出品人湮没的青春 (1994) .... 出品人 吴贻弓 百变神偷 (1989) .... 监制 醉拳Ⅲ(1994) .... 出品人 于无声处 (1979) .... 副导演 兄妹探宝 (1963) .... 导演助理 李双双(1962) .... 导演助理 最后的贵族 (1989) .... 监制 我爱贼阿爸 (1989) .... 监制 获奖情况获奖情况及作品: 《巴山夜雨》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叶楠)、最佳女主角奖(张瑜)、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石灵、欧阳儒秋、茅为惠、林彬、仲星火、卢青)、最佳音乐奖(高田) 吴贻弓第二届“文汇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及最佳导演奖(吴永刚、吴贻弓)、最佳女主角奖(张瑜)、最佳女配角奖(欧阳儒秋) 《城南旧事》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吴贻弓)、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最佳音乐奖(吕其明)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 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第十四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誉金牌 第四届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上海影评人奖“十大名片奖” 吴贻弓 《阙里人家》首届长春电影节银鹿杯奖首届山东龙山杯优秀影片奖1992年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及最佳导演奖(吴贻弓)、最佳男演员奖(朱旭)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电影作品提名 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录音奖(詹新) 第二届上海农民电影节金穗奖‘92年《当代电影》国产十佳影片奖最佳影片奖 第三届宝钢高雅艺术奖优秀故事片奖 第三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一等奖 2012年4月8日,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1年度表彰大会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城南旧事编剧: 林海音(Haiyin Lin) / 伊明(Ming Yi (I)) 导演: 吴贻弓 (Yigong Wu) 主演: 沈洁/ 张丰毅/ 张闽/ 郑振瑶 上映年度: 1983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北京话 又名: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吴贻弓 故事梗概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1982年,吴贻弓导演了表现中国20年代社会生活的影片《城南旧事》,在此片中,吴贻弓再一次显示了他那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影片意境深邃,韵味隽永,动人心弦,发人深思,该片于198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1984年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观众评论他导演的影片,能够和谐地运用电影艺术语言 吴贻弓,深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奖(1992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用自己的创作在电影中注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他的作品重视个人情感主义历史和现代道德话语呈现,鲜明地凸显了自觉创新意识,成功地将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实现了完美结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同时,吴贻弓又是一位电影事业家,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创办了如今已然成为A级国际电影节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完成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想。他先后担任了上海电业局局长、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最佳导演第1届 《天云山传奇》谢晋| 第2届 《西安事变》成荫| 第3届 《城南旧事》吴贻弓| 第4届 《廖仲恺》汤晓丹| 第5届 《边城》凌子风| 第6届 《野山》颜学恕| 第7届 《孙中山》丁荫楠| 第8届 《老井》吴天明| 第9届 吴子牛《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 第10届 《开国大典》李前宽、肖桂云、《红楼梦》谢铁骊、赵元| 第11届 空缺 | 第12届 《大决战》(群体) 、《心香》孙周| 第13届 《大撒把》夏钢| 第14届 《炮打双灯》何平| 第15届 《背靠背,脸对脸》黄建新、杨亚洲| 第16届 《变脸》 吴天明 | 第17届 《大转折》韦廉| 第18届 《安居》胡炳榴| 第19届 《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第20届 《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横空出世》陈国星| 第21届 《蓝色爱情》霍建起| 第22届 《美丽的大脚》杨亚洲、《和你在一起》陈凯歌| 第23届 《英雄》张艺谋 | 第24届 《美丽上海》彭小莲| 第25届 《我们俩》马俪文| 第26届 尹力《云水谣》、戚健《天狗》| 第27届 宁浩《疯狂的赛车》、冯小刚《集结号》、陈凯歌 《梅兰芳》、陈嘉上《画皮》、曹保平《李米的猜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